薛璇|文
有人說,這篇評論是在“揭短”。但如果媒體人連這種自我揭短的勇氣都沒有,我們自己和整個產業(yè)都將進入一個死胡同,或將加速死亡的進程。
“紙媒將死?!焙芏嗉埫綇臉I(yè)人員經常發(fā)出這樣的哀鳴,仿佛紙媒的沒落,完全歸結于外敵入侵——因為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異軍突起,搶了自己的飯碗。
我想,“紙媒將死論調”的罪惡源頭來自我們的內心。長久以來,包括我本人在內的紙媒人都有“意淫”網媒的成分。網媒就是鄰家美女,我努力想追求她,經常關注她的一顰一笑,經常做夢把她娶到了手;追不上,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就詛咒她嫁一個又丑又窮的老頭。正如相親失敗,屌絲男不從自身找問題,反而埋怨現在的姑娘太“綠茶”。
這種“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意淫”思維實在是害死人啊。
在過去很多年,我們以媒體人自居,頂著虛無縹緲的“無冕之王”頭銜,堂而皇之的走南闖北。時間長了,起初那種好學敬業(yè)和字句推敲不見了,寫稿子東拼西湊、漏洞百出;搞研究蜻蜓點水、浮皮潦草;文風浸淫在官樣模式、八股版本里不能自拔;立意過于“高大上”,不接地氣,為行業(yè)和企事業(yè)單位絲毫起不到啟迪和引導作用;開會或采訪,無心動筆,拿來通稿改個名字交差。我敢說:隔壁老王家上高中的兒子也能干得了,何需高等學府科班畢業(yè)?更可怕的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沾沾自喜外加自戀,以為自己很?!?。
網媒與紙媒的競爭,就是典型的“龜兔賽跑”。紙媒“意淫”正濃之時,網媒早已彎道超車。突然間,堅船利炮就打到了自家門口,措手不及,只能繳槍投降。從某種意義來說,網媒的出現倒是一件好事,攪渾原有的一潭死水,就如同英國殖民者不來,大清帝國永遠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一樣。沒有物競天擇,就沒有適者生存,這個社會就不會前進。
“意淫”的人,其精神是不健全的。原有的“瞭望者、喉舌、無冕之王、筆桿子”等等,這一座座精神高地早已失守。在到處是WIFI信號的市場經濟下,我們還像早期國營大食堂那些廚師一樣,做著一成不變的飯菜,端著一幅愛來不來的架子,而隔壁老王家的私房菜,早已推出了南北大菜和風味小吃,把顧客都搶跑了。我們只是臨淵羨魚,卻做不到退而結網。之所以我們還有一點可憐的銀兩收入,是那些老主顧礙于面子,偶爾來店里象征性地消費兩碟小菜,算是給老朋友一絲面子。至于路人甲乙丙,都不屑投來目光。
網媒都是由紙媒發(fā)展而來的,而紙媒并不一定都能成功轉型,關鍵在你如何經營。請不要忽略一個重要的事實:新聞永遠不死。無論是紙媒還是網媒,所有的文字都是靠筆頭寫出來的,只是傳播的方式不同?!秶业乩怼冯s志并沒有滯銷,國內一些期刊依舊很火,成為高端的象征,誰拿雜志捧讀,就很拽,誰拿手機看段子,就很屌絲。
天底下最可悲的事就是死都沒有死個明白。早在網媒露出尖尖角的那一刻,紙媒人就應該意識到,競爭遲早要來。自己不厲兵秣馬,而是枉自嗟嘆,大聲喊著“天要滅曹”。臨死,都沒有搞明白一件事:最大的危機是心中沒有危機。
至于如何不再“意淫”,抱得美人歸,其實就是一個字:“追”!練內功,接地氣,跑市場,強服務……其中含義,自行腦補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