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柄辰,宋其江,凌志成,季 鵬
(東北林業(yè)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爬樓車是一種具有一定實用意義的家用載物車,可適應樓梯和平地兩種地形。目前,各國關于爬樓車的研究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在眾多設計方案中,較為有代表意義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履帶式、行星輪式、步進式、仿人式等[1~4]。其中,尤以行星輪式爬樓車結構簡便,易于控制,是目前眾多方案中較為理想的。然而,在目前對行星輪全控式爬樓車的研究中,并未提出切實有效的對緩解沖擊力的方法。同時,現(xiàn)方案中對爬樓車重心調(diào)節(jié)方式多靠機械調(diào)節(jié),可靠性有待加強[5~7]。因此,本文設計了一種增加了緩沖輪的全控式爬樓車,并給出了一種通過程序控制實現(xiàn)自動化重心調(diào)節(jié)的方案。經(jīng)理論分析和等效模型試驗驗證,該方案較為可靠。
目前,行星式爬樓車主要有“半控式”和“全控式”兩種?!鞍肟厥健迸罉擒嚨呐罉悄芰χ饕Q于地面所能提供的摩擦力;而“全控式”爬樓車的爬樓能力則取決于爬樓車自身的幾何參數(shù)。以下給出兩種爬樓車爬樓原理的分析。
由于爬樓車在爬樓過程中速度較低,因此可以用靜力學知識對爬樓過程中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8]。建立如下行星輪越障力學模型:F1、F2為電機提供給行星輪1、2的驅(qū)動力;N1、N2為地面提供給行星輪1、2 的支持力;Ff2為行星輪2 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整車重心距行星輪距離為L;整車質(zhì)量為G;行星輪輪直徑為D;樓梯高度為h;行星輪1 與樓梯所成角度為α。
圖1 爬樓車越障原理簡圖Fig.1 Obstacle-surmounting principle sketch of stairs-climbing vehicle
根據(jù)水平、豎直方向受力平衡關系及力矩平衡關系列得如下平衡方程:
由于行星輪1、2 的驅(qū)動力矩由同一個電機提供,假設驅(qū)動力矩平均分配,且忽略摩擦力(Ffi=f·Ni),則有:
式中: φ—地面附著系數(shù)。
可解得:
由上述分析可知 “半控式” 行星輪爬樓車的最大越障高度主要取決于地面附著系數(shù)和行星輪直徑。這種結構具有較大的可靠性,當行星輪與障礙接觸時方可進行爬樓動作。
“全控式” 爬樓車的主要依靠自身結構完成爬樓動作。由前面推導的數(shù)學關系易知,爬樓車最大越障高度即為兩行星輪輪心距離:
“全控式” 爬樓車的由于完全依靠電機驅(qū)動行星架完成翻轉運動具有操控簡單的優(yōu)點。但同時,爬樓瞬間產(chǎn)生了較大的沖擊力,噪音較大,且對車體強度有較高要求。
本設計采用 “全控式” 爬樓車的結構方式,增加了緩沖輪。我國 《建筑樓梯模數(shù)協(xié)調(diào)標準》 規(guī)定: 普通樓梯(a-踏步高,b-踏步寬)的高度a 不能大于210mm,同時不能低于140mm;樓梯寬度b 不能超過320mm,,同時不能低于220mm;而且,樓梯的寬度和高度應該滿足關系: 2a+b 小于等于600mm[9]。本設計爬樓車要能適應標準規(guī)定的樓梯尺寸范圍。
假定樓梯高度為140mm,樓梯寬度為220mm。設爬樓車緩沖輪半徑為R,支撐輪半徑為r,行星架臂長為t。通過對樓梯尺寸和爬樓車實際工作情況的分析,如圖2 所示,列出如下方程:
解上述方程并將結果圓整得到爬樓車主要尺寸: 緩沖輪半徑為100mm,支撐輪半徑為50mm, 行星架臂長160mm。
按照圖2 爬樓車工作簡圖,對爬樓車工作過程中的實際受力情況利用靜力學知識進行分析。
F1為電機給緩沖輪的驅(qū)動力,F(xiàn)2、F3為電機提供給行星輪的驅(qū)動力;N1為臺階給緩沖輪的支持力,N2、N3為地面提供給行星輪的支持力;Ff2、Ff3為行星輪2 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G 為爬樓車的重力,假定L 為爬樓車重心距行星架中心的距離。列得改進后的爬樓車受力平衡方程如下:
假設忽略摩擦力Ff2=Ff3=0,由力矩關系可得:
令F2=F3=F,則F1=1.6F,解得: N1=1.38F
通過受力分析可知,緩沖輪的引入分擔了大部分支撐輪工作中的沖擊力。因此,這種改善是有效的。
圖2 爬樓車工作狀況簡圖Fig.2 Sketch in working conditions of stairsclimbing vehicle
爬樓車的平衡保持是實現(xiàn)爬樓自動化的一個關鍵點?,F(xiàn)有的爬樓車中心調(diào)節(jié)主要依靠機械結構實現(xiàn)。爬樓車重心是否平穩(wěn),將影響其在上樓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而其車體本身的不穩(wěn)定也將造成運送貨物過程中的震動,影響運輸質(zhì)量同時,對爬樓車的結構壽命也有重要影響。故本設計的另一大部分主要是針對爬樓車平衡自動化的設計,一方面要實現(xiàn)爬樓車在上樓過程中本身受力的平衡,另一方面,結合相關自動化技術,利用相關軟件控制,也加大了車體本身平衡的可靠性?,F(xiàn)通過對單擺平衡原理的分析,給出一種通過程序控制實現(xiàn)平衡的方案。整車簡化模型如圖3 所示。
要達到使物體保持平衡這一目的,可以通過增加額外的受力的方法,使得恢復力與位移方向相反??刂婆罉擒嚨撞寇囕?,使得它作加速運動。這樣站在小車上(非慣性系,以車輪作為坐標原點) 分析倒立擺受力,它就會受到額外的慣性力,該力與車輪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大小成正比。這樣倒立擺所受到的回復力為:
圖3 爬樓車自平衡受力模型Fig.3 Self-balancing mechanical analysis model of stairs-climbing vehicle
式中,由于θ 很小,所以進行了線性化。假設負反饋控制是車輪加速度a 與偏角θ 成正比,比例為k1。如果比例k1>g(g 是重力加速度),那么回復力的方向便于位移方向相反了。
此外,為了使得倒立擺能夠盡快地在垂直位置穩(wěn)定下來,還需要增加阻尼力。雖然存在著空氣和摩擦力等阻尼力,相對阻尼力比較小。因此需要另外增加控制阻尼力。增加的阻尼力與偏角的速度成正比,方向相反。因此式(19)可變?yōu)椋?/p>
按照上面的控制方法,可把倒立擺模型變?yōu)閱螖[模型,能夠穩(wěn)定在垂直位置。因此,可得控制車輪加速度的控制算法:
式中: θ—車模傾角;θ'—角速度;k1、k2均為比例系數(shù);兩項相加后作為車輪加速度的控制量。只要保證在k1>g、k2>0 的 條件下,可以使得車模像單擺一樣維持在直立狀態(tài)。其中有兩個控制參數(shù)k1、k2,k1決定了車模是否能夠穩(wěn)定到垂直平衡位置,它必須大于重力加速度;k2決定了車?;氐酱怪蔽恢玫淖枘嵯禂?shù),選取合適的阻尼系數(shù)可以保證車模盡快穩(wěn)定在垂直位置。這兩個系數(shù)的作用如圖4 所示。整車的運動學模型如圖5 所示,模型可按如下方法建立:
假設倒立車模簡化成高度為L,質(zhì)量為m 的簡單倒立擺,它放置在可以左右移動的車輪上。假設外力干擾引起車模產(chǎn)生角加速度x(t)。沿著垂直于車模地盤方向進行受力分析,可以得到車模傾角與車輪運動加速度以及外力干擾加速度a(t)、x(t)之間的運動方程。
車模運動方程:
圖4 兩個系數(shù)對爬樓車平衡的作用模型Fig.4 Balance functional model about two coefficients of stairs-climbing vehicle
圖5 爬樓車運動模型Fig.5 Self-balancing mechanical analysis model of stairs-climbing vehicle
在角度很小時,運動方程簡化為:
車模靜止時,a(t)=0,運動方程為:
通過建立等比例模型,驗證了該種重心自平衡方法的可靠性。
通過對現(xiàn)有行星式爬樓車的結構簡化與改進,提出了一種新型 “全控式” 自平衡爬樓車的設計方案。增加了緩沖輪的,提高了爬樓車的爬升和緩沖能力,而且增加了自平衡控制該方案,通過理論上分析論證了設計的可行性,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實際測試,效果較好。下一步需對爬樓與平地兩種運行模式的自動轉換進行研究。
[1] 蘇和平,王人成.一種雙聯(lián)星形輪機構電動爬樓梯輪椅的設計[J].中國臨床康復,2005,5.
[2] 王占禮.爬樓梯輪椅發(fā)展及關鍵技術的研究[J].機械研究與應用,2012,2.
[3] 劉祚時,等.基于ADAMS 的爬樓梯機器人動力學仿真[J].機床與液壓,2010,23.
[4] 于蘇洋,等.一種新型輪椅機器人爬越樓梯過程傾翻穩(wěn)定性分析[J].中國機械工程,2010,22.
[5] 李超,等.一種輪組結構的爬樓梯輪椅的設計[J].現(xiàn)代機械,2010,6.
[6] 武明,等.新型爬樓爬樓車輛穩(wěn)定性的靈敏度分析[J].甘肅工業(yè)大學學報,1998,1.
[7] 孟祥雨.一種星輪式爬樓梯電動輪椅設計與研究[D]. 長春工業(yè)大學,2012.
[8] 鄧宗全,高海波,王少純,等.行星輪式月球車的越障能力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3.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GBJ101-87.建筑樓梯模數(shù)協(xié)調(diào)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