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袁萍
(沙洲職業(yè)工學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對刀操作是數(shù)控加工中最重要的一步。本文以FANUC 數(shù)控系統(tǒng)為例來說明。
數(shù)控銑床或加工中心建立工件坐標系的指令是G54~G59,根據(jù)程序中所用的不同坐標系指令,需要在刀具補償畫面的子畫面 【工件系】 中相應(yīng)的G54~G59里面設(shè)定相應(yīng)的數(shù)值,這個數(shù)值是工件坐標系原點位置在機床坐標系中的坐標值。以下均以G54 為例來說明。
在對刀之前必須要進行過返回參考點操作,即建立了機床坐標系,否則對刀數(shù)據(jù)將變得無意義。以下的對刀實例全部假定機床已經(jīng)進行過返回參考點操作。
(1)單邊試切法對X、Y、Z 軸。設(shè)某工件毛坯為(100×100×50)mm 長方體。將工件坐標系原點設(shè)在毛坯的一個角點上,采用Φ10 直柄立銑刀。假設(shè)先對X 軸,步驟如下: ①切換到 【手動】 或 【手輪】 工作方式,將刀具快速移動到工件左側(cè) (即X 軸負方向) 位置,刀具落到工件以下約10mm(如圖1),主軸正轉(zhuǎn);②切換到【手輪】 模式下,將刀具沿X 軸正方向靠近工件,在刀具非常接近工件時要轉(zhuǎn)換到小倍率移動,以提高對刀精度,觀察到刀具一旦接觸工件立即停止移動。切到工件越少對刀精度越高;③計算現(xiàn)在的X 軸坐標。考慮到這條邊是要設(shè)定X0 位置,而刀具半徑為5mm,所以此位置刀具中心的坐標應(yīng)該是X-5.;④打開刀補畫面下的 【坐標系】 子畫面,移動光標至G54 的X位置(如圖2),在輸入緩沖區(qū)輸入X 軸的當前坐標X-5.(注意加小數(shù)點),點擊【測量】 軟鍵。
同理對Y 軸 (刀具移到工件前側(cè)),最后打開刀補畫面下的【坐標系】子畫面,移動光標至G54 的Y 位置,在輸入緩沖區(qū)輸入Y 軸的當前坐標Y-5.,點擊 【測量】軟鍵。
圖1 對刀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ool
同理對Z 軸 (刀具移到工件上方),最后打開刀補畫面下的 【坐標系】 子畫面,移動光標至G54 的Z 位置,在輸入緩沖區(qū)輸入Z 軸的當前坐標Z0.,點擊 【測量】 軟鍵,對刀完成,注: 如果使用刀具較多時,一般Z 軸對刀設(shè)定在 【補正】 畫面下的刀具長度補償H 中,用G43 調(diào)用。
注意事項: ①試切法對刀精度受操作者操作水平和經(jīng)驗影響較大。另外,單邊試切法對刀精度還與銑刀本身的精度有關(guān)。據(jù)筆者實踐,在對刀表面比較光滑的鋼件上用試切法對刀,對刀精度可以控制在0.05mm;②對刀時先對哪個軸后對哪個軸,并不影響最后對刀結(jié)果;③試切法對刀過程中會切到工件表面,所以,試切法對刀適合于對刀的基準表面比較粗糙,或允許有切傷的工件表面(比如對刀表面加工完畢后會被切除);④試切法對刀方法快捷簡單,不需要其他工具,在對刀后不用換刀即可直接進行加工操作,是一些對刀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常用的對刀方法。
(2)雙邊試切法對X、Y、Z 軸。設(shè)某工件毛坯為(100×100×50)mm 長方體。將工件坐標系原點設(shè)在毛坯的上表面中心,采用Φ10 直柄立銑刀。對刀過程如下:
假設(shè)先對X 軸: 步驟①、②同單邊試切法;③將X軸的相對坐標清零;④【手動】或【手輪】工作模式下,將刀具抬起高于工件,然后移動到工件的右側(cè) (即X 軸的正方向) 位置,刀具落到工件以下約10mm 位置;⑤切換到 【手輪】 模式下,將刀具沿X 軸負方向靠近工件,在刀具非常接近工件時要轉(zhuǎn)換到小倍率移動,觀察到刀具一旦接觸工件立即停止移動;⑥觀看X 軸的相對坐標值(假設(shè)讀數(shù)為X109.8),計算中間值(計算結(jié)果為X54.9),抬起刀具,手動移動刀具到X 坐標的中間位置(X54.9);⑦打開刀補畫面下的 【坐標系】 子畫面,移動光標至G54 的X 位置,在輸入緩沖區(qū)輸入X0,點擊 【測量】軟鍵。
再對Y 軸,操作步驟類似于雙邊法對X 軸,Z 軸的對刀同單邊試切法,這里不再贅述。
圖2 刀補畫面Fig.2 Cutter compens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①在試切X 軸兩邊的過程中,一般Y軸不要移動,同樣在對Y 軸的時候,X 軸位置不要移動,這樣能夠減少由于毛坯面的不對稱度引起的對刀誤差;②雙邊試切取中可以抵消刀具直徑誤差對對刀精度的影響,同時也會抵消刀具切入工件深淺的一部分誤差,所以對刀精度較單邊試切法要高許多;③雙邊試切法可以不用考慮工件的實際尺寸大小而將零點設(shè)在工件的中心,這個特點十分適合于不必明確知道毛坯尺寸的工件;④雙邊試切法同樣會切傷工件,所以試切的位置也要選擇允許有切痕的地方;⑤各軸試切的先后順序并不影響對刀結(jié)果。
如果要進行無切痕的對刀,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剛性靠棒。剛性靠棒是一根光滑直棒,直徑和表面粗糙度都要達到一定精度,將這根光滑直棒裝夾到主軸上,配合塞尺進行對刀。塞尺是一些若干標準厚度的鋼片,可以利用這些標準厚度的鋼片來檢測靠棒距離工件表面的距離。
(1)單邊靠棒。工件及所設(shè)坐標同試切法,現(xiàn)以對X軸為例說明對刀的步驟和方法。假設(shè)所用剛性靠棒直徑為10mm。
首先,類似單邊試切法,在 【手動】 或 【手輪】 方式下將剛性棒移動到工件左側(cè)X 軸負方向,將靠棒底部移動到工件以下;然后,在 【手輪】 工作方式下向X 軸正方向移動,靠近工件的對刀邊界,注意速度不要太快而碰到工件,在離工件距離大約0.5mm 時,用0.5mm 的塞尺往靠棒與工件夾縫中塞,如果能順利塞進去說明靠棒離工件邊界大于0.5mm,再繼續(xù)移動機床X 軸靠近工件,直到塞尺不能順利塞進去??梢酝ㄟ^X 軸的負方向的移動來尋找0.5mm 塞尺正好塞進去而沒有空隙這樣一個臨界點 (移動時手輪倍率打到小倍率,以提高對刀精度);接下來,計算當前靠棒中心的坐標:靠棒半徑5mm,塞尺0.5mm,對刀的邊界坐標為X0,所以當前坐標應(yīng)為X-5.5;最后,打開【刀補】畫面,【坐標系】子畫面,將光標移動到G54 的X 軸上,輸入X-5.5,按【測量】軟鍵。
說明: ①剛性靠棒對刀時主軸要在停轉(zhuǎn)狀態(tài) (如果主軸有準停功能,最好在主軸準停狀態(tài));②與試切法相比剛性靠棒對刀精度高,且不傷工件表面。但要求對刀的表面光滑且平面度要高,所以比較適合于已加工的表面對刀;③與尋邊器對刀相比,其操作較為費時,但對刀所需要的工具較易得到。
(2)雙邊靠棒:對于工件坐標系原點在毛坯中間的情況,也可用剛性靠棒找兩邊取中的方法對刀。其對刀方法類似于試切法兩邊取中的方法對刀,不同的是剛性靠棒是用塞尺判斷是否到達工件表面,并且主軸不轉(zhuǎn)。具體步驟可以參考雙邊試切取中法對刀,這里不再贅述。
Z 軸的對刀: 由于各刀具長度不同,所以不能利用剛性靠棒來對Z 軸,但是Z 軸在對刀的時候可以類似于剛性靠棒的方法來對Z 軸而不傷工件表面,方法步驟如下: ①將要對的刀具安裝在主軸上,并保持主軸停轉(zhuǎn)狀態(tài);②在 【手動】 或 【手輪】 方式下移動刀具靠近工件上表面 (這里假定工件上表面是Z0 位置);③在離工件上表面即Z0 位置大約0.5mm 時停止移動,用0.5mm 的塞尺試驗刀具底部距工件距離,通過手輪調(diào)節(jié)到刀具底部距工件上表面0.5mm 位置,此處的Z 坐標應(yīng)為Z0.5;④打開 【刀補】 畫面,【坐標系】 子畫面,將光標移動到G54 的Z 軸上,輸入Z0.5,按 【測量】 軟鍵。
尋邊器對刀也是一種非切削式對刀方式。常用的尋邊器有偏心尋邊器和光電尋邊器兩種。
(1)偏心尋邊器。偏心尋邊器(如圖3(a))是一種利用偏心軸的原理尋邊的儀器。偏心尋邊器由固定端和測量端兩部分組成。固定端由刀具夾頭夾持在機床主軸上,中心線與主軸軸線重合。在測量時,主軸以400r/min~600r/min 的速度旋轉(zhuǎn)。通過手動方式,使尋邊器向工件對刀基準面移動靠近,讓測量端接觸基準面 (注意:不能是固定端)。在測量端未接觸工件時,固定端與測量端的中心線不重合,兩者呈偏心狀態(tài)。當測量端與工件接觸后,偏心距逐漸減小,這時使用點動或手輪方式微調(diào)進給,尋邊器繼續(xù)向工件移動,偏心距逐漸減小。當測量端與固定端的中心線重合的瞬間,測量端會產(chǎn)生明顯的滑移,出現(xiàn)偏心狀態(tài)。這時主軸中心線位置距離工件基準面的距離等于測量端的半徑值。
偏心尋邊器對刀方法類似于剛性靠棒,但在對刀過程中不用塞尺進行測量,對刀簡便快捷。一般的偏心尋邊器的尋邊精度能達到0.02mm。
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上各種對刀方法、特點及應(yīng)用場合詳見表1。
表1 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上各種對刀方法、特點及應(yīng)用場合Tab.1 All kinds of methods,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machining center/CNC milling machine
(2)光電尋邊器。光電尋邊器(圖3(b))的一端安裝在機床主軸上,另一端有一個測頭,當測頭碰觸到工件對刀表面時,尋邊器的指示燈會發(fā)光 (有的伴有聲音)。光電尋邊器對刀尋邊精度高,對刀速度快,但價格較貴。
圖3 尋邊器Fig.3 Edge detector
圓形工件(包括外圓形和內(nèi)圓形)的對刀即尋找圓心位置,簡單說就是讓主軸的中心移動到圓形工件的圓心處。常用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左右分中法;另一種是利用百分表或杠杠百分表尋找圓心。
(1)左右分中法。左右分中法類似于雙邊試切或雙邊靠棒法對矩形工件。如果工件對刀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并且對刀處允許有切痕時,可采用左右試切法找到中間位置,否則用剛性靠棒或?qū)み吰鱽磉M行左右對刀取中。
圖4 圓形工件Fig.4 The round workpiece
圖5 尋邊器位置Fig.5 The position of edge detector
現(xiàn)以一外圓柱外表面為例來說明對刀方法。如圖4所示圓形工件安裝在工作臺上,工件坐標系的原點設(shè)在圓柱上面的圓心處。①在主軸上安裝尋邊器;②將尋邊器沿X 向移動到接近直徑的位置,進行左右尋邊 (如圖5 所示位置),在左右尋邊過程中要保持Y 坐標不要變化;③分中,利用相對坐標清零找到所對X 向的中間位置(此時不一定是X 向的最大直徑處);④用同樣的方法對Y軸進行分中,此時找到的一定是Y 方向圓的中心。在工件坐標系G54 設(shè)定畫面中,輸入Y0,按 【測量】 軟鍵;⑤再次對X 向進行分中,此次找到的一定是X 方向圓的中心,在工件坐標系G54 設(shè)定畫面中,輸入X0,按 【測量】 軟鍵。
(2)用百分表或杠桿百分表來對刀。將百分表或杠桿百分表利用磁力表座等工具吸附或安裝在主軸上,并讓表頭離主軸的偏心距離大約有所找圓形邊界的半徑大小。手動將主軸中心移動到大約圓柱工件圓心位置,并調(diào)節(jié)百分表讓百分表的測頭盡量垂直地壓在圓柱表面,手動轉(zhuǎn)動主軸觀察百分表指針的變化情況,移動X、Y軸,讓主軸在轉(zhuǎn)動一圈的時候百分表的刻度變化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這個位置便是圓柱形工件的圓心位置,打開G54 設(shè)定畫面中,輸入X0,按 【測量】 軟鍵,再輸入Y0,按 【測量】 軟鍵,X、Y 軸同時對好。
通過上述對刀方法的描述可見,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上對刀方法靈活,應(yīng)根據(jù)毛坯類型、加工精度要求、加工現(xiàn)場條件等綜合確定。只有合理選擇對刀方法,才能保證工件的加工質(zhì)量和提高加工效率。
[1] 鹿昆. 數(shù)控銑/加工中心操作工[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0.
[2] 韓鴻鸞. 數(shù)控銑削工藝與編程一體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吳明友. 數(shù)控銑床(FANUC)考工實訓(xùn)教程[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