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松
(黑龍江大學(xué) 國際文化教育學(xué)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
ABB式形容詞主觀化及其量級研究*
董雪松
(黑龍江大學(xué) 國際文化教育學(xué)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摘要:ABB式形容詞是由單音節(jié)形容詞A加后綴BB構(gòu)成的,它與其他幾種類型形容詞的重疊形式被呂叔湘先生統(tǒng)稱為“形容詞的生動形式”。因為這類形容詞通過了重疊、加綴等方式具有了顯著的描繪性。它們的描繪性和主觀性是相輔相成的,描繪性體現(xiàn)主觀性,主觀性增強描繪性。本文從主觀化的角度對ABB式形容詞及其主觀化的量級進行考察,從“視角”和“情感”角度對ABB式形容詞的主觀化進行了描述,同時對ABB式形容詞進行了主觀量級的對比分析。
關(guān)鍵詞:ABB式形容詞;主觀化;量級
一、前言
ABB式形容詞是由單音節(jié)形容詞A加后綴BB構(gòu)成的,它與其他幾種類型形容詞的重疊形式被呂叔湘先生統(tǒng)稱為“形容詞的生動形式”。之所以稱它們?yōu)椤吧鷦有问健?,是因為這類形容詞通過重疊、加綴等方式具有了生動化的描繪性,也更能體現(xiàn)人的主觀性。朱德熙明確指出:“形容詞重疊式跟原式的詞匯意義是一樣的,區(qū)別在于原式單純表示屬性,重疊式同時還表示說話的人對于這種屬性的主觀估價?!盵1]趙惠指出這類形容詞可以表示加重、強調(diào)、描寫、愛撫、小稱、消極等語法意義,一般也可以表達說話人對事物的褒貶、評議、摹狀、繪景、擬聲、好惡、親熱等感情色彩。[2]其他學(xué)者也不斷地強調(diào),性質(zhì)形容詞表示的是一種理性判斷,狀態(tài)形容詞表示的則是一種主觀感受。這種主觀感受即為情感,它反映了主體對客觀對象的情感傾向、態(tài)度、評價等內(nèi)容。
關(guān)于ABB式形容詞,最早是作為形容詞重疊形式的一種類型進行研究的。例如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朱德熙先生的《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把形容詞重疊式歸為狀態(tài)形容詞,并指出它跟性質(zhì)形容詞在功能及語義上的對立,被趙元任先生稱為“同類研究中最優(yōu)秀的”。到了80年代,呂叔湘先生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提出了“形容詞的生動形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形式就是ABB式,并從其構(gòu)成和功能兩方面對形容詞的生動形式進行了描寫和分析。[3]目前對ABB式形容詞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是ABB式形容詞的結(jié)構(gòu)類型和語音特點,對ABB式形容詞的語法結(jié)構(gòu)分析比較詳盡的是邵敬敏,他把ABB式形容詞分為A+BB式(后重疊附加式)、AB+B式(后重疊擴展式)、BA+B式(前重疊倒置擴展式)、(A) ABB(雙音重疊前省略式)。[4]李勁榮指出同一個A與不同的意義已經(jīng)虛化的BB組成的若干個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在量級等級上存在著差別,同時這種差別與BB的音響度高低有密切的關(guān)系;[5]第二是ABB式形容詞語義和語用特點。姚占龍指出同根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在相同的情況下具有程度意義上的不同,意義上的不同制約著它們句法功能的不同。[6]鄭夢娟將ABB式形容詞放到具體的不同類型的言語作品中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其具有藝術(shù)化傾向和風(fēng)格的鮮明性。[7]在不同語體中,ABB式的使用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藝術(shù)語體、談話語體、科學(xué)語體。在相同語體中,ABB式的使用分布也存在一定差異,既有大同又有“微殊”;第三是從其他角度對ABB式形容詞的研究,其中包括類型學(xué)、認知學(xué)等。如楊紹林從五個方面說明了成都話中“A+BB”格式的形容詞比北京話多,表意豐富,使用頻率高。[8]李勁榮從認知角度對現(xiàn)代漢語狀態(tài)形容詞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ABB式形容詞。[5]從以往的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文章都是從ABB形容詞的構(gòu)成形式、語法功能和語義特點的角度進行研究。雖然很多文章也提到了ABB式形容詞在語義上的“主觀性”特點,但是尚未發(fā)現(xiàn)有研究者對此進行深入挖掘。近年來,隨著認知語言學(xué)在中國的興起,主觀化研究無疑為ABB式形容詞提供了一個新的、必要的研究角度。
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以呂叔湘先生《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形容詞生動形式表中表(下文簡稱呂表)收錄的ABB式形容詞為依據(jù)。呂表共收錄A+后綴式形容詞365個,符合ABB式形容詞格式的形容詞336個。為了保證研究的結(jié)果有科學(xué)性和可靠性,本文對這336個形容詞進行了系統(tǒng)的考察。所選取的語料來自國家語委的語料庫在線和北京語言大學(xué)的BCC語料庫。
二、主觀化理論及研究路徑
(一)主觀性與主觀化
談到“主觀化”(Subjectivisation),我們須要先了解“主觀性”(Subjectivity)。很多語言學(xué)家從與意義的客觀主義理論相對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待主觀性(客觀主義的意義,強調(diào)真值條件,忽略意義中包含的個人思想、感情和態(tài)度等主觀性成分)。Lyons指出,“主觀性是自然語言的一種表達方式,即,自然語言在其語言結(jié)構(gòu)和正常運作中,能夠提供言外行為實施者的關(guān)于自我、態(tài)度和信條的表達”。[9]換句話說,“語言總會帶有表現(xiàn)人們自我的印記”。[10]“主觀化”是指“對某些實體的識解從相對客觀變化為較為主觀”。[11]也就是說在主觀化的過程中,識解的客觀性逐漸消退,主觀性逐漸增強。沈家煊把“主觀化”定義為“語言為表現(xiàn)這種主觀性而采用相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形式或經(jīng)歷相應(yīng)的演變過程?!盵12]按照這個定義,“主觀化”既是一個共時的概念,即一個時期的說話人采用什么樣的結(jié)構(gòu)或形式來表現(xiàn)主觀性,又是一個歷時的概念,即表現(xiàn)主觀性的結(jié)構(gòu)或形式是如何經(jīng)歷不同的時期通過其他結(jié)構(gòu)或形式演變而來的。
(二)主觀化的量級
“量”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范疇。事物、事件、性狀等無不含有“量”的因素,這些量的因素集合起來便構(gòu)成了“量”。這種反映客觀世界的認知范疇,投射到語言中,就形成了語言世界的“量”范疇。認知語言學(xué)把語言中的“量”分為“客觀量”和“主觀量”。客觀量是人們對量的客觀表述,主觀量是說話人對量的大小的主觀評價。而本文的“量級”則是指說話人語言“量”的“主觀化”程度,例如:
(1)A.他的手很黑。
B.他的手黑乎乎的。
(1)A表達的是說話人對“他的手”的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而(1)B中的“黑”帶有詞綴“乎乎”則增加了說話人的主觀性,含有“他的手很臟”、“他不講衛(wèi)生”等含義,因此,B比A的主觀化量級高。
(三)主觀性研究的路徑
1992年在劍橋大學(xué)召開的有關(guān)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的國際研討會被視為語言的主觀性的研究的一個重要事件。Lyons到會并致開幕詞,會議編輯出版論文集《主觀性和主觀化:語言學(xué)視野》(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fication: Linguistic perspectives)。正如該書首頁所言:“這本專集重在考察說話人的視角、說話人在話語中的情態(tài)表達,以及這些現(xiàn)象對話語形式的影響。本專集表明了主觀性根植于語言表達并且對于話語極其重要。”關(guān)于主觀性研究的角度,在該論文集中,Edward Finegan認為主要集中以下三個方面:
1、說話人的視角( perspective)
2、說話人的情感( affect)
3、說話人的認識( epistemic modality)
而這三個方面也成了目前關(guān)于主觀性研究的主要方面。由于第三個方面“認識”主要跟情態(tài)動詞或情態(tài)助詞有關(guān)系,因此我們在考察ABB式形容詞的主觀化時,主要結(jié)合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三、ABB式形容詞的主觀化考察
視角、情感和認識是研究主觀化的三個角度,一個言語結(jié)構(gòu),既可能分別從視角、情感和認識表達命題,又可能同時體現(xiàn)主觀性的三個方面。而“認識”主要跟情態(tài)動詞或情態(tài)助詞有關(guān)系。我們在考察ABB式形容詞的主觀化時,將結(jié)合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從視角看ABB式形容詞的主觀化
視角這一概念在認知語法中占有重要地位,Langacker幾乎在每一部著作中都會談到相關(guān)問題。Langacker認為視角是識解的一部分,其定義如下:
Perspective:The way in which a scene is viewed.Aspects of which include figure/ground alignment,vantage point,and subjectivity.
(視角:觀察一個情景的方式,包括焦點/背景排列、優(yōu)勢觀察點和主觀性。)
簡而言之,觀察者觀察角度不同,則觀察的結(jié)果不同。ABB式形容詞也存在這一現(xiàn)象。下面將從不同的視角來討論這個問題。
1、空間位置視角
空間位置視角是指說話人在進行言語表達時心里空間的位置,空間位置不同,則觀察的結(jié)果相異。本文將從不同的角度來對空間進行討論。例如:在空間中的靜態(tài)位置(高、中、低、里、外等),空間是否被充滿和研究對象在空間中是否可以移動。
在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中,詞綴為“茫?!鳖惖腁BB式形容詞往往表達說話人感覺空間位置比較低,接近地表,面積很大的事物。例如:
(2)白茫茫一片大地好干凈……工程連,從麥收第一線撤下來了。
(3)村東的冶父山和村西的鴨池山完全隱沒在夜色里,黑茫茫,連影子也看不見。
詞綴為“蒙蒙”類的ABB式形容詞表達說話人認為空間位置居中或偏高的充滿整個空間的事物。例如:
(4)裊裊繚繞的炊煙,融合一團,將白蒙蒙的輕霧沖散,飄蕩在村子的上空。(曹海燕《三請有福嫂》)
(5)他們透過灰蒙蒙的霧幕察看四周,卻哪兒也看不到一幢房子,除了山還是山。(鄭文光《失去的天國》)
詞綴為“壓壓/沉沉”類的ABB式形容詞表達說話人感知面積大的事物在空間由上到下的移動,給人壓迫感。例如:
(6)不大功夫,我就聽到一陣沙沙聲和雜亂的嗥叫聲,一群狼,足有四五十只,蜂涌而來,黑壓壓地包圍了我們。(魏雅華《深山狼嗥聲》)
(7)天上云層很厚,陰沉沉的。(譚談《橋》)
詞綴為“匆匆/沖沖”類的ABB式形容詞表達物體空間位移的速度快,在語義上具有像似性。例如:
(8)他拿起手電筒,和李叔叔急匆匆地下樓去了。(林葉《雨夜神眼》)
(9)緊接著,它急沖沖地往后拐,頭撞在石壁上,它更加恐懼,憤怒地叫著直住河里跳。(向駝《旅行在橫斷山里的時候》)
說話人的空間視角不同,體現(xiàn)的主觀性表達也不同。
2、感官視角
感官視角是指說話人通過身體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表達自己的主觀思想??煞譃橐曈X感知、聽覺感知、味覺感知和觸覺感知。
(1)視覺感知視角
ABB式形容詞中表示視覺感官的詞很多。在呂表中這類形容詞多達33個,如詞綴為“晃晃/花花/燦燦/亮亮/閃閃/光光”等類形容詞。這類形容詞從視覺上表現(xiàn)了“焦點”的突出。例如:
(10)前面,有條白晃晃的小路,還有些開鑿的方石。
(11)大清早,太陽剛剛從東方冉冉升起,金燦燦的陽光撒遍大地。
這兩個句子體現(xiàn)了認知語言學(xué)焦點和背景的原則,“小路”和“太陽”因為具有“白晃晃”和“金燦燦”的特點而成為焦點突出在說話人的主觀意識中。
中小型工業(yè)企業(yè)資產(chǎn)少,抵押物少,而當前我國信用體系還不夠健全,抵押物對于銀行來說是最好的擔保物品,缺少抵押物,銀行的風(fēng)控就比較難把控貸款的風(fēng)險;中小企業(yè)應(yīng)收賬款規(guī)模小,資金的流量也較小,作為償還銀行貸款重要保障的資金流量,沒有足夠的流動性,銀行不愿意承擔資金鏈斷裂的風(fēng)險;由于近些年經(jīng)常曝出企業(yè)資金鏈斷裂,無法歸還貸款,因此不論法人還是自然人,在給他人做擔保的時候總是思考再三,不愿作保。同時由于大多數(shù)的企業(yè)公開的信息較少,在相互不了解的情況下,更是較難取得他人的擔保,沒有擔保,銀行也不愿意提供貸款;
(2)聽覺感知視角
呂表中ABB式形容詞中表示視覺感官的詞有5個,分別為“靜悄悄、靜幽幽、鬧哄哄、鬧嚷嚷、響當當”。它們表達的是說話人從聲音上對世界的感知。例如:
(12)整幢房子靜悄悄的,我喊了幾聲奶奶,沒有人答應(yīng)。(《倪立青爺爺?shù)哪X子》)
(13)我夾雜在鬧嚷嚷的人群中,不愿離開這著火的現(xiàn)場——這是我的杰作。(黎汝清《生與死》)
(3)味覺感知視角
我們把嗅覺也歸并到味覺這一類。在呂表中這類形容詞有27個。這類ABB式形容詞的共性是A表示味覺或嗅覺,如臭~~、淡~~、辣~~、麻~~、面~~、甜~~、咸~~、香~~。例如:
(14)他覺得味道酸溜溜、甜滋滋的,這可口的滋味,反而更使他神經(jīng)緊張。(《羊城晚報》1983.5.12)
(15)每當勞累一天的陳思宏回到家里,丈夫早已把飯燒好,香噴噴熱騰騰地端到桌上。(郎慕中《陳思宏和她的豬娃》)
(4)觸覺感知視角
(16)剛才我用捅條一戳,碰到了滑溜溜的硬東西,我還以為是銀箱哩!(胡萬春《蛙女》)
(17)戰(zhàn)士們在綠茸茸的草地上休息。(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
(二)從情感看ABB式形容詞的主觀化
認知語言學(xué)中的“情感”即所謂的“移情”,說話者可能不是語句動作的發(fā)出者,但是說話者把自己看成所描述事件或狀況中的參與者,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摻入所描述的事物或情景中。朱德熙先生也認為這類形容詞包含著說話人的感情在內(nèi)。[1]例如:
(18)A大約25%至33%的女性會有乳房緊繃的感覺。
B她解開胸前的鈕扣,脫下了藍色燈芯絨外衣,露出了穿在豐滿身子上的緊繃繃的細白布背心。
句(18)A的“緊繃”是對乳房生理期反應(yīng)的一個客觀說明,然而句(18)B中作者用“緊繃繃”同樣修飾“乳房”,但卻不是客觀敘述,而是主觀上反映了作者認為“她”很豐滿。(18)B則有說話人的“情”在里頭。
根據(jù)ABB式形容詞在語義上的特點,我們從“描摹”與“色彩”兩方面討論它的“移情”現(xiàn)象。
1、描摹域中的“移情”
描摹主要指對事物形象、性狀、特性的描寫。在描摹域中,感情色彩除傳統(tǒng)所認定的褒義、貶義等類型之外,還有恐怖、喜悅、喜愛、痛苦、悲涼、厭惡等情感類型。例如:
(19)車隊從莊東新修的水泥大橋上疾馳而過,拋給河水一串脆生生的鈴聲。
(20)他說得樂悠悠的,眉宇間一派豐衣足食的喜悅。
句(19)中的“脆生生”形容鈴聲清脆、好聽,表達了說話人喜悅的情緒。句(20)中的“樂悠悠”不僅僅表達了主體快樂的情感,也有說話人的“情”在里頭,認為“他”怡然自得,日子過得舒服。
(21)丈夫卻不再看她,那股冷冰冰的邪氣侵人的氣質(zhì)把她強作出來的媚態(tài)立刻凍住了。
(22)瞧他,頭發(fā)亂蓬蓬的,后腦殼頂上還翹起一大撮,臉色是黑里透黃,分明有一層晦氣。
句(21)的“冷冰冰”把丈夫?qū)Υ拮拥目瘫≈楸憩F(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說話人也移情于妻子,覺得丈夫的態(tài)度很冰冷,仿佛自己也感同身受。而句(22)的“亂蓬蓬”讓說話人覺得“他”不重視形象,帶有“晦氣”。
2、色彩域中的“移情”
色彩范疇是認知語言學(xué)中的一個重要范疇。這是因為色彩語碼相對獨立于語言的其他概念范疇,他們不僅指顏色意義,還體現(xiàn)人類精神情感的狀態(tài)。例如,紅、橙、黃色常常使人聯(lián)想到旭日東升和燃燒的火焰,因此有熱情、溫暖的感覺;藍色、青色、常常使人聯(lián)想到大海、晴空一望無際、給人開闊的感覺;黑色、灰色常常使人聯(lián)想到黑暗、陰影,因此有無助、陰郁、寒冷甚至恐怖的感覺。呂表所列的表達色彩范疇的ABB式形容詞共有60個,約占總數(shù)的18%,可見色彩義在主觀性表達中的重要性。例如:
(23)瞧它那黃泥彈彈似的,怎比的上紅彤彤的蘋果、金燦燦的桔子喜人?
(24)蘋果樹扎根在草坡上,熟透的紅蘋果滾下坡來,被花白的乳牛蹄子踩碎。
句(23)的“紅彤彤”和句(24)的“紅”都是對蘋果顏色的描寫,顯而易見,句(23)中的句子用ABB式形容詞表達說話人主觀上覺得蘋果和桔子“喜人的感情色彩。句(24)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紅”只是對蘋果性狀的客觀描寫,也就是說,從句(24)中我們看不出來說話人所持有的主觀態(tài)度。
(25)羅馬人都在傳說:假如誰撒謊,河神這個黑洞洞的大口就會咬誰的手。
(26)天空仍是灰蒙蒙的,陽光象一條蒼白的繩索。
這兩個例句,句(26)“黑洞洞”修飾“大口”,表達了說話人對“河神”的敬畏與恐怖;句(27)“灰蒙蒙”的天則表達了說話人壓抑、無望的心情。
(三)從認識看ABB式形容詞的主觀化
語言的“主觀性”還表現(xiàn)在說話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這種“認識”主要跟情態(tài)范疇(情態(tài)動詞或情態(tài)助詞)有關(guān)系。例如:
(27)A我們應(yīng)該愛護公共財產(chǎn)。
B今天出門早,應(yīng)該不會遲到。
句(27)A的“應(yīng)該”表示說話人認為我們理所當然,有義務(wù)愛護公共財產(chǎn),而句(27)B的“應(yīng)該”表示了說話人估計情況必然如此。雖然所用情態(tài)動詞相同,但是說話人的認識是不同的。呂叔湘先生指出“單音節(jié)形容詞A加上不同的BB,常使詞義或詞的色彩有所不同”。[3]邵敬敏先生也認為ABB式形容詞的“語義內(nèi)涵豐富”、“描寫作用強烈而鮮明”。[4]從認識上講就是說話人之所以選擇ABB式形容詞是因為ABB式形容詞比單音節(jié)形容詞A或單音節(jié)形容詞的重疊式AA更能表達他們的主觀認知。朱德熙先生指出不完全重疊式不管在哪種位置上,都表示憎惡、輕視的意味;完全重疊式一般說來,在狀語和補語的位置上往往帶著加重、強調(diào)的意味,在定語和謂語兩種位置上代表一種輕微的程度。[1]ABB式形容詞應(yīng)該屬于不完全重疊式,但是朱先生所指的不完全重疊式并不包括這類形容詞。通過考察我們也發(fā)現(xiàn),ABB式形容詞的情形更復(fù)雜,很難掌握其規(guī)律,但是總體上都體現(xiàn)了說話人認識程度的加重或者減輕。例如:
(28)A已過了立夏,夜風(fēng)刮在身上還是冷颼颼的。
B已過了立夏,夜風(fēng)刮在身上還是冷。
(29)A她興奮得整個臉紅撲撲地大叫。
B她興奮得臉紅了。
(30)A身材矮胖癡肥圓圓的頭,腦袋下是張紅通通、油光光的面孔。
B他長著一副又紅又油面孔。
(28)A和(29)A中的“冷颼颼”和“紅撲撲”具有輕微義。(30)A中的“紅通通”和“油光光”則具有強調(diào)義。無論是語義的加強還是輕化,都跟說話人對事物的認識分不開。
四、ABB式形容詞的主觀化量級考察
ABB式形容詞有兩個特點,一是不同的后綴可以附加在同一個詞根上,呂先生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也指出了這一點。[3]例如,白晃晃/白亮亮/白皚皚/白蒼蒼等等。二是相同的后綴附加在不同的詞根上,例如,臭乎乎/稠乎乎/粉乎乎/熱乎乎等。前者詞根相同,因此我們通過對語料及語言使用者的調(diào)查,能夠判斷出其程度差異,也就是說話者表達自己主觀性程度的差異。賈彥德也曾提到過附加成分BB帶有一種表程度高低的附加義。他比較了“臭烘烘”和“臭乎乎”兩個詞,認為兩者的區(qū)別只在于,“臭烘烘”的程度義高,而“臭乎乎”的程度義低。例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在對這兩個詞進行解釋時也指出它們只是在程度義上有不同:
【臭烘烘】:形容很臭。
【臭乎乎】:形容有些臭。
“很”和“有些”就是兩個表示程度義的詞。當“臭烘烘”和“臭乎乎”都修飾同一對象如“豆腐”時,豆腐“臭”的程度就不一樣了。而后者由于詞根不同,我們沒有辦法比較出他們的主觀差異,例如“臭乎乎”和“粉乎乎”在詞匯意義上沒有任何相關(guān)性,因此不具有可比性。因為本文節(jié)研究ABB式形容詞的主觀化量級,而只有相同詞根的ABB式形容詞有可比性,因此我們在研究“ABB式形容詞主觀化量級上”對研究對象有一定的限定,一是研究范圍確定在A同BB不同的ABB式形容詞上,二是這些形容詞修飾的對象相同,例如,“亮晶晶”形容光亮閃爍的東西(視覺義),“亮堂堂”形容房間光線充足或胸懷開闊(視覺義或感情義)。由于“亮晶晶”和“亮堂堂”修飾的對象不同,因此不具有可比性,這類ABB式形容詞不在我們的研究范圍內(nèi)。
(一)語義賦予的主觀量級
單純地看一個獨立的ABB式詞,我們很難確定其程度的高低。但如果把它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它的程度義就會顯現(xiàn)出來,因為句子中往往有一些成分會對ABB式詞的意義作出補充或說明。而正是這補充說明成分表現(xiàn)出了ABB式詞的程度義。
在“紅~~”組詞中,能用來修飾臉龐的有“紅撲撲”和“紅通通”兩個詞。
我們先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用義素分析的方法描寫出它們的義項,再用具體的例證來證明它們在程度表義上的差別。(“/”前為詞典義,后為特征義。)
【紅撲撲】形容臉色紅。/【紅】<視>【(紅)(臉色)】
【紅通通】形容很紅。/【紅】<視>【(紅)(色彩)(程度深)】
從義項中可以看出,當這兩個詞都表臉色時,差別就在于程度的高或低
了。如:
(31)你瞧她,圓潤潤、紅撲撲的蘋果臉蛋更紅了,加上那身穿戴,更顯得漂亮。
(32)那邢華的臉被凍得象蘿卜似的,紅通通的,眉毛也變白了。
句(31)“紅撲撲”的臉顯得很漂亮說明臉色很好,句(32)“紅通通”的臉是凍出來的,“像蘿卜似的”,突出了作者認為“那邢華”的臉非常紅。“紅通通”比“紅撲撲”主觀化量級高。
(二)語句構(gòu)式賦予的主觀化量級
一般情況下,狀態(tài)形容詞不能再受程度副詞的修飾。但言語使用中一些狀態(tài)形容詞能夠受表示某種程度的副詞如“有點、有些”等或指代某種程度的代詞如“這么、那么、如此”等的修飾。因此,由于這些程度詞的修飾,ABB式形容詞也產(chǎn)生了主觀化量級的差異。例如:
(33)我的手指頭挫了一下,現(xiàn)在有點兒火辣辣的疼。
(34)我真想問問在座的各位,有幾個人讀過這些傳記,這么厚墩墩的,怎么讀通?
(35)媽媽,你為何如此冷冰冰?
句(33)“火辣辣”受程度副詞“有點兒”的修飾來描寫疼痛,“火辣辣”體現(xiàn)了語義的像似性,而加上“有點兒”則表明手指的疼痛的程度不是那么嚴重,“火辣辣”的主觀量降低。句(34)、句(35)的“厚墩墩”和“冷冰冰”受代詞“這樣”、“那么”修飾,強調(diào)了它們程度的加強,說話人的主觀量升高。
通過我們的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同根ABB式形容詞的確存在主觀化量級差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同根、具有相同語義特征的ABB式形容詞都能夠區(qū)分量級高低,如“赤裸裸”、“赤條條”都是形容裸體的樣子,但是哪個表示主觀性的量高,哪個表示主觀性量低,我們卻很難分清。
五、結(jié)語
ABB式形容詞是“形容詞的生動形式”之一,不僅因為這類形容詞能夠生動地描寫事物的狀態(tài),讓語言表達更形象、逼真,而且還因為它們還能夠貼切地、最大程度地反映說話者的主觀認識,反過來,正是說話人的主觀性賦予了這類形容詞別具一格的特點。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ABB式形容詞的描繪性和主觀性是相輔相成的,描繪性體現(xiàn)主觀性,主觀性增強描繪性。
由于篇幅和時間的原因,本文并沒有把所研究的ABB式形容詞一一列舉。在未來的研究中,將繼續(xù)從認知語言學(xué)的角度對ABB形容詞進行考察與分析,從而對本文的研究成果進行補充和擴展。
參考文獻:
[1] 朱德熙.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研究[A].朱德熙.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2] 趙惠.形容詞生動形式的修辭效果[J].語文學(xué)刊.2013,(4):47-48.
[3]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
[4] 邵敬敏.ABB式形容詞動態(tài)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xué),1990,(1):19-26.
[5] 李勁榮.現(xiàn)代漢語狀態(tài)形容詞的認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4.
[6] 姚占龍.同根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及其量級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xué),2006,(7):72-79.
[7] 鄭夢娟.ABB式形容詞的語體特征分析[J].修辭學(xué)習(xí),2004,(11):56-57.
[8] 楊紹林.成都方言ABB式形容詞的特點.1995,(2):47-48.
[9] Lyons,John.1982.Deixis and subjectivity:Loguor,ergo sum?In R.J.Jarvella and W.Klein(eds.),Speech,Place,and Action:Studies in Deixis and Related Topics,101-124.New York:John Wiley.
[10] Lyons,John.1977.Semantics.2vol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Langacker,Ronald W.2000[1999].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12]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1,(7):268-275.
責任編輯:周延云
A Study o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Adjectives of
ABB Pattern and Their Gradability
Dong Xuesong
(The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An adjective of ABB pattern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syllable adjective A and the suffix BB. It was called "the vivid forms of adjectives" by Mr. Lv Shuxiang with several other reduplicated adjectives because this kind of adjectives has the remarkable description by reduplication and suffixation. Their description and subjectivity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Description reflects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enhances description as well. Based on the table of the vivid forms of adjectiv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subjectivity of these ABB type adjectives from "perspective" and "affection", contrasted and analyzed their subjective gradability.
Key words:adjectives of ABB pattern; subjectivity; gradability
中圖分類號:H0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35X(2015)01-0113-06
作者簡介:董雪松(198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大學(xué)講師,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語法、社會語言學(xué)及對外漢語教學(xué)研究。
收稿日期:*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