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欣
(河南省南陽市方城中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中醫(yī)四逆溫膽湯加味治療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分析
鄭 欣
(河南省南陽市方城中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 評價分析中醫(yī)四逆溫膽湯加味治療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主要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主要采用中醫(yī)四逆溫膽湯加味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其中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70.0%和9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患者的臨床復發(fā)率對比上,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26.67%和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對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實施中醫(yī)四逆溫膽湯加味療效顯著,復發(fā)率少,可行性高,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反流性食管炎;四逆溫膽湯加味;療效
近年來,反流性食管炎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臨床不斷深入研究和探索其治療方法,以期極大減輕患者病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隨機選取我院實施治療的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中醫(yī)四逆溫膽湯加味治療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治療的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依照不同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2.3±9.5)歲,平均病程(7.2±2.3)年。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4.8±10.6)歲,平均病程(7.3±2.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口服奧美拉唑膠囊(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108),1粒/次,1次/d,對于病情嚴重患者,可以口服2粒。并且在患者餐前30 min,口服枸櫞酸莫沙必利(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629),5 mg/次,3次/d。
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yī)四逆溫膽湯加味治療,組方:焦白術20 g,旋覆花20 g,白芍20 g,陳皮15 g,甘草5 g,香附15 g,柴胡15 g,海螵蛸30 g,枳實15 g,煅瓦楞30 g,半夏15 g,吳茱萸3 g,延胡索15 g,莪術10 g,竹茹10 g,黃連10 g。首先將海螵蛸和煅瓦進行煎制,取出中藥汁煎服。患者發(fā)生腹脹,則在藥方中加入大黃和厚樸;患者出現(xiàn)胃熱,則在藥方中加入焦梔子和龍膽草;患者出現(xiàn)驚悚不安,則在藥方中加入炒酸棗仁和生龍骨等。1劑/d,分兩次口服,早晚各一次。
1.3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顯效:如果患者的燒心、吞咽困難等臨床癥狀消失,停藥觀察沒有復發(fā),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具有正常的食管黏膜;有效:如果患者的燒心、吞咽困難等臨床癥狀部分消失,胃鏡檢查患者食管炎分級降低了至少1級;無效:如果患者臨床癥狀均未有顯著改善,還出現(xiàn)加重趨勢,胃鏡檢查食管炎分級沒有降低或出現(xiàn)升高趨勢[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進行分析得知,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隨訪半年后,觀察組復發(fā)3例,對照組復發(fā)8例,觀察組患者的復發(fā)率1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R571
B
ISSN.2095-6681.2015.009.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