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期清 徐林佑 李建勝 朱宇 彭勃
手術治療結腸穿孔療效分析
涂期清徐林佑李建勝朱宇彭勃
目的 探討不同原因及不同部位的結腸穿孔的診斷與手術治療。方法 22例結腸穿孔患者,右半結腸穿孔采取右半結腸切除Ⅰ期回結腸吻合3例;左半結腸穿孔采取左半結腸切除Hartmann手術4例;直腸癌切除Hartmann手術2例;穿孔修補5例(均為腸鏡穿孔);穿孔修補回腸造口4例,穿孔腸段外置雙腔造口3例;回盲部切除回腸升結腸雙腔造口1例。結果 本組22例均康復出院,術后相關并發(fā)癥:切口感染3例,呼吸道或霉菌感染各2例,腹腔殘余感染與切口裂開各1例。結論 結腸穿孔并不多見,如處理不當后果嚴重,尤其結腸梗阻穿孔,不同結腸部位及原因穿孔采取不同手術處理方式,以最佳方式治療,減少并發(fā)癥及病死率。
結腸穿孔 手術治療
結腸穿孔常需急診手術,由于結腸與小腸不同,結腸壁較薄,血液循環(huán)較差,又易積氣,因此組織愈合能力較差,創(chuàng)口縫合后容易潰破成瘺。結腸腔內(nèi)糞便含有大量細菌,一旦破裂即造成腹腔嚴重污染,感染率較高[1]。此外結腸穿孔的原因很多,在手術時須分別對待,為進一步提高對結腸穿孔診斷與治療的認識,本文回顧分析浙江省榮軍醫(yī)院及嘉興市第一醫(yī)院2002年2月至2013年12月外科手術治療的22例結腸穿孔病例資料,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齡8個月~72歲,平均43.8歲。結腸穿孔的原發(fā)?。海?)創(chuàng)傷5例,其中閉合性損傷1例,銳器戳傷和刀刺傷各2例。(2)醫(yī)源性穿孔8例,其中腸鏡穿孔7例,小兒腸套疊空氣灌腸整復穿孔1例。(3)結腸、直腸癌完全性腸梗阻穿孔7例,其中右半結腸癌4例,左半結腸癌2例,直腸癌1例。(4)1例手術操作過程中發(fā)生橫結腸破裂。(5)假性腸梗阻至盲腸穿孔1例。(6)本組不包括結腸吻合口瘺及闌尾穿孔病例。結腸穿孔的部位:右半結腸穿孔7例,橫結腸2例,左半結腸13例,其中刀刺傷腹膜外降結腸1例。發(fā)現(xiàn)穿孔至手術時間:2h~4d,平均12.5h,其中結直腸癌腸梗阻及假性腸梗阻病例確切的穿孔時間根據(jù)病史判斷可能存在誤差。
1.2術前診斷 X線腹部立位平片或CT檢查發(fā)現(xiàn)腹腔游離氣體13例,后腹膜積氣2例,這是診斷腸穿孔比較客觀的依據(jù)。另外腸鏡操作者發(fā)現(xiàn)穿孔亦是診斷的直接證據(jù),配合癥狀及體征,本組術前確診結腸穿孔20例,剖腹探查發(fā)現(xiàn)2例。
1.3手術方式 右半結腸切除Ⅰ期回結腸吻合3例;左半結腸切除Hartmann手術4例,直腸癌切除Hartmann手術2例,穿孔修補5例(均為腸鏡穿孔),穿孔修補回腸造口4例,穿孔腸段外置雙腔造口3例,回盲部切除回腸升結腸雙腔造口1例。
本組22例均康復出院,術后相關并發(fā)癥:切口感染3例,呼吸道或霉菌感染各2例,腹腔殘余感染與切口裂開各1例。
結腸穿孔并不多見,如處理不當后果嚴重,尤其結腸梗阻穿孔,大量稀便排入腹腔,嚴重的糞性腹膜炎??焖偈够颊哌M入感染性休克。本組22例無死亡病例,雖然術后發(fā)生了不少并發(fā)癥,但最終均滿意出院。
國外結腸穿孔除醫(yī)源性穿孔外多見于結腸憩室穿孔、Crohn病或潰瘍性結腸炎穿孔,而國內(nèi)結腸憩室與炎性腸病的發(fā)病率均不高,故本組無此類疾病。但醫(yī)源性穿孔例數(shù)亦較多,占36.4%(8/22)。纖維腸鏡已普及至基層醫(yī)院,而且腸鏡已不僅限于診斷性檢查,目前已廣泛開展如結腸息肉摘除,早期癌切除的微創(chuàng)手術。據(jù)報道診斷性腸鏡檢查亦有0.03%~0.9%的穿孔率[2],而治療性則>4%[3]。由于結腸壁薄,充氣后變得更薄,如充氣壓力過高,操作粗暴或盲目進鏡均可導致穿孔,尤其作廣基息肉與腫瘤切除時直接穿破結腸的可能性更大,本組有1例寬基息肉,根部圈套器加電凝摘除后并未看到創(chuàng)面有穿破,但3d后出現(xiàn)穿孔,顯然與電凝后腸壁局部組織壞死有關,因此除降低操作時的電凝功率外,對腸鏡下有過電凝的病例,即使術中并無穿孔,在病情告知與術后觀察中應充分估計到遲發(fā)性穿孔可能。
結直腸癌完全性梗阻腸穿孔本組有7例,占31.8%。由于回盲瓣的存在梗阻近段結腸成為閉襻而高度擴張,影響腸壁血運,加上腸內(nèi)高壓而導致破裂。故對診斷為結腸梗阻的患者應盡早手術,臨床上曾有因等待腸鏡檢查及病理切片結果時間較長,在等待期間發(fā)生結腸穿孔的慘痛教訓。
結腸創(chuàng)傷穿孔并不多見,本組主要發(fā)生于銳器戳傷或刀刺傷,其中2例系剖腹探查時發(fā)現(xiàn),另有1例刀刺傷左腰部致腹膜外降結腸穿孔,傷后第4天左腰部腫痛加重,CT發(fā)現(xiàn)后腹膜積氣才獲得診斷。腹部銳器或刀刺傷的患者體表傷口不大,但腹腔內(nèi)臟器損傷情況較難判斷,而且結腸內(nèi)容物稠厚或呈固體狀,腹膜炎癥狀出現(xiàn)較晚,故作者認為對此類刺傷患者應放寬剖腹探查指征。對腹部刺傷的患者還應注意探查升、降結腸腹膜外部分,以免漏診。
結腸穿孔的診斷并不困難,根據(jù)病史、體征、實驗室與影像學檢查,本組20例術前獲得明確診斷。影像學檢查可提供有力證據(jù)。本組立位X線平片與CT可見腹腔游離氣體與后腹膜積氣共15例,有報道CT下甚至可見穿孔的破口[4]。就腹腔游離氣體而言,作者認為腹部立位X線平片診斷價值高于CT,膈下游離氣體更具特征性,而平臥位的CT有時會把前腹壁腹膜外脂肪誤認為氣體。
結腸穿孔一旦確診宜盡早手術,尤其是腸梗阻穿孔者。本組采取多種手術方式治療結腸穿孔,對醫(yī)源性腸鏡穿孔的病例,因腸鏡檢查或治療前均作過充分腸道準備,結腸內(nèi)空虛,穿孔后腹腔污染較輕,而絕大多數(shù)患者腸鏡操作時發(fā)生穿孔應立即手術,腹腔污染更少,故本組均采用單純修補術,術后未發(fā)生任何并發(fā)癥。對腸梗阻穿孔病例采用包括腫瘤在內(nèi)的腸切除后,右半結腸患者均Ⅰ期吻合。左半結腸或橫結腸除腸鏡穿孔外均行Hartmann手術或穿孔結腸外置雙腔造口。雖然近年來趨向于梗阻性左半結腸癌切除后Ⅰ期吻合,但作者認為結腸癌梗阻已屬急診手術,切除后Ⅰ期吻合風險較大,如再發(fā)生穿孔腹腔污染的情況下,Ⅰ期吻合應是禁忌證。近年來開展了腸鏡下自腸腔內(nèi)用鈦夾夾閉穿孔的微創(chuàng)手術,這無疑是對操作時出現(xiàn)腸鏡穿孔最好的處理方式[2,3]。
術后并發(fā)癥的主要根源是腹腔的嚴重污染。作者認為圍手術期的抗菌素治療非常重要,診斷明確后應立即足量覆蓋G+、G-及厭氧菌的抗菌藥物,直至手術后≥72h。此外,腹腔沖洗應徹底,作者采用灌洗法沖洗腹腔,即使切口不夠大亦能快速、有效的清洗整個腹腔。具體方法:將預先準備6袋500ml溫熱(40℃左右)生理鹽水分別插上輸液器,剪去輸液管末端連接針頭用的硬質(zhì)部分。將6根輸液管捆扎一起,術者手持6根輸液管依次送至肝上、肝下、盆底、腸曲間,6根輸液器同時開放向腹腔內(nèi)注入生理鹽水,沖洗同時用手攪動并移動沖洗位置。助手在切口處吸除從深部溢出的液體,一般5min內(nèi)3000ml生理鹽水即可將整個腹腔沖洗干凈,如不滿意時可沖洗第2次。尤其注意腸曲間沖洗,因術后最難處理的是腸曲間膿腫。本組均未發(fā)生術后嚴重的腹腔感染,可能與采用這種徹底沖洗方法有一定關系。此外應常規(guī)放置腹腔與切口引流。
1 吳孟超,吳在德,主編.黃家駟外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340.
2 Magdeburg R,Collet P,Post S,et al. Endoclipping of iatrogenic colonic perforation to avoid surgery. Surg Endosc,2008,22(2):1500~1504.
3 Gubler C,Bauerfeind P.Endoscopic closure of iatrogenic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erforation with the over-the-scope clip.Digestion, 2012,85(2):302~307.
4 Pyong Wha Choi.Colorectal perforation by self-induced hydrostatic pressure: a report of two cases. J Emergency Med, 2013, 44(2):344~348.
314000 浙江省嘉興市榮軍醫(yī)院(涂期清 徐林佑 李建勝 朱宇)
314001 浙江省嘉興市第一醫(yī)院(彭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