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骨盆骨折的病因、分類、治療方法、臨床療效及合并傷
兒童骨盆骨折通常與高能量損傷有關,同時伴有頭部、泌尿系、腹腔和胸腔損傷。車禍是最常見的致病原因,常引起側方擠壓型骨盆骨折。臨床表現(xiàn)多樣,難以制定普遍適用的治療方法,需根據(jù)患兒年齡、骨折類型、血液動力學不穩(wěn)定性及合并傷來制定具體方案。大部分穩(wěn)定骨折可通過保護性負重保守治療獲得治愈,而不穩(wěn)定骨折則存在生殖泌尿系統(tǒng)損傷和大出血的風險。兒童骨盆骨折預后優(yōu)于成人,但骨折如若涉及關節(jié)面,則可能引起雙側肢體不等長、髖關節(jié)炎或骶髂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對單一創(chuàng)傷中心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兒童骨盆骨折的相關文獻進行復習。
1997年1月至2012年11月間在伊斯坦布爾大學醫(yī)學部治療的28例伴有開放性Y型軟骨損傷的骨盆骨折患兒被納入研究。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齡(6.8±2.4)歲(3~12歲)。致傷原因:21例(78%)為行人機動車撞傷、2例(8%)為機動車相撞傷、4例(14%)為高處墜落傷。根據(jù)Torode-Zieg分型:1型骨折(撕脫骨折)4例、2型骨折(髂骨環(huán)骨折)15例、3型骨折(單環(huán)骨折)6例、4型骨折(骨盆環(huán)斷裂)3例。合并傷:9例合并頭部損傷和其他長骨損傷、6例肺挫傷、5例腹腔內實質臟器(肝臟、腎臟、脾臟)血腫、5例泌尿生殖系損傷、4例多處肋骨骨折、3例會陰撕裂傷、3例氣胸、2例肌肉內血腫、1例上頜骨-面部骨折?;純撼醮渭痹\損傷嚴重度評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平均為(21.1±10.3)分(2~57分)。手術方式:5例需矯形外科手術,3例不穩(wěn)定骨盆環(huán)損傷行骨盆外固定,2例股骨干骨折行閉合復位外固定,1例前臂骨折行閉合復位內固定,1例移位股骨頸骨折行切開復位內固定,1例同時行骨盆與股骨外固定;6例不穩(wěn)定骨盆骨折患兒需行非骨科手術,其中兒科手術2例、神經(jīng)外科手術2例、整形外科手術1例、泌尿外科手術1例。Torode1、2、3型骨折采用疼痛控制和負重訓練等非手術療法治療4~6周,患兒8周后恢復正?;顒印?例患兒死于術后盆腔出血。其余患兒均獲電話或門診隨訪,平均隨訪時間(5.3±3.6)年(1.4~9.8年)。
上述研究表明,行人機動車撞傷所引起的兒童骨盆骨折幾乎10倍于單純的機動車相撞傷,此類創(chuàng)傷通常引起側方擠壓性損傷,盆腔容積減少,出血問題不易解決。合并傷方面,常見的有頭部、胸部、腹腔內實質臟器損傷及長骨骨折,因此傷后應首先評估患兒氣道、呼吸和循環(huán)情況,尤其需謹慎評估骨盆損傷狀況及合并傷,同時將骨盆與胸腔X線片納入評估體系,全身多發(fā)傷患兒需急行CT檢查以診斷頭部、胸部及腹部的合并傷。對于伴有開放性Y形軟骨的患兒來說,Torode-Zieg 2型和3型骨折最為常見,大部分可快速愈合,且不合并任何并發(fā)癥,對于依從性差的患兒,還可采取人字型石膏制動。相較于成年人,兒童骨盆骨折死亡率低。預后方面,骨不連少見,大部分晚期并發(fā)癥與骶髂關節(jié)斷裂、髖臼骨折有關,所幸在伴有開放性三葉軟骨的兒童中并不常見,本組雖1例出現(xiàn)明顯的膝內翻畸形,但所有患兒受傷1年后均可完全獨立地進行日常生活活動。
總之,兒童骨盆骨折發(fā)病率較低,是可造成生命威脅的損傷之一。對骨盆環(huán)骨折,需通過X線片和CT掃描檢查予以仔細評估,其治療通常涉及多學科,但大部分病例經(jīng)及時治療可獲得滿意的功能恢復。
(摘自Saglam Y,Dikmen G,Bademler S,et al.Analysis of the cause,classification,treatment,outcome and associated injuries of pediatric pelvic ring fractures.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Derg,2015,21(5):392-396.胡瑋摘譯,章瑩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