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作者·讀者
一小時快速診斷急性心梗高敏肌鈣蛋白T助力提升心梗診療水平(續(xù))
近期公布的2015年ESC指南保留了2011版推薦的0小時/3小時hs-cTn快速診斷NSTEMI流程,同時基于最新臨床研究,新增0小時/1小時hs-cTn水平快速診斷/排除NSTEMI的診斷流程(Ⅰ級B類推薦)。對疑似NSTEMI患者,發(fā)病1小時內進行hs-cTn檢測,并觀察0~1小時內結果變化。
循證醫(yī)學證據證實hs-cTnT檢測顯著提升AMI診斷效率
Mueller教授分享了同院Tobias Reichlin博士發(fā)表在2015年《加拿大醫(yī)學會雜志》上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急性冠脈綜合征評估有益預測因素(APACE)驗證研究,結果顯示包括高敏肌鈣蛋白T檢測(hs-cTnT)在內的新型診斷流程可在急性胸痛發(fā)生1小時內安全有效地排除AMI。該研究納入1320例急性胸痛患者,根據基線hs-cTnT水平(<12 ng/L)及其1小時內的絕對變化(<3 ng/L)進行診斷,786例患者可排除心梗,占急性胸痛患者總數的59.5%,陰性預測值可達99.9%;當基線hs-cTnT水平≥52 ng/L或在1小時內絕對變化≥5 ng/L時,診斷納入AMI的患者占16.4%,陽性預測值為78.2%;此外在24.1%留觀區(qū)患者中,AMI患者占18.6%。最后以冠脈血管造影等確定最終診斷,并由此驗證1小時hs-cTnT診斷的準確性,17.3%患者最終診斷為AMI。研究證實,hs-cTnT診斷流程可幫助臨床醫(yī)生在急性胸痛患者發(fā)病1小時內確認或排除診斷75.9%的患者,實現1小時快速診斷。
由Mueller教授主持,并在2014 ESC年會上公布的TRAPID-AMI研究報告,同樣將hs-cTnT作為急性胸痛患者排除或診斷AMI的指標,證實急診醫(yī)生采用hs-cTnT檢測可在1小時內快速、有效地排除疑似AMI的胸痛患者。這一覆蓋三大洲、涉及12個研究中心的TRAPID-AMI研究,入組1282例急性胸痛患者,研究證實,77.8%的患者能夠在1小時內被可靠的排除診斷或確診。
TRAPID-AMI研究證實,hs-cTnT檢測1小時診斷可與包含ECG在內的其他臨床手段聯(lián)合使用,進行全面的臨床評估,能夠顯著縮短約75%急性胸痛患者的診斷時間,證實了0小時/1小時診斷流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國際上尚無羅氏診斷之外的其他hs-cTnT檢測生產商,羅氏診斷新一代ElecsysRhs-cTnT檢測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精密度,最低檢測濃度僅0.003 ng/ml,與實驗室檢測結果一致,能夠發(fā)現易被漏診的微小心肌損傷,為AMI及心血管疾病臨床診療、決策及預后提供安全可靠、更具醫(yī)學價值的檢驗結果,為患者的安全與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