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
烏克蘭危機已將近一年。該國常被譽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梁,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個地理斷層,是一個假想整體的兩部分之間的鴻溝。烏克蘭在爭取加入北約態(tài)度上的反復變化,折射出俄美為地緣政治爭斗而展開的戰(zhàn)略博弈。
申請加入,突遭擱淺
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為繼續(xù)擠壓俄羅斯,加緊發(fā)展同獨聯(lián)體其他國家的關系,把獨聯(lián)體第二大強國烏克蘭作為工作重點,竭力給予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援助。烏克蘭充當了北約在獨聯(lián)體國家的“總代表”。烏克蘭是惟一具有北約特殊關系地位的獨聯(lián)體國家,獨立后與北約成員國舉行了聯(lián)合軍事演習,參與了北約干涉波黑的作戰(zhàn)行動以及北約打擊索馬里海盜的巡邏。烏克蘭還為以北約為首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部隊貢獻了一個醫(yī)療團隊。
1997年7月,在馬德里北約首腦會議上,烏克蘭總統(tǒng)庫奇馬與北約秘書長索拉納正式簽署了《北約—烏克蘭特殊伙伴關系憲章》。北約還在基輔設立聯(lián)絡辦公室,通過多種渠道加強了烏克蘭維護本國安全的能力。烏克蘭的立場則是不反對北約東擴,強調(diào)烏克蘭對歐洲安全結構具有重要作用。烏克蘭銷毀全部核武器,不斷加強與北約的合作關系,以避免使自己成為俄羅斯與北約對抗的緩沖國。
1999年3月波蘭、捷克、匈牙利三國加入北約后,烏克蘭加緊向北約靠攏。2000年3月,烏克蘭議會通過了允許北約部隊到其領土參加“和平計劃”的法案,還同時通過了“開放天空”法案。時任北約秘書長羅伯遜率領19個成員國的大使訪問了烏克蘭,并且十分露骨地表示:“烏克蘭的領土比法國要大,人口比英國要多,其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要進一步促進烏克蘭與北約之間的關系?!?盡管烏克蘭當時尚未尋求加入北約,但其作法卻無異于讓北約軍隊直逼近俄羅斯的國境。
2002年,烏克蘭首次聲明希望加入北約。2005年2月,通過“顏色革命”上臺的尤先科總統(tǒng) “一心向西”,做夢都想帶著烏克蘭“跑步加入北約”。此后,烏克蘭正式向北約遞交了加入“成員國行動計劃”的申請。2007年3月,美國參議院通過同意俄的兩個鄰國格魯吉亞與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草案。
2008年4月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訪問烏克蘭,表示美國強烈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然而對于是否接納烏克蘭,在北約內(nèi)部引發(fā)嚴重分歧。在4月召開的布加勒斯特北約峰會上,由于遭到12個成員國反對,北約雖同意“烏克蘭將成為北約成員國”,但未提出具體時間表。根據(jù)原先設想,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將于2008年12月獲得加入“成員國行動計劃”資格,這是邁向北約的第一步。然而突如其來的南奧塞梯事件和烏克蘭政治內(nèi)亂讓北約改變了想法。12月2日,北約成員國外長會議決定,暫不給予烏、格“成員國行動計劃”資格,兩國入約進程受阻。但北約代表表示,仍然存在未來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的可能性。
中止加入,改弦易轍
2010年1月親俄的亞努科維奇當選總統(tǒng)后,烏克蘭回歸“平衡外交”,俄烏關系重啟。亞努科維奇稱,烏克蘭對外政策和國內(nèi)民意均不支持加入北約,烏克蘭奉行不加入任何軍事集團的中立政策,撤銷了為烏克蘭加入北約服務的烏克蘭“歐洲大西洋一體化委員會”。他還強調(diào)不結盟立場是烏克蘭惟一的選擇。
同年7月,烏克蘭議會通過《烏克蘭內(nèi)外政策原則法》,正式宣布國家的不結盟地位,放棄申請加入北約的計劃。烏克蘭其他領導人均表示,烏克蘭再也不會尋求加入北約。與此同時,烏克蘭決定與北約繼續(xù)在“北約烏克蘭”委員會內(nèi)部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雖然放棄了“入約”目標,但并沒打算與北約“一刀兩斷”,而是還想保持千絲萬縷的“曖昧關系”。亞努科維奇雖然撤銷了專門為烏克蘭“入約”服務的烏克蘭“歐洲大西洋一體化委員會”,但卻推動了2009年因議會強烈反對而被迫中斷的“海風”系列軍演,該軍演是北約旨在加強與未來潛在成員國軍事聯(lián)系的舉措。亞努科維奇特意解釋稱,“烏克蘭是一個大國,不與北約發(fā)生關系是不可能的,我們視這種關系為伙伴關系?!?/p>
然而美國對拉烏克蘭入約仍不死心。2010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烏,與亞努科維奇舉行會談。希拉里強調(diào)了希望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立場,稱“北約大門永遠向烏克蘭敞開”。對于希拉里拋出的繡球,亞努科維奇沒有接,而是以“烏克蘭與歐洲一體化的努力沒有退路,永遠不會存在疑問”,表示了烏克蘭對加入歐盟的渴望。
烏克蘭放棄“入約”,使一直將“北約東擴”視為心腹大患的俄羅斯舒了口氣,表面是俄對烏外交的勝利,實際是烏克蘭重拾“務實外交”的必然表現(xiàn)。亞努科維奇放棄“入約”理想的同時,也變相婉拒了俄羅斯希望烏克蘭加入獨聯(lián)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盛情邀請”。
由于烏克蘭的立場,北約在2010年里斯本峰會上排除了烏克蘭入約的可能性。但是北約依然承諾支持烏克蘭多個層面的改革工作,而且并沒有收回2008年所作出的宣言——“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是確保歐洲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當時有分析認為,北約將不通過“成員國行動計劃”,而是利用“北約—烏克蘭”委員會來逐步吸收烏克蘭加入北約。
重啟加入,前景坎坷
2014年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fā),親西方的反對派掌握了政權。3月,俄羅斯出兵占領克里米亞。新的安全形勢促使烏克蘭重啟加入北約計劃。
3月3日,烏克蘭代行總統(tǒng)權力的議長圖爾奇諾夫表示,越來越多的烏克蘭居民支持加入北約?!岸砹_斯非常害怕烏克蘭加入北約。但在俄羅斯大兵壓境的情況下,烏克蘭將不得不加快加入北約的進程?!?月5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秘書處宣布,確定加入北約方針的法案在議會登記。關于烏北約成員資格的法案由祖國黨議員起草,該黨團認為,“烏克蘭的不結盟地位不能為國家提供安全保證”。文件草案規(guī)定修改烏克蘭內(nèi)外政策原則法,在法律層面把歐洲大西洋一體化和加入北約作為烏外交戰(zhàn)略確定下來。4月1日,烏克蘭議會批準烏克蘭與北約國家舉行一系列聯(lián)合軍演。
8月29日,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表示,烏政府將向最高拉達提交有關取消烏克蘭不結盟地位、重啟申請加入北約的法案。
11月21日,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在基輔會見亞采紐克,強調(diào)了簽署結盟協(xié)定的重要性。隨后,烏克蘭新議會親西方新聯(lián)盟五個成員黨簽署文件,明確提出以實現(xiàn)烏歐一體化和加入北約為目標,議會承諾從現(xiàn)在起到年底修改國家立法,旨在“取消烏克蘭不結盟立場”和“重新推行爭取加入北約的政策”。11月24日,烏克蘭總統(tǒng)波羅申科稱,烏當局制定了為期至少六年的計劃,以便烏通過不懈努力能夠符合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標準。一旦烏克蘭符合加入北約的要求,將通過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是否加入該組織。
12月15日,亞采紐克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北約總部會晤后提出,烏克蘭加入北約沒有時間表,但以下步驟可謂烏克蘭入約路線圖:首先放棄不結盟地位;其次推進安全、政治、經(jīng)濟、司法等領域的改革,以達到入約標準;此外按照法律,烏克蘭還將就是否加入北約舉行全民公投。
12月18日,烏總統(tǒng)波羅申科將烏克蘭放棄不結盟地位法案提交議會審議。該法案附帶的說明中指出,烏克蘭的不結盟地位在保障國家安全和抵御外來侵略方面是無效的。長期處于強大的集體防御體系之間的“灰色”緩沖區(qū)對烏克蘭而言是額外的挑戰(zhàn)。顯然,烏克蘭當局決定放棄不結盟地位是為今后加入北約掃清法律障礙。
在目前形勢下,烏克蘭爭取加入北約面臨重重障礙。首先,烏克蘭的轉軌不成功,從“橙色革命”到當前的危機,從萎靡不振的經(jīng)濟到久治不愈的社會問題,都證明了這一點。按照加入北約的標準,首先應在烏國內(nèi)獲取2/3以上多數(shù)居民同意,但目前缺乏民意基礎。其次,北約方面并未作好接納烏克蘭的準備。一是烏克蘭內(nèi)戰(zhàn)且與鄰國的矛盾和邊界沖突,不符合北約規(guī)定的加入條件;二是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北約所有成員國按照條約規(guī)定,都有義務在其受到外敵入侵時承擔保衛(wèi)責任,但沒有一個盟國愿意冒險與俄羅斯對抗。再有,俄羅斯的強烈反對是烏克蘭難以繞過的門檻。烏克蘭被俄羅斯視為不容置喙的禁臠。俄羅斯放出了“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俄會把戰(zhàn)略核導彈對準烏克蘭”的狠話,并擁有讓烏克蘭克制加入北約欲望的武器——天然氣。
由此看來,雖然北約的大門對烏克蘭敞開,但是在其漫漫路途中橫亙著難以逾越的高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