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順鳈
摘 要:土壩在蓄水過程中,其滲流量與壩體內和坡外浸潤線逸出點的位置有很大關系,當壩體內和坡外浸潤線的逸出點抬高時,滲漏流量也會隨之增大。有時會出現(xiàn)下游壩面浸潤線逸出點比設計點高,甚至高于反濾體的現(xiàn)象。以四川省宣漢縣毛壩鎮(zhèn)長征水庫的主壩為例,闡述了上述問題。
關鍵詞:土壩;浸潤線;逸出點;滲漏
中圖分類號:TV2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4-0147-01
1 浸潤線逸出點升高的危害
1.1 引發(fā)管涌現(xiàn)象
當逸出區(qū)位于反濾體以外的壩坡時,因為滲流的原因,滲漏帶走了最小的土粒,進而造成土質疏松。不牢固土質的滲漏量和滲漏速度會逐漸增加,導致較大土粒流失,進而發(fā)生管涌的現(xiàn)象。
1.2 引發(fā)流土現(xiàn)象
一般而言,下游壩體常使用黏性土填筑,具有比較良好的防滲性能。在浸潤線逸出區(qū)比反濾體高的設計情況下,滲流不斷在土粒間沖刷,產生了與滲流方向相反的摩擦力,而滲流也對土粒作用著相同大小和相同方向的滲透壓力。當滲流壓力大于土的浮容重時,滲流就會沖起土粒團或土體,進而發(fā)生流土的現(xiàn)象,這有可能引起壩體滑坡。
1.3 引發(fā)穩(wěn)定條件的變化
因下游壩坡浸潤線逸出點的上移,導致逸出區(qū)域內土料的含水量ω增大,土體的內摩擦角Ψ減少,黏滯系數(shù)c降低,進而使安全系數(shù)k下降。此時,壩體的穩(wěn)定性會發(fā)生變化,安全標準也會下降。
2 浸潤線逸出點上移的原因
2.1 層與層之間的結合面存在隱患
在土壩工程填土時,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層與層的結合面,不能徹底處理下層已碾壓完成層面的表層,就會使結合面之間出現(xiàn)滲透的現(xiàn)象,水會透過滲流沿層的結合面流至壩體外,進而使下游的逸出點上升。
2.2 施工質量較低
多數(shù)土壩蓄水工程修建于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當時的水利工程多為“三邊工程”,即“邊設計、邊勘測、邊施工”。因條件限制,當時工程的施工質量沒有保障,導致大多水利工程最終無法啟動。長征水庫就是該時期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缺乏土質勘探設備、工具,且沒有嚴謹?shù)剡M行壩基地質勘探工作;沒有科學分析壩體使用的土料,且上壩的土料完全依靠人力夯實,夯壓效果無法滿足工程的質量要求。根據勘探資料顯示,該壩壩體的填土干密度為1.17~1.60 g/cm2。根據壩體擾動試驗的結果,壩體的填土最大干密度為1.76 g/cm2,填土壓實度為0.79,無法滿足《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碾壓式土石壩設計導則》(SL189—96)中對壩體填筑的規(guī)范要求。水壩建成后,壩體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滲漏現(xiàn)象,有些壩外坡浸潤線逸點高出了設計反濾體。
2.3 沒有妥善處理土層的施工結合處
當工程施工面積較大時,在同一土層常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但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分段施工的銜接處,就容易造成銜接質量較差,導致周圍流出的滲流水在銜接處匯集,最終溢出壩外坡。
3 土壩的防滲措施
2012年,四川省宣漢縣長征水庫按“上堵下排”的原則開始治理滲漏問題。“上堵”是指在迎水面下層采用土工膜防滲,上層采用漿砌砼六棱塊防浪,壩基、壩身軸線以上部分封堵滲漏入口。這樣可使壩體、壩基的防滲能力得到增強,降低坡降并延長途徑;“下排”是指為了給滲透水提供排放通道,且不流失水土,采用了布設反濾體的方式。通常在壩體表面布設反濾體,但考慮到反濾體應融入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則不能只在壩體表面布設反濾體。
3.1 建造深層反濾盲溝
為了防止水土流失,要盡可能地在較深的層面疏通滲流的排放通道,使存在水土流失隱患區(qū)域內的土體質量增大。因此,建造深層反濾盲溝是十分必要的。盲溝應建造在坡內,以網狀排列。盲溝可以以沙和碎石作為反濾料,以沙、土工濾膜和PE管作為濾層。長征水庫壩外坡11個反濾體的逸出點,都采用了沙和碎石建造反濾盲溝。其中,斷面底寬0.5 m、深1.3 m,呈梯形,根據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采取了開挖量最小,不會在上游面形成反坡的開挖方式。在開挖面中回填了0.7 m的中沙,回填沙的中、下部設置了0.25 m×0.25 m的方形碎石導流通道,碎石周邊沙的厚度≥0.3 m,滲透水融匯后可直接排入大壩反濾體或進入排水溝。此外,為了保護自然環(huán)境,應該回填盲溝表面的土方。
開挖斷面底寬0.4 m、深1.2 m,呈梯形,其要求與上述一致,但在開挖面內回填的中沙約為0.8 m。在回填中沙中埋了PE排水管,管壁鉆孔的直徑約為6 mm,孔距在20~45 mm之間,并采用土工膜包裹了一兩層,最終回填表面的土方。
3.2 設置深層反濾層
為了避免管涌的發(fā)生,避免結合處、層結面的滲流,應設置深層反濾層解決這些問題。管涌和集中滲流會將最小的土粒帶走,造成土質疏松,長此以往,集中滲流會逐漸瓦解結合面,使原有的通路增大,進而給大壩埋下了安全隱患。在長征水庫中出現(xiàn)了多處典型的管涌現(xiàn)象,其原因可能是位于左壩肩的結合面處理不當。為了有效解決該問題,在該處設置了深層反濾層。左壩肩結合面設置深層反濾層的操作步驟為:在管涌處的坡面挖1個深0.8 m、底寬1.3 m的正方形土坑;在管涌處挖1個0.3 m×0.3 m×0.2 m的土坑;用中沙回填第二個土坑,在其底部至坡面鋪土層并種植植被,且在反濾層中設置防腐蝕的PE導滲管4根、D100管1根。采用該方案,可避免細小的土粒被帶走后堵塞滲流管道,從而防止管涌現(xiàn)象的發(fā)生。實施該方案后,之前的管涌處已沒有小土粒流出,下游的水質也得到了改善。調查顯示,該水壩的滲流量逐年下降,土體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溫天勇.水利工程中土壩的防滲流方法概述[M].上海:上??茖W出版社,2004.
〔編輯:張思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