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柳
江蘇省無錫市委講師團副團長華瑞興,是一位立足基層、真情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佼佼者。36年來,他為無錫干部群眾送上理論宣講1000余場,聽眾超過50萬人次,被中宣部授予“全國理論宣講先進個人”稱號。
以學習為氧氣 當好“理論翻譯”
上世紀七十年代,華瑞興擔任無錫第二機床廠車間團支部書記、黨支部副書記。當時工廠里雖然也有理論宣講,但講來講去多是假、大、空的套話,往往臺上講的人“說不清”,下面聽的人“睡不醒”。因此,有人說理論是灰色的、無用的。華瑞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之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發(fā)表,讓華瑞興耳目一新。他一連看了好幾遍,感到“肚子里沒有貨,腦袋里沒有想法,是寫不出這樣的好文章的”。隨后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更讓他感到理論是鮮活的、實在的。
在華瑞興看來,學習就是氧氣,支撐著理論宣講的生命。為當好基層干部群眾的“理論翻譯”,他經常逛書店、買新書,努力學習和研究政治理論,虛心向專家學者請教,并及時撰寫講稿,提高理論水平和宣講能力。多年來,他先后撰寫了50余萬字的理論文章和學習心得,主持參與省市重大招標課題研究20多項,出版專著8部。
用心說話 講到群眾心坎上
“和基層干群在一起,任何時候,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傳播者都不能扮成‘傳聲筒,脫離實際空談理論。”華瑞興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為避免“空對空”,他經常深入社區(qū)、農村、企業(yè)、機關調查研究,并建立了市衛(wèi)生局、北大街街道等8家宣講調研基地,從基層干部群眾的實踐中尋找案例,豐富宣講內容。針對查找出的話題,他著力用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來表達,“只有用心說話,才能把話說到他們的心坎上”。
每次宣講前,華瑞興還要跟活動組織者詳細溝通,摸清單位基本情況和聽課對象的不同需求,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宣講中,他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當場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現實問題。
逐漸地,華瑞興形成了“旗幟要紅、定位要準、聯系要緊、標題要短、板塊要少、思路要清、信息要新、事例要多、課件要活”的獨具特色宣講法。
前些日子,華瑞興在社區(qū)居民中宣講如何看待當前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現實問題時,巧妙地用電視機液晶顯示屏的顏色加以說明:以前黑白電視機的色彩非黑即白,現在彩色電視機有1000多萬種色,但紅綠藍是它的三原色、主基調和核心元素。群眾反映:這樣的講解聽得進、好理解、易接受。
“頂天”“立地” 讓理論“管用”
“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作為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傳播者,我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緊貼實際講理論,講對基層干群有用的理論。”華瑞興說。
每次宣講,華瑞興都將其作為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既“頂天”——領會中央的最新精神,又“立地”——聯接基層百姓群眾所思所想,還要“管用”——根據宣講單位的實際分門別類提出具體思路,力求達到“受啟發(fā)、能操作”效果。
宜興白塔村曾是經濟相對薄弱的貧困村。無錫市委講師團與其結成統籌共建幫扶關系后,華瑞興深入調研,著力宣講推進轉型發(fā)展、實現富民強村的理念。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白塔村走出了一條發(fā)展生態(tài)高效農業(yè)之路,成為無錫十大最美鄉(xiāng)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企業(yè)、從領導干部到普通百姓、從江蘇到省外,華瑞興宣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步伐從未停歇,獲得的榮譽證書堆起來有一米多高。而在他看來,老百姓的笑容、群眾一次又一次的熱烈掌聲,更是對自己宣講工作最好的回報和最高的嘉獎。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