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
編者按:
一提到拍風光,
腦子里總會浮現(xiàn)這樣的畫面:
相同的時間,
眾多攝影人擠在相同的拍攝點,
在擁擠慌亂中按下自己的快門……
而本文的作者,
則給我們展示了另一種拍風光的方法。
上手易,進階難
從2010年開始拍攝風光到現(xiàn)在我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班,也沒有聽過任何講座。很幸運的是我住在北加州,當?shù)貎?yōu)美的風景足夠我練兵。而攝影知識則全部來自網上公開的知識和一本Scott Kelby的攝影書——《數(shù)碼攝影》(英文全稱《The Digital Photography Book, Volume 1: The Step-by-Step Secrets for How to Make Your Photos Look like the Pros》)幫我入了門。 看完這本書后,我第一次把相機的使用說明仔仔細細看了一遍。
在數(shù)碼相機廣泛普及的今天,攝影入門門檻和傳統(tǒng)的繪畫比起來不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兵,照片模仿別人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攝影上手易,進階難,因為技術知識容易學,模仿別人也相對容易,但藝術的感覺卻很難學,這不是背幾句構圖的公式就可以掌握的。記得一部電影里父親對女兒說“一幅畫可不是它各個部分的簡單組合,一頭牛只是一頭牛,草地只是一片長滿青草和花朵的土地,透過樹枝的陽光,也不過是一束光線而已,但是你將他們組合在一起,卻美得不可思議。”但如何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呢? 這就需要很多好的攝影構圖點子,在電影、書本、雜志和網絡上找靈感,找出屬于自己的和別人不一樣的角度,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將這想法在照片里體現(xiàn)。
孤獨但不寂寞地拍攝
我喜歡孤獨一人,孤獨但不寂寞,享受一人行走在山水之間的感覺,把自己的情緒反映到片子里。
一個朋友對我說:“對風光攝影而言,除了技術和天資之外,勤奮是另一個同樣重要的要素。風光攝影有它的特殊性,再有能力的攝影師,如果不常在野外艱苦跋涉,起早貪黑,追光逐影,那也會是一事無成?!?作為一個熱愛風光的女性攝影愛好者,要找到一個同樣常在野外徒步,有時一兩天不睡覺、和野獸動物做伴的同行比較難。而有了同行,也會失去一定的自由。
我剛開始攝影的時候,主要看北美當?shù)財z影師的作品,看他們拍攝的地點,拍攝的技巧。幸運的是,我在家附近拍照的時候還碰到了我一直跟蹤的一位當?shù)赜忻臄z影師,問他問題都很耐心地回答,他可以說是我們這兒拍海的第一人,我初期的大海的照片受他的影響比較大。
有了一定攝影基礎后開始看北美攝影大師Marc Adamus和 Art Wolfe的作品。 Marc的照片個人風格突出,大氣,利用廣角和神奇的光線和在后期的大膽創(chuàng)作給人強有力的視覺沖擊感。Art以構圖、對顏色的控制、透視和多元化的作品而聞名。這兩位攝影師都喜歡戶外旅行,我最近一兩年喜歡一個人出門拍照也是因為受了他們的影響。
大景更震撼,小景更感人
大場景的照片震撼、容易抓人眼球,構圖也相對容易,這個原因使得拍攝大場面成為許多風光攝影師的追求。但小景照常常給人細膩的、讓人感動的效果,小景比大景更難拍。拍攝大場面時一般拍攝前都知道了自己想拍的畫面, 然后就是去拍攝地方等光,用超廣角盡可能把眼前的畫面全部照到,但拍攝小景則是考驗攝影人自己美學修養(yǎng)的最好方法。
常用的拍攝技巧
提前去踩點,把要拍的地方周圍都走走看看,很有可能會有意外的驚喜。
要有耐心,少拍點,數(shù)量上減少但質量上增加。攝影不僅僅是記錄,還是體現(xiàn)拍攝者自己眼里和心里的大自然,急急忙忙拍完一個景點馬上到下一個地方拍會得不償失。
提高自己的美學品位,多看繪畫、電影等其他藝術門類的作品,多拍周圍的小景來訓練自己。
相機和鏡頭:我用的是尼康的D800E,有3600萬像素的專業(yè)級的全畫幅單反,畫質好、高感控制優(yōu)異,特別是與之配對的尼康超廣角鏡頭14-24mm 1:2.8G ED,是拍風光的最佳組合了。鏡頭常用的還有24-70mm,70-200mm, 85mm(很少用)。
三腳架:腳架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相機拍攝時的震動。拍日出日落、夜景、溪流、瀑布、大海等必備的器材。
快門線:可以定時、間隔拍攝、長時間曝光等情況下用。
頭燈: 拍夜景、日出日落時必備的。
濾鏡:用濾鏡的暗部遮擋畫面的高光區(qū)域即可減少反差,拍出暗部細節(jié)和亮部天空不過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