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毅,周 兵
(1湖北工業(yè)大學,湖北 武漢430068;2湖北省機電研究設計院,湖北 武漢430070)
我國鋰離子電池產(chǎn)量大,特別是作為汽車動力的電池,其市場前景非常遼闊[1-2]。國內(nèi)的鋰離子電池企業(yè)在這方面還需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動力電池系統(tǒng)集成開發(fā)能力,開發(fā)滿足電動自行車和低速電動車需要的動力電池。本文以鋰離子電池打包機為例,研究其中定位機構的結構問題。
鋰離子電池打包機由定位機構、加壓機構、升降機構、翻轉機構、控制系統(tǒng)等組成(圖1),其工作任務是將24塊鋰離子電池打包成一個整體的電池組(圖2)。在導向桿的導向下,將第一塊電池放置到升降底座上,掃描槍對電池上的二維碼進行掃描,掃描信息完畢并且正確,電機帶動升降底座下降一個電池的高度,接著放置下一塊,直到24塊電池全部放置完成;加壓機構接著對堆疊完成的電池組進行壓緊,然后用4個長螺栓進行定扭矩的擰緊固定,在定位機構松開后,翻轉機構將電池組移出,使其處于水平狀態(tài),等待下一道工序。
圖3是用SolidWorks建立的定位機構三維實體模型,定給機構包括底部支撐定位機構、4套獨立的側面定位機構等。在理論應用到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側面定位機構的定位精度對電池組的打包精度影響很大,所以選擇以側面定位機構為例,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及結構優(yōu)化。
圖1 鋰離子電池打包機三維模型
圖2 鋰離子電池和打包后的電池組
圖3 電池打包機定位機構三維實體模型
在保證任意兩塊電池之間層疊偏差在±0.5 mm之內(nèi)的前提下,通過受力分析和結構優(yōu)化來增強側面定位機構的強度以及剛度。采用Solid-Works建立三維模型,保存為STP格式,然后將模型通過ANSYS的數(shù)據(jù)接口導入ANSYS Workbench中,用以分析側面定位機構在工況及載荷下的位移、應力,從而對其進行優(yōu)化。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和計算機運算的速率,對實體模型進行了忽略倒圓角、螺紋孔、銷孔、小零件等細節(jié)的簡化處理。
從側面定位機構中取相似的一段進行分析。其由一根型材支架和底部4個固定座組成:型材支架的材料為鋁型材6063-T5,密度為2.7g/cm3,楊氏模量為7×104MPa,泊松比為0.33;固定座的材料為Q235,密度為7.85g/cm3,楊氏模量為2.1×105MPa,泊松比為0.33。接觸面的類型選擇“boned”來進行仿真。
網(wǎng)格的劃分是有限元分析的重要步驟之一,關系到計算的難易程度及結果的精度[3-4]。根據(jù)模型的實際大小,在保證網(wǎng)格的規(guī)模和計算速率下,網(wǎng)格大小設定為10mm,共得到50 073個單元,11 568個節(jié)點,圖4a為側面定位機構的有限元模型。裝配完成后,側面定位機構的4個固定座通過8個螺栓連接在設備底板上面,因此固定座和設備底板的接觸面上施加固定約束面(Fixed Support)來模擬實際的情況。
在鋰離子電池裝配的時候,周圍的側面定位機構會受到擠壓力,從而影響定位精度。受力結構簡圖如圖4b所示。為了得到側面定位機構在允許的變形范圍之內(nèi)所能承受力的大小,對其進行分析計算,得到對應的結果變形云圖(圖4c)和結果應力云圖(圖4d)。
圖4 側面定位機構的有限元模型、受力結構簡圖、結果變形和應力云圖
由圖4c可見,在施加了441N力時,側面定位機構最大位移出現(xiàn)在頂端部位,最大位移為0.50018mm,最大的等效應力集中出現(xiàn)在前面兩個固定座與型材支架的連接處,最大等效應力為6.5761 MPa。由分析結果可以得到,在向側面定位機構施加的擠壓力超過441N時,它的變形量剛剛超過了0.5mm。固定座所用材料是Q235,其極限抗拉強度為375MPa,遠大于其最大等效應力,滿足強度的設計要求。
側面定位機構所受的力可能會大于441N,這樣就很難使其定位精度保持在±0.5mm以內(nèi),因此需要通過改變其結構來增強剛性。優(yōu)化過程所采取的措施是:將鋁型材材料換成方鋼(Q235)材料,把兩根側面定位機構上端通過方鋼焊接起來,把兩個小的固定座合并成一個整體并且對加強筋的結構進行改變,以提高定位機構的剛性。圖5為側面定位機構優(yōu)化前后的對比圖。
圖5 側面定位機構優(yōu)化前后對比
從圖6可以看出,優(yōu)化后的結構在承受了1337 N力后,才發(fā)生了0.5mm的變形量,所能承受的擠壓力是優(yōu)化前結構的3.03倍,最大的等效應力出現(xiàn)優(yōu)化后的固定座和方鋼支架連接處,大小為32.091 MPa,遠小于其材料的屈服強度,適宜長期使用。圖7為優(yōu)化后的定位機構三維實體模型。
圖6 優(yōu)化后的側面定位機構位移和應力云圖
圖7 優(yōu)化后的定位機構三維實體模型
本文應用 SolidWorks替代 ANSYS Workbench對側面定位機構進行三維建模,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設計周期,通過軟件接口將三維模型導入ANSYS Workbench,進行靜力學的分析和計算,得到了側面定位機構的結果變形云圖和應力云圖。基于分析和計算結果對其結構進行了優(yōu)化,得到了優(yōu)化后的結果變形云圖和應力云圖。優(yōu)化后,定位機構的力學性能得到了增強,定位精度得到保證。
[1] 郎 鵬,任 劍.發(fā)展我國鋰離子動力電池關鍵工藝設備思考[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9,38(11):23-26.
[2] 和祥運,劉恩華,張嘉禾.鋰離子動力電池產(chǎn)業(yè)鏈研究[J].北京汽車,2011(04):9-11.
[3] 趙經(jīng)文,王宏鈺.結構有限元分析[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4] 周孜亮,王貴飛,叢 明.基于 ANSYS Workbench的主軸箱有限元分析及優(yōu)化設計[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2(03):17-20.
[5] 丁欣碩,凌桂龍.Ansys Workbench 14.5有限元分析案例詳解[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