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正云
清晨的露珠還未散去,一座近200平方米的宅院里,年過花甲的全國勞動模范馬木提·尼亞孜和妻子在院子里清掃環(huán)境,一排鮮艷的玫瑰花絢麗綻放,搭在屋頂上的葡萄長廊碩果累累。院子里生長的有蔬菜,有甜瓜,有桃樹,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那么和諧自然。
房間里,一條長長的地毯平平展展,7間屋子裝修精致,家具簡易而整齊,顯示出生活的淳樸。馬木提·尼亞孜臉上刻印著慈祥與安寧。
馬木提·尼亞孜是兵團第三師五十一團十二連的農工,在團場這片土地上摸爬滾打的他,幼時的夢想就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從上初中那會兒,他就到處打工掙錢,貼補貧困的家。父母身體都不好,弟弟妹妹都還小,家里家外就靠他一人挺起脊梁挑重任。
1969年,馬木提·尼亞孜有了屬于自己的一輛面包車,他開始跑出租。隨后,家里慢慢有了資金積累,他又給家里買來20只羊和5頭牛,妻子在家搞養(yǎng)殖,他在外面跑出租。沒過兩年,馬木提·尼亞孜又籌資創(chuàng)辦了五十一團第一家榨油坊,不久,他便成為小海子墾區(qū)遠近聞名的萬元戶。
1975年,不甘于平凡的馬木提·尼亞孜突然有了開荒種果園的想法。那時候,小海子墾區(qū)沒有一家較有規(guī)模的果園,于是他在十二連承包了400畝地,變賣了家里的50只羊、10頭牛,兩個面包車和榨油坊,籌資40萬元全部投入果園。果樹苗種進地里,一切并不像馬木提·尼亞孜當初想象的那樣,看著園子里幼小的果樹苗,心如五味瓶——啥時候才能見到效益?馬木提·尼亞孜成天念叨,煩心事一縷縷繞上心頭。
為了使果園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經濟效益,馬木提·尼亞孜和妻子天天撲在園里干活,由于不懂技術,更不會運用科技知識,好幾年不見效益。果園要管理,更需要加大投入,他在7年期間借款120萬元,陸續(xù)投進了果園。好不容易等到第8個年頭,第一次見了效益,盈利了20萬元,才夠借款的零頭,一家人的生活費僅靠果園里套種的棉花維持。想想曾經是小海子墾區(qū)萬元戶的他,現在竟然連生活費都成了困難,他心里著實感覺到悲觀。
馬木提·尼亞孜很困惑,自己那么拼命地干活還欠賬百萬元,要這個果園干嘛!這時候,連隊領導來到他的家中,幫他分析虧損的原因,同時為他講解了科技管理果園的一些辦法。馬木提·尼亞孜在果樹管理上走的一直是粗放路子,現在他知道了自己虧損的根源所在,于是,他又壯大膽子籌集資金50萬元,重新對果樹進行嫁接,并加大了果園的投資力度,買來了果樹栽培要點等科技書籍,并經常走訪果園種植大戶取經。在管理中,他按照連隊技術人員的指點,大膽運用新技術進行管理。經過努力,他的果園有了好的效益,連續(xù)5年盈利,不僅使他還清了150萬元的欠款,而且還有了1.3萬元的純收入。
2007年,馬木提·尼亞孜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產實踐中,除了嚴格按照團場的標準園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將果樹的冬春兩季修剪改為四季修剪,還積極運用疏花疏果、貼字、套袋等新技術,率先使用了生物防治、蘋果催長劑等新技術,將達到合格要求的5萬個紅富士蘋果全部套了袋,并將3000個優(yōu)質果形貼上了“?!?、“喜”字樣。精細的管理帶來的是可喜的收獲,到年底采摘時,400畝地的果園產量達到了上百噸,果園收入40萬元。
承包果園讓他富了,但在馬木提·尼亞孜心里,一直有個坎兒過不去,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文化是一件可怕的事情。1998年,走上致富道路的馬木提·尼亞孜,只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給連隊那些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們蓋一所學校,讓小一輩的孩子從小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沒過多久,馬木提·尼亞孜投資萬余元的小學在十二連竣工了。截至目前,這所小學已使上千個連隊學生,一屆屆走進了高等學校的大門。馬木提·尼亞孜這些作為,受到了連隊和團場領導的高度贊賞。1987年被三師評為勞動模范,1988年被兵團評為勞動模范,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榮譽和勤勞共榮,40多年的摸爬滾打,潮落潮起,造就了馬木提·尼亞孜堅強不屈的性格,他為自己闖出了一片新天地,也給這里的文化教育事業(yè)作出了貢獻。近年間,年事已高的馬木提·尼亞孜,當年的意氣風發(fā)已經不在,身體狀況不適合長年呆在果園里勞累了。于是,他便將果園以低價承包了出去。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外來承包人連續(xù)兩年都是虧損,馬木提·尼亞孜不得不將果園收了回來。面臨果園里的果樹現已老化,再沒必要去投入資金,因此他決定淘汰果樹改種棉花,贏得了全家人的贊同。他將400畝改種棉花地分給了兩個兒子管理,他和老伴又養(yǎng)了30余只羊。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馬木提·尼亞孜雖然作出了不少貢獻,獲得了不少榮譽稱號,但他畢竟也經歷了不少風雨坎坷。2011年,團里為身體已經老弱的他申請了有關補貼、養(yǎng)老待遇,馬木提·尼亞孜含著熱淚對筆者說:“我的晚年生活也是很幸福的啊?!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