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麗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于二零零四年開始籌備,以﹁北國春秋﹂北方民族文物陳列和校史展為基礎,
二零零八年正式成立。二零一三年春天,遷入新址,位于人大校園中部教學區(qū)﹁原圖書館西館﹂。博物館歷史文物、
藝術(shù)作品和學校歷史并舉,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展館建筑面積五千多平方米,由校史展、館藏專題展、臨時展覽三部分組成。
館藏專題展現(xiàn)有北方文物展、中國傳統(tǒng)家書展、于闐文書展、徽州文書展、中國百年股票展和沈鵬書法作品展。
“提到人大博物館,不能不提10多年前的文物征集工作?!睋?jù)博物館副館長賈鐵英老師介紹,2003年起,人大決定增設歷史學院考古學碩士專業(yè),提出引進人才和籌建博物館。2004年,學校從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引入著名的考古學者魏堅教授。從2004年到2006年,人大博物館開始進行文物征集工作,魏教授帶領團隊先后四次赴蒙古、新疆、河南以及山東等地廣泛征集、調(diào)撥文物,使得藏品從數(shù)量到質(zhì)量,都有了極大的提升,這為博物館的館藏陳列提供了基本的文物保障。2004年冬天,魏教授“搞了一臺車,帶了幾個人”,連續(xù)出去了四趟征集文物。一次,魏教授在與一些新疆專家進行交流后了解到新疆有一批文書,便帶隊去了一趟新疆,對所有的文書進行了鑒定,并與對方達成協(xié)議,克服各種困難連夜帶回北京。
專題展廳的主題看起來毫無關聯(lián),賈老師解釋:“人大博物館成立得比較晚,不能單純地追求大和全,尤其是在博物館眾多的北京,要想求得一席之地,一要突出特色,二要展出沒被別的收藏家或博物館‘吃掉的收藏洼地。”
北國春秋
“北國春——北方文物展”是博物館最早的展廳,立足于中國北方,重在反映北方民族與中原王朝數(shù)千年來風云際會的歷史畫面,以折射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歷史進程。魏堅教授是研究北方文化和文物的專家,他來到人大后,為博物館征集到了一批北方地區(qū)的文物。在這個展廳,賈老師向記者推薦了兩件代表博物館對外形象的標志文物:白釉穿帶瓶和銀絲網(wǎng)格圍棋盤。
白釉穿帶瓶是遼代白釉的代表作,也是博物館在古器物方面的一個重要代表。從整個胎質(zhì)來看,已經(jīng)達到或超過同時期中原民族的瓷器水平。就白釉穿帶瓶的外觀造型而言,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特色,兩側(cè)各有一個槽子,據(jù)推測,應該是方便皮帶或者皮條穿過,然后打一個結(jié)放在馬上或車上運輸,這符合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兩側(cè),一邊一個釘子,“我們知道瓷器是在拿泥捏出來以后,涂上釉,然后去燒制,一氣呵成,不能后期組裝,一定是一次成型。所以,瓷器上不可能釘釘子,這只是一種復古裝飾,是那個時期的人們對青銅時期器物的一種記憶,就像男士的雙排扣西服,第二排扣子往往是裝飾?!卑阉袨椴┪镳^對外的標志性展品,賈老師是這樣解釋的,一是歷史悠久,距今千年。同一時期的宋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任意一件瓷器在今天都是國寶級的文物。白釉穿帶瓶是同一時期的展品。二是中原民族在那個時期屬于強勢文化,瓷器做得好是理所應當?shù)?,但是這件少數(shù)民族的器物造型圓潤,給人非常美的感覺,絕不遜色于中原民族的瓷器,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出土于遼墓的銀絲網(wǎng)格圍棋盤距今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耙话闱闆r下,大家都認為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落后,琴棋書畫等這些高雅的藝術(shù)應專屬于漢民族,蒙古族、契丹、維吾爾族等少數(shù)民族只會騎馬打仗、快馬彎刀。實則不然,研究歷史的學者都知道遼末期的漢化程度非常高,‘吾修文物,彬彬無異于中華,就是說宋朝會的很多文化藝術(shù)活動,遼也會。銀絲網(wǎng)格圍棋盤恰恰證明了這一點?!?/p>
最溫柔的藝術(shù)
家書,通常是指家人之間往來的書信。書信,中國古代稱為尺素、尺牘、書札、手札等,西方人稱它是“最溫柔的藝術(shù)”,意思是其親切細膩有類于日記?!凹視故遣┪镳^中較有特色的。國內(nèi)其他博物館現(xiàn)在還沒有這樣的展覽,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家書展廳的設置源于博物館家書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張丁老師,張老師曾是獨立的民間收藏家,收藏民間各種家書,他帶著自己多年的收藏成果來到人大博物館后,成立了全國首家民間家書展廳。
家書展廳展覽分為古代家書文化眾覽、明清家書、民國家書、五十年代家書、六七十年代家書、改革開放三十年家書、兩岸家書、海外飛鴻和留住家書九個部分,按照家書寫作年代為序,以通信人為展覽單元,共展示家書1000封,相關老照片500幀,勾勒出了中國傳統(tǒng)家書文化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軌跡。
“家書展廳最值得說的是陳獨秀致胡適、以及胡適和梁啟超之間的信件展柜,一共13封,這些信件是對歷史的印證?!贝送?,還有曾國荃、李鴻章、康有為等個人家書,以及孫中山的秘書任鴻雋致大哥的家書等等。任鴻雋的家書采用的是南京臨時總統(tǒng)府的專用信箋,信封實存,且保存完好。民國成立之初,任鴻雋在臨時總統(tǒng)府秘書處任職,起草文稿,事務繁忙。家書透露了在民國初創(chuàng)大背景下任鴻雋個人的心路歷程,而且對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南北議和等重大歷史事件均有提及。由于南京臨時政府僅存在了不足三個月,中華民國政權(quán)就被袁世凱所竊取,這封印有“總統(tǒng)府用箋”、“總統(tǒng)府秘書處”字樣的信箋和信封能保存至今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賈老師說:“家書是家人親友之間溝通信息、表達情感的工具,其最顯著的特點是真實性和私密性。我們期望,通過這些家書,勾勒出中國民間手寫家書的發(fā)展軌跡,凸顯各個時期家書文化的不同特征,領略手寫家書的多元魅力。家書捐贈者本著對歷史負責的精神,無私地奉獻出多年的珍藏,不惜暴露‘隱私,作為觀者,我們應向他們致敬!希望這些來自民間的記憶不會被淡忘,希望手寫家書不致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失傳?!?/p>
股海遺珍
中國百年股票展廳主要講述了起于1872年、結(jié)束于1993年的中國紙質(zhì)股票歷史。一走進展廳,賈老師說:“這是唯一一個書寫完歷史的展廳。以前的杯子是玻璃的,現(xiàn)在是不銹鋼的,而杯子的歷史并沒有結(jié)束。過去下棋用的是銀絲線,現(xiàn)在用的是塑料棋盤或者鐵棋盤,棋盤的歷史也沒有結(jié)束。而紙質(zhì)股票的歷史使命已經(jīng)完成。”
賈老師給記者普及了早期股票常識。1872年,李鴻章籌建輪船招商局,標志著中國第一家近代意義的股份制企業(yè)成立,中國人有了第一枚自己發(fā)行的股票。1993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實施無紙化交易,紙質(zhì)股票退出歷史舞臺。清末股票投資的重點是礦業(yè)和鐵路,比如在修建漢川鐵路時候發(fā)行的股票。民國后,股票的投資種類更加豐富,比如冠生園和永安百貨,在民國時發(fā)行的股票。1992年,鄧小平南巡期間發(fā)表了對股市發(fā)展非常重要的講話,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一下,結(jié)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也可以拿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后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伴隨這股春風,中國股市步入積極發(fā)展的軌道。
在股票展廳,還有很多紙質(zhì)股票的珍品可賞,比如現(xiàn)存世最早的1883年也就是光緒八年煙臺繅絲局發(fā)行的股票,梅艷芳、宋子文等名流所持股票,以及一些特殊編碼的股票,例如00001號股票等等。
“設置股票展廳的是為了凸顯人大以經(jīng)濟學科為主的特色,這既有利于學科的發(fā)展,又有利于學生參與金融史、金融理論的實踐學習。”賈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