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衛(wèi)華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資源昆蟲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224)
元謀干熱河谷區(qū)位于金沙江中游,具有熱帶“飛地”的雅稱,氣候炎熱干燥,是云南省農(nóng)村能源極為匱乏的地區(qū)之一。據(jù)統(tǒng)計,該區(qū)農(nóng)村人口約12萬人,土地面積8.0×104hm2,約占元謀縣土地面積的40%,農(nóng)村能源資源量13 040 t標準煤,人均110.5 kg標準煤,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4。目前,當?shù)剞r(nóng)村的能源消費量為45 736 t標準煤,人均387.6 kg標準煤。在其能源結構中,薪材資源量為4 040 t標準煤,約占能源資源總量的31%,而同期薪材消費總量占到了能源消費總量的53%左右。由于能源缺口大,導致部分農(nóng)民不得不通過扒草皮、挖樹根、剝樹皮等原始方式來彌補能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森林的防護功能,同時也加劇了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惡化的趨勢。為增加農(nóng)村能源資源,緩解生態(tài)惡化的局面,可為生物質薪炭林的推廣提供依據(jù)。目前,元謀干熱河谷區(qū)薪炭林面積已逾1 000 hm2,并已產(chǎn)生初步效益,其相關造林技術措施得以初步完善[2~8]。近年來,已在當?shù)亻_展薪炭林課題的試驗研究[1],激發(fā)了群眾營造薪炭林的熱情。
元謀干熱河谷區(qū)地處滇中高原中北部,橫斷山的東部,位于金沙江一級支流龍川江的下游,其地理位置為北緯 25°23'~ 26°06',東經(jīng) 101°35'~102°06'。河谷區(qū)平均海拔1 100~1 300 m,四周山體包圍形成一個封閉的河谷盆地,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金沙江干熱河谷之一。本區(qū)年均氣溫21.9℃,最高月 (5月)平均氣溫27.1℃,最低月 (12月)平均氣溫15.2℃,≥10℃的年有效積溫8 418℃。年均降水量613.8 mm,年蒸發(fā)量3 911.2 mm,是降水量的6倍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3%,一年之中最小相對濕度為零,為云南省最低。日照時數(shù)2 670 h,屬具有明顯的干濕季交替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是云南最為干燥的地區(qū)。本區(qū)土壤類型多樣,主要為燥紅土,另有變性土、薄層土及紫色土。
元謀干熱河谷區(qū)薪炭林樹種選擇工作開始于2011年。先后對19個樹種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研究,其中包括9個鄉(xiāng)土樹種和10個外引樹種,樹種有:蘇門答臘金合歡 (Acacia suma)、馬占相思(A.mangium)、 念 珠 相 思 (A.torulosa)、黑 荊(A.mearnsii)、圣誕 (A.dealbata)、山合歡 (Albizia kalkora)、香 須 (Al.odoratissima)、白 花 羊 蹄 甲(Bauhinia acuminate)、木豆 (Cajanus cajian)、鐵刀木 (Cassia siamea)、木麻黃(Casoarina equisetifolia)、泰國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var.tailanthensis)、窿緣桉 (E.exserta)、檸檬桉 (E.citriodora)、赤桉(E.camaldulensis)、銀合歡 (Leucaena leucocephala)、苦楝 (Melia azedarach)、刺 槐 (Robinia pseudoacacia)和山毛豆 (Tephrosia candida)。但在本項研究中,以蘇門答臘金合歡、銀合歡、山合歡、山毛豆、木豆和赤桉6個樹種為對象,測算元謀干熱河谷區(qū)薪炭林的熱容量和熱能產(chǎn)值。
2.2.1 育苗
根據(jù)元謀春季燥熱的特點,對種殼堅硬的種子如相思類,采用2次沸水浸種法,播種之日起,每日早晚各澆水1次。所用營養(yǎng)土配方為細土︰牛馬糞︰細沙︰磷肥 =60︰25︰10︰5,育苗袋育苗。此外,還完善了幼苗期覆蓋措施,在播種之后及時用稻草覆蓋,至幼苗出土時逐漸減薄,當幼苗8~10 cm時全部除去覆蓋物。
2.2.2 不同整地方式對幼林生長的影響
采用撩壕和大塘2種整地方法,(1)撩壕整地,深度60~80 cm,底寬60 cm;(2)大塘整地,長度40 cm深40 cm,底寬35~40 cm。并以當?shù)夭捎玫呐@鐪献鳛閷φ?。參試樹種為赤桉、窿緣桉、蘇門答臘金合歡、馬占相思、念珠相思、黑荊、圣誕、銀合歡、香須、山合歡、刺槐。
2.2.3 造林
(1)不同株行距 (密度)對幼林生長的影響株行距設置0.5 m ×2.0 m,1.0 m ×2.0 m,1.5 m×2.0 m等3種;參試樹種為赤桉、木豆、銀合歡、山毛豆、蘇門答臘金合歡。
(2)不同定植時間對幼林生長的影響定植時間設置為夏至前后10天、小暑、大暑等3個時間段;參試樹種為赤桉、銀合歡、蘇門答臘金合歡。
(3)不同營養(yǎng)袋處理方式對幼林生長的影響營養(yǎng)袋有2種處理方式,營養(yǎng)袋不撕底部,撕掉營養(yǎng)袋底部。參試樹種為赤桉、隆緣桉、檸檬桉 、念珠相思、馬占相思、臺灣相思。
定植方法是選擇透雨 (回填土壤濕潤深度30 cm以上)天或雨后1~3天之內(nèi),用撕去全部塑料膜的營養(yǎng)袋苗定植;庇護植物,采用木豆、山毛豆和車桑子等,與林木定植同時,在主行距間直接播種,2年后砍除。從間種到砍除行間間種植物,在此期間木豆等間種植物的高度和地徑的生長量分別為2.7 m和3.3 cm;赤桉、隆緣桉等林木高度和地徑的生長量分別為4.1 m和4.5 cm。
2.3.1 生物量測算
2011年11月,采用樣方法和標準木法比照進行。所謂樣方法,就是按照樣方面積100 m2,對選中的林分實行皆伐。伐樁高度設置10 cm、30 cm、50 cm等3個水平,以便進行萌發(fā)力的比較。標準木法,則是在林分調(diào)查的基礎上選取中等大小的植株,通常是3~5株,實施采伐。林木砍伐后在野外分別統(tǒng)計主干、枝條和樹葉各部分的鮮重,隨后各抽取樣品1.0 kg,帶回室內(nèi)風干稱重,再粉碎、烘干 (105℃烘4 h),分別計算出氣干材重和絕干材重。
2.3.2 熱能產(chǎn)值測算
熱能產(chǎn)值測算方法,見楊成源等“滇中高原及干熱河谷薪材樹種熱值研究”[9]。先用氧彈式熱量計測得主干、枝條和樹葉的低熱值,QDW=DDT-6W①,式中,QDW為薪材最低熱值 (J/g),DDT為氧彈式熱量計測得的彈筒熱值 (J/g),W為常數(shù),數(shù)值上等于含水量。
而后根據(jù)生物量計算出單位面積薪炭林的熱能產(chǎn)值,公式為,QY=DDW×Wq②,式中,Wq為單位面積生物量氣干重。
3.1.1 不同樹種生物量的比較
參試樹種有19種,是不同年度、批次造林樹種累加的結果。表1中所列6種是第一批造林采納的樹種,其余13個樹種生物量將在后續(xù)表格中介紹。不同薪炭林樹種生物量的測算結果見表1和表2。赤桉、泰國赤桉、窿緣桉、檸檬桉、蘇門答臘金合歡、銀合歡6個樹種年平均生物量 (氣干材,下同)為3.0 t/a。木豆、山毛豆在水肥好的地帶,年均生物量為2.0 t/a。念珠相思、香須、山合歡、苦楝保存率雖高,但生物量比較低 (表4)。
表1 元謀不同薪炭林樹種生物量的比較Tab.1 Biomass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energy forest
3.1.2 不同樹種之間熱能產(chǎn)值比較
對赤桉等樹種的生物量、熱容量、熱能產(chǎn)量測算結果見表2。元謀干熱河谷區(qū)營造薪炭林,若以3年生投產(chǎn),那么,首伐期5個樹種平均熱能產(chǎn)值為21.55 MJ/hm2(年平均為 7.18 MJ/hm2)。其中薪材13.05 MJ/hm2(年平均為 4.35 MJ/hm2),細枝葉 2.77 MJ/hm2(年平均為 0.92 MJ/hm2)。此外落葉貯藏能量為5.47 MJ/hm2(年平均為1.82 MJ/hm2)。不同樹種純林比較,首伐期蘇門答臘金合歡和赤桉的熱能產(chǎn)值比較高,熱能產(chǎn)值分別達31.15 MJ/hm2(干︰枝︰葉 =5.63 ︰ 2.78 ︰ 1)和30.54 MJ/hm2(干︰枝︰葉 =5.95︰0.75︰1);其次為木豆和銀合歡,首伐期熱能產(chǎn)值分別為28.84 MJ/hm2和 22.66 MJ/hm2;而山毛豆熱能產(chǎn)值比較低,僅為7.25 MJ/hm2?;旖涣峙c純林比較,混交林顯示了較大的優(yōu)勢,如赤桉與蘇門答臘金合歡混交林首伐期熱能產(chǎn)值高達39.40 MJ/hm2(干︰枝︰葉 =7.08︰1.46︰1)。
表2 元謀薪炭林生物量和熱能潛力的比較Tab.2 Comparison on biomass and potential energy of energy forest in Yuanmou
薪炭林的熱能產(chǎn)值亦可看作是薪炭林對太陽輻射能的固定能力。由表2可測算出,元謀干熱河谷薪炭林固定太陽輻射能的能力為立木熱能產(chǎn)值+枯枝落葉熱能產(chǎn)值 =(7.18 MJ/hm2)+(1.82 MJ/hm2)=(9.00 MJ/hm2)。經(jīng)折算薪炭林固定太陽輻射能的能力為9 000 J/(m2·a),相當于該地區(qū)太陽輻射能641 800 J/(m2·a)的1.7%。據(jù)此,表3所列5個樹種比較,它們固定太陽輻射能的能力大小依次為赤桉、木豆、蘇門答臘金合歡、銀合歡、山毛豆。
3.2.1 整地對植株生長的影響
整地是為了給植株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較好的環(huán)境。其作用的大小則取決于整地的深度和廣度。試驗結果 (表3)表明,隨著整地深度的增加,參試樹種的高度和直徑生長均有明顯的增加。撩壕、大塘和牛犁溝3種整地方式比較,撩壕整地效果比較明顯,大塘整地次之,牛犁溝整地效果最差。5個樹種3年生植株平均高生長量分別為撩壕內(nèi)3.26 m、大塘內(nèi)2.34 m、牛犁溝內(nèi)1.82 m;相應的直徑生長量分別為撩壕內(nèi)2.14 cm、大塘內(nèi)1.52 cm和牛犁溝內(nèi)0.90 cm。
表3 不同整地方式植株生長量的比較Tab.3 Comparison on growth of the trees in different soil preparation patterns
從表4可以看出,以大塘整地為參照,在撩壕整地條件下,不同定植密度對10個樹種生物量的影響。在采用撩壕整地條件下,定植密度大 (每公頃10 000株)的林分,幼林單株生物量較小 (0.54 kg/株),而單位面積生物量較大 (5.41 t/hm2),而定植密度較小 (每公頃3 333株)的林分,幼林單株生物量較大 (0.56 kg/株),而單位面積生物量較小 (1.85 t/hm2)。但在定植密度相同 (每公頃5 000株)的條件下,大塘和撩壕兩種整地方式比較,撩壕整地對促進植株生長、盡早郁閉成林有積極的作用。調(diào)查表明,在10個參試樹種中,撩壕整地下3年生林分的平均單株生物量和單位面積生物量,分別較大塘整地提高68.49%和98.11%(表4);而平均樹高和直徑,分別較大塘整地提高27.30%和42.60%(表3)。
表4 不同整地方式對薪炭林樹種生物量的影響Tab.4 Effects of different soil preparation patterns on biomass of energy forest species
3.2.2 定植節(jié)令對植株生長的影響
元謀干熱河谷的特點之一,就是樹木生長與雨水同步。因此,在雨水落地后應不失時機地盡早造林,以使定植植株有較長的生長期和較高的抗逆性。實際造林結果 (表5、表6)表明,夏至節(jié)令前后造林,植株生長比較快,小暑節(jié)令次之,大暑節(jié)令造林植株生長量僅僅是夏至的1/2。不僅如此,不同節(jié)令的差異還將影響第2、3年的生長量,如蘇門答臘金合歡。
表5 不同定植節(jié)令1年生幼林高生長的比較Tab.5 Comparison on growth of the trees in different seasons for colonization m
表6 不同定植節(jié)令3年生蘇門答臘金合歡植株生長量的比較Tab.6 Comparison on growth of 3-year-old trees of Acacia suma in different seasons for colonization
3.2.3 定植方法對植株生長的影響
元謀干熱河谷造林,雖然都采用塑料袋苗,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通行著兩種辦法。(1)定植時僅撕去塑料袋底部;(2)撕去全部塑料袋。兩種方法實施,造林的效果差異是顯而易見的。以赤桉為例,用全部撕去塑料袋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達95%,年底植株平均高為52.5 cm。而僅撕去地部的苗木造林,成活率僅70%,同齡植株平均高只有30.9 cm。
3.2.4 不同造林密度對植株生長的影響
元謀干熱河谷在長期人工造林的工作中,為了減少植株間的水分競爭,通常提倡“稀植造林法”。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常常出現(xiàn)“造林不見林”的想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輕視了森林對小氣候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試驗結果 (表7)表明,元謀干熱河谷造林仍然需要適當密植,使之盡早形成林地環(huán)境,以利于調(diào)節(jié)小氣候。
3種密度比較,桉樹類、馬占相思、念珠相思等定植密度以每公頃5 000株 (1.0 m×2.0 m)為宜;香須、銀合歡、蘇門答臘金合歡等以每公頃10 000株 (0.5 m ×2.0 m)為宜;黑荊、圣誕和刺槐以每公頃3 500株 (1.5 m ×2.0 m)為宜。此外,為促使林地環(huán)境早日形成,還應在主行距間直播木豆,或山毛豆、車桑子。
表7 不同定植密度植株生長量的比較Tab.7 Comparison on growth of th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nization density
3.3.1 坡位對植株生長的影響
盡管元謀干熱河谷山地高差不大,但不同坡位的水熱狀況仍存在明顯差異。統(tǒng)計分析表明 (表8),在坡上、中、下3個坡位上,赤桉的樹高和直徑生長量均有顯著差異,其中坡下位的生長量較高,中部次之,坡上部生長量僅為坡下部的1/2。
表8 不同坡位赤桉生長量的比較Tab.8 Comparison on growth of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i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
3.3.2 坡向對植株生長的影響
坡向不同所接受太陽輻射能的數(shù)量亦不相同。從而引起土壤水熱狀況的差異,影響植株的生長。根據(jù)試驗結果 (表9~11),調(diào)查了6個樹種,坡向的差異對1年生植株影響比較大;檸檬桉、赤桉和銀合歡3個樹種生長量指標進行調(diào)查,不同坡向對2、3年生植株影響較小。原因主要是元謀干熱河谷相對高差較小,隨著林地環(huán)境的形成和自身調(diào)節(jié)功能的增強,使得不同坡向植株間的差異有縮小的趨勢。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表9~11中樹種數(shù)量和樹種不一致的原因在于,3個試驗不是在同一個年度內(nèi)實施,而是分3個年度進行的。
表9 不同坡向1年生植株生長量的比較Tab.9 Comparison on growth of 1-year trees in different slope directions
表10 不同坡向3年生植株生長量的比較Tab.10 Comparison on growth of 3-year trees in different slope directions
表11 不同坡向2年生植株生長量的比較Tab.11 Comparison on growth of 2-year trees in different slope directions
在此需特別說明,本次調(diào)查的造林地不是完整的坡面,主要分布在比較破碎的地形地貌上,并先后在不同的年度營造,實際調(diào)查對坡向的選擇很難完全一致。因此,在考察坡向對林木生長的影響方面,只能針對不同的林齡級別進行初步對比,而無法在一個完整有序的設計區(qū)域內(nèi)實施系統(tǒng)的坡向分析。
通過對元謀小橫山試驗林的多年跟蹤調(diào)查研究,從19個供試樹種中篩選出赤桉、泰國赤桉、檸檬桉、銀合歡、蘇門答臘金合歡、念珠相思等6個樹種為元謀干熱河谷區(qū)薪炭林的適宜樹種。3年投產(chǎn),生物量 (氣干材)達9.0 t/hm2以上 (年平均3.0 t/hm2),其中薪材7.65 t/hm2。適宜的造林措施如下。
(1)整地方式 以撩壕為佳,大塘其次。
(2)造林密度 桉樹類5 000株/hm2;銀合歡、蘇門答臘金合歡、念珠相思、山毛豆等10 000株/hm2。
(3)定植季節(jié) 夏至到大暑節(jié)令之間。
(4)定植方法 選擇透雨 (回填土壤濕潤深度30 cm以上)天或雨后1~3天之內(nèi),用撕去全部塑料膜的營養(yǎng)袋苗定植。
(5)幼林庇護 在新造林地主行距間直接播種木豆,或山毛豆、車桑子,主要林木高度達到1.5~2.0 m時,再除去庇護 (間作)植物。
此外,作為荒山造林樹種選擇,除上述樹種外,香須、山合歡、絹毛相思、念珠相思等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褐紅壤、石質土和膨脹土上均能正常生長。因此,在開展面上造林時,應給予充分的重視。
[1]張金暢.元謀干熱河谷區(qū)人工造林技術研究初報[J].云南林業(yè)科技,1989(1):33-39.
[2]李 昆,曾覺民.元謀干熱河谷區(qū)9種造林樹種水分生理特性比較[J].云南林業(yè)科技,1993(1):70-74.
[3]楊成源.干熱河谷區(qū)值得重視的兩種薪材樹種——念珠相思和蘇門答臘金合歡[A].//:國家林業(yè)局等編.西部地區(qū)木質能源/薪炭林建設研討會文集[C].2000(13):1-8.
[4]高成杰,李 昆,唐國勇,等.干熱河谷純林和混交林下印楝養(yǎng)分特征[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2,40(8):22-25.
[5]趙 琳,郎南軍,郭玉紅,等.元謀干熱河谷退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現(xiàn)狀及其植被的人工恢復研究進程[J].西部林業(yè)科學,2009,38(4):86-93.
[6]崔永忠,李 昆,孫永玉,等.元謀干熱河谷不同整地措施造林成效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9,22(5):1300-1304.
[7]紀中華,方海東,楊艷鮮,等.金沙江干熱河谷退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植被恢復生態(tài)功能評價——以元謀小流域典型模式為例[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09,18(4):1383-1389.
[8]郭玉紅,郎南軍,和麗萍,等.元謀干熱河谷8種植被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J].西部林業(yè)科學,2007,36(2):56-64.
[9]楊成源,張加研,李文政,等.滇中高原及干熱河谷薪材樹種熱值研究[J].西南林學院學報,1996,16(4):294-302.
[10]趙 琳,郎南軍,鄭 科,等.元謀干熱河谷退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植被恢復影響因子的特征分析[J].西部林業(yè)科學,2009,38(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