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成
上屯人的城里夢
王建成
一幢幢二層半的別墅嶄新整齊,沿山邊一列列排開,綠樹、草坪點綴其間。水泥村道寬敞干凈,小車、摩托車來往進出。院落、臥室、陽臺、廚房、衛(wèi)生間,房里面的空調、冰箱、電視、電腦,房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一目了然。
美麗鄉(xiāng)村上屯,地處閩北光澤縣城郊鸞鳳鄉(xiāng),離城區(qū)僅3公里。這里依山傍水,地勢開闊。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土地少、山上資源缺乏,村民一直過著貧窮的日子,人均收入是全縣最低的村之一。村子臨河低洼,卻沒有防洪設施,每到訊期,房屋田地就受到洪水侵害。房子大多是土墻的,門前的路一下雨就成了爛泥道?!奥┐膺B夜雨”,2010年6月特大洪水漫過全村,沖垮房屋數十棟,沖毀田地數百畝,經濟損失上千萬元。在村兩委的領導下,上屯人奮起抗災自救,很快恢復了生產。
村邊百畝荷塘
村道整潔
也就是從這次災后重建開始,上屯村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好時機,提出新的發(fā)展規(guī)劃。作為縣中心村建設的試點,按照城鎮(zhèn)化的要求,他們從治理村容村貎入手,籌資硬化了城關到村的3公里水泥路。接著又用3年時間硬化了通往各自然村的道路。改造舊村的第二步,是把低洼地帶的住戶全部遷移出來。村里請有關部門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一標準,由村民自建每戶占地90平方米左右,二層半別墅型的新住房,并對接上級政策,實行土地征用、設計費用等優(yōu)惠,對建房戶進行補助。到2014年,已有近300戶村民入住新房,接近全村應遷人家的90%。村里蓋了新學校、新村部,建了寬闊的街道,有商店、衛(wèi)生所等入駐,水、電、路、通訊、電視全部通暢,還有光伏電站發(fā)電。同時,利用地處城郊的優(yōu)勢,積極爭取項目,大力發(fā)展基礎設施,改造農田,平整土地,興修水利,種植煙葉、蔬菜,輸出能工巧匠,吸引企業(yè)進村,許多村民在家門口的企業(yè)上班,年收入都在2萬元左右。
上屯人沒有就此滿足,從2013年開始,作為南平市“美麗鄉(xiāng)村”的試點村,他們又勾畫更美麗的城鎮(zhèn)化遠景。市縣鄉(xiāng)高度重視,撥出數百萬元建設資金,縣鄉(xiāng)二十多個部門單位掛點,對上屯村進行重點幫扶。村里以生態(tài)建設保護為重點,在進村沿路種植二千多株桂、樟等名貴樹木,房前屋后廣種樹木花草。建起文體廣場,使村民勞動之余有健身休閑的場所。購買100個垃圾桶,雇請專門的保潔員,由鄉(xiāng)里撥款建了垃圾焚燒爐,讓村民改變亂扔亂堆垃圾的惡習。掛牌保護村口十多株數百年的老樟樹,修復好村中的關帝廟等,留下寶貴的鄉(xiāng)愁記憶。2014年春,村里引導農民開挖池塘110畝,種上蓮藕,到了夏日,荷花滿塘,每天人來車往不斷,來這里欣賞留影。秋后,近百畝村邊田地種起油菜,開花時節(jié)金黃燦燦一片,讓人走在村道上,感到心情舒暢。
當地那句有點夸張的民謠:“上屯,上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一去不復還了。走在上屯村里,看到人們臉上漾著笑容,透露著心中的自豪和幸福。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八千多元,是全縣最高的村之一。以吃苦耐勞著稱的上屯人過上了與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用自己的雙手實現著美麗夢想。
(作者單位:光澤縣醫(yī)院)
新村遠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