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秀 廣西百色市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內二科 533000
小兒重癥肺炎的抗生素治療方案對比及分析
李東秀 廣西百色市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內二科 533000
目的:對比分析小兒重癥肺炎的抗生素治療方案。方法:選取62例小兒重癥肺炎患兒,參考隨機數(shù)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均給予同樣的基礎治療方案,觀察組加用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對照組則給予抗生素常規(guī)療法,且對兩組患兒抗生素治療方案療效和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等進行觀察和數(shù)據的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達87.10%,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縮短,住院費用較對照組降低,P<0.05。結論: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小兒重癥肺炎治療中療效顯著且經濟,值得推廣。
小兒 重癥肺炎 抗生素 對比
研究顯示[1]小兒身體尚未發(fā)育完善,一旦受到細菌病毒侵襲極易誘發(fā)肺炎發(fā)生,如果控制不好,極易進展為重癥肺炎,而重癥肺炎起病急、病情重且進展快速,所以是導致患兒死亡的常見原因;對于該病的處理,抗生素是主要方法,筆者本次將抗生素降階梯療法運用于小兒重癥肺炎治療中且與傳統(tǒng)抗生素治療方案進行對比,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12年5月-2013年12月隨機收取62例重癥肺炎患兒,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齡2~8歲,平均年齡(4.50±1.00)歲,病程0.5~3d,平均病程(1.1±0.2)d;實驗室檢查顯示,血常規(guī)正常者3例,WBC>12×109L者49例,WBC<12×109L者10例;胸片顯示大部分患兒兩肺均存在彌漫性點片狀陰影,且合并胸腔積液者11例、胸膜炎者4例。同時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參考隨機數(shù)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對兩組患兒一般資料進行處理分析后,結果顯示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WHO推薦的關于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重癥肺炎診斷標準[2]:患兒在肺炎臨床表現(xiàn)的基礎上出現(xiàn)嗜睡、拒食、易激惹、下胸壁凹陷、發(fā)紺等癥狀,且具備:(1)呼吸困難、發(fā)紺明顯,吸氧后缺氧癥狀改善不明顯;(2)呼吸或心力衰竭、微循環(huán)障礙;(3)中毒癥狀明顯,存在嗜睡、抽搐、腸麻痹、昏迷等;(4)肺部聽診濕啰音,有肺實變體征,影像學示彌漫點片狀陰影;(5)嚴重并發(fā)癥,如膿胸、膿氣胸、敗血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中毒性腦病等?;純壕邆湟陨希?)、(2),同時具備(3)、(4)、(5)中任一項者均可確診為重癥肺炎。
1.3 排除標準 (1)先天發(fā)育不全;(2)血液系統(tǒng)病變;(3)既往即存在嚴重的合并癥;(4)病歷資料不全;(5)依從性差等原因無法正常順利完成本次實驗。
1.4 治療方案 兩組患兒均給予同樣的基礎治療方法,包括化痰(鹽酸溴已新葡萄糖、氨溴索等)、通氣、循環(huán)支持(烏司他?。⒕S持酸堿平衡、防止電解質紊亂以及營養(yǎng)支持(復合維生素、復方氨基酸等)、神經細胞保護(納洛酮、醒腦靜)、抑酸和胃黏膜保護(給予奧美拉唑或硫糖鋁等),合并癥處理[合并呼吸衰竭予以機械通氣,合并膿毒癥性休克可于早期按照20~35mlkg的液體量予以復蘇,血糖>11.1mmolL時按照0.1~0.2U(kg·h)劑量予以短效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7~10mmolL]。觀察組患兒在上述基礎上給予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即可采取美羅培南,劑量為10~20mgkg、8h給藥1次靜脈持續(xù)滴注,在患兒臨床癥狀得以控制后,改為12h給藥1次;且在給抗生素前,應進行痰液培養(yǎng),72h內獲取病原菌檢查與分析結果,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給予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方案,調整為窄譜、高敏、安全和低成本的抗生素予以治療。對照組患兒則選取三代頭孢,例如頭孢噻肟鈉,劑量50~100mgkg,12h給藥1次,根據患兒情況,增加抗生素劑量。
1.5 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危重病醫(yī)學》[3]進行評定,臨床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影像學提示肺部炎性病灶完全吸收或消散。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體征基本緩解,影像學提示肺部炎性病灶大部分被吸收或消散。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影像學提示炎性病灶未吸收、甚至加重。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處理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且利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取多個構成比比較的χ2檢驗,將檢驗標準設定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抗生素治療方案療效對比 見表1。
表1 兩組抗生素治療方案療效對比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平均住院費用對比 見表2。
重癥肺炎是導致小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對于該病的治療常以窄譜抗生素逐步升級為廣譜抗生素以達到抗菌消炎的目的,但此種方法常常造成感染持續(xù)存在,且病情易反復、耐藥菌產生和嚴重并發(fā)癥[4];據有關學者研究顯示,在患者死亡原因中,抗生素的不當使用位居首位,且在開始時便使用不當者,其預后較差,死亡率可達61.90%,高于抗生素合理應用者[5],所以積極選取一種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方案是提高小兒重癥肺炎臨床療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之一。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平均住院費用對比(±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平均住院費用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n退熱時間(d)呼吸困難改善時間(d)止咳時間(d)肺部濕啰音吸收時間(d)平均住院時間(d)平均住院費用(元)觀察組31 3.00±0.50▲5.60±1.00▲7.60±1.30▲6.80±1.00▲14.00±1.10▲8 850.00±2 700.00▲對照組31 5.96±0.30 7.80±1.02 11.40±1.10 10.90±1.23 20.00±2.50 14 850.00±1 950.00
鑒于此種情況,筆者利用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對小兒重癥肺炎加以干預,從而對比分析此種抗生素應用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從表1結果可知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小兒重癥肺炎治療中療效顯著,總有效率達87.10%,高于抗生素的傳統(tǒng)療法;同時給予該項治療方案后,患兒呼吸困難、咳嗽、退熱時間以及肺部啰音時間、住院時間也明顯縮短,臨床費用下降,結合上述數(shù)據,由此,筆者認為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是處理小兒重癥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且優(yōu)于抗生素的常規(guī)療法。因為抗生素降階梯療法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案,即在開始時便給予廣譜、強效、單一的抗生素,從而全面的把握了病原菌,進而有效的遏止了病情進一步發(fā)展且對降低耐藥性等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在藥敏試驗結果出來時,及時調整抗生素應用方案,降低抗生素級別而更換為敏感、窄譜抗生素,這樣避免了盲目的更換抗生素、有效減少了耐藥菌的產生,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且使得抗生素應用成本更加經濟化(本次住院費用相對常規(guī)方案明顯降低,P<0.05)。
總而言之,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小兒重癥肺炎治療中療效顯著且經濟,該方案的應用為臨床提供了一條合理有效的治療途徑和思路,值得推廣。
[1] 劉惠.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療效觀察〔J〕.藥物與人,2014,27(6):88.
[2] Heffelfinger JD,Davis TE,Gebrian B,et al.Evaluation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pneumonia diagnos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riteria〔J〕.Pediatr Infect Dis J,2002,21(2):108-112.
[3] 鄧小明.危重病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12.
[4] 劉勇.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在重癥肺炎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8,10(12):90-91.
[5] 季娟,丁玉江,夏光進.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重癥肺炎的效果觀察〔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13):1717-1718.
(編輯楊陽)
R725.6
B
1001-7585(2015)12-1599-02
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