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業(yè)
中紀委新上任的副書記劉金國,是那種憑借個人良好素質(zhì)和勤奮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從草根走上廟堂的典型官員。他出身貧寒,高中畢業(yè)后,因年輕有文化又有干勁,很快成為家鄉(xiāng)河北昌黎的村支書。擔任秦皇島市公安局長后,依舊公私分明,一次出差回來,看望父親用了公車,事后也按油價和里程數(shù)把錢如數(shù)補上。他從不用手中權(quán)力為家人親戚辦事,對此,有村民頗有抱怨:“我們村子里任何事情他從來不幫忙,包括他的親戚?!奔词购髞懋斏狭斯膊扛辈块L,仍清廉如故,妻子仍是臨時工,連單位分房子時需交的4.6萬元集資款還是東挪西借才籌齊。對于劉金國的清廉剛正,有人說他是在“裝”。對此,他十分坦然,“如果說我裝,那我‘裝到死不就是真的了嗎?”
展讀了劉金國的事跡,感動之余,不禁掩卷長思。我想,除了剛正清廉,人們也絲毫不會懷疑他“嫉惡如仇”敢于碰硬”善打硬仗”的工作風格和能力。從警從政以來,劉金國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次生死考驗。2010年大連新港碼頭油庫火災現(xiàn)場,幾十米高的火柱從陸地綿延到海上,55歲的劉金國不顧危險在火線最前沿指揮了8個小時,其間就發(fā)生了6次大爆炸。后來他說,“我來到這個火場,就沒想活著回去。”(《華商報》,2014年10月27日)但是,假定在另一些“特定”場合下,劉金國是否還能“出淤泥而不染”,堅守自己的原則?譬如,當他逢遇超標的官宴時,能抵制不出席嗎?上級領(lǐng)導來視察,他能僅僅以工作餐相待嗎?再假如,他的直接領(lǐng)導有私事給他打招呼,而所托之事又不那么合乎原則,他還能鐵面無私,頂著不辦嗎?我倒是希望有關(guān)媒體在這方面再做點后續(xù)報道,可惜沒有。不妨試想,假如劉金國真的那樣“另類”“不近情理”,官場上下會對他怎樣評價?是贊他有骨鯁之節(jié)、耿介清正之風,還是譏刺他“滯不達政體”“未為無補”?會不會像張居正寫信勸海瑞一樣,認為“三尺之法不行于吳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能堪也”?畢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因此,國家當前的反腐倡廉,個人的道德操守固然十分重要,但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靠法治和制度。從這個角度說,最近十八屆四中全會描繪“法治中國”的建設(shè)藍圖,并強調(diào)要將依法治國落在實處,實在是太及時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