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俊
區(qū)域活動開始了,佳瑩和幾個小朋友一起拉著手去了小舞臺,今天他們要繼續(xù)排練紅綠小人的舞蹈。
“來吧,我們快把隊形排好!”佳瑩是他們的小隊長,她一邊說一邊把所有的小演員聚集在一起。
“好了,大家各就各位!我要放音樂了?!蔽以诓僮饕魳贰?/p>
音樂響起,每個人都擺起了動作,可是……
“陸寶,你好像不是在我旁邊的,你是在第一排的?!?/p>
“不對,我明明是在第二排中間的。”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叫了起來,因為一個星期沒排練了,誰也記不得自己該站哪兒了。
小隊長佳瑩急忙來向我求救:“黃老師,他們總是忘記隊形和動作。你看,他們又忘記了,怎么辦?”
我想了想,說:“老師覺得你們可以自己談?wù)撘幌拢纯从惺裁春棉k法?”
于是,幾個小朋友圍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始討論了:
“我們可以在地上貼點子,這樣小朋友們就可以知道隊形了?!?/p>
“點子不行,貼上去就撕不下來了?!?/p>
“我有個好辦法,可以拿張紙記錄下來?!?/p>
大家舉手表決,最后都覺得“拿張紙記錄”這個辦法最好,一致決定用這個好辦法。自從有了這張記錄表,他們的隊形再也沒有亂過。
老師的話: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xué)家皮亞杰說:“在游戲中,兒童是自我主宰世界?!痹诤⒆拥娜粘;顒又?,如果老師或者家長的指導(dǎo)太突出,完全處在一種主導(dǎo)、主動的地位,表面上看的確秩序井然,但實際上卻會限制、影響孩子自主思考能力的發(fā)展。
這些孩子都是大班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有商量有合作。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老師或者家長應(yīng)該多給予他們機(jī)會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一開始幾個孩子發(fā)生爭論的時候,我并沒有介入,而是采取觀察的策略。當(dāng)佳瑩來向我請求幫助時,我也沒有直接給予方法,而是引導(dǎo)他們一起討論想辦法。
其實,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與師生(或親子)之間的交流有所不同,孩子們由于年齡相當(dāng)、理解能力和表達(dá)能力也都差不多,處于相對平等的地位,容易使他們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與討論,這樣的交流碰撞出的火花和可能達(dá)到的效果是大人直接指導(dǎo)所不能實現(xiàn)的。
寶山區(qū)陳伯吹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