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志紅
一提到許多家庭青睞的憑證式國債,多數(shù)人想到的是其穩(wěn)定的收益和同期往往高于定期儲蓄存款收益等優(yōu)點。但如果不懂投資憑證式國債的一些技巧,可能導致不僅無法獲得更多的收益,反而虧本的結果。那么,投資憑證式國債究竟有哪些技巧呢?
不用短期資金買
擁有50萬元存款的張鵬夫妻準備買房,可當看到同期限利率比銀行利率高的憑證式國債后,他們心動了:如果買房就提前支取憑證式國債,如果買不成房還能享受憑證式國債的收益。所以,他們買了3年期的憑證式國債。3個月后,他們看中了一套房子,需要提前支取憑證式國債。當他們?nèi)〕鰬{證式國債后,銀行不僅沒有支付利息,反而收取了500元的提前支取手續(xù)費。
專家支招:如以某年某月發(fā)行的憑證式國債為例,提前支取計息和收費如下:在購買本期憑證式國債后如需變現(xiàn),可隨時到原購買網(wǎng)點提前兌取。這時,按兌取本金的1‰收取手續(xù)費,并按實際持有時間及相應的分檔利率計付利息。從購買之日起,3年期和5年期本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不滿半年不計付利息,滿半年不滿一年按0.35%計息,滿一年不滿兩年按2.70%計息,滿兩年不滿三年按3.69%計息,滿三年不滿四年按4.77%計息,滿四年不滿五年按5.13%計息。因此,我們不能用短期內(nèi)需用的資金購買憑證式國債,否則得不償失。
提前支取轉購算好賬
劉娜夫妻購買了10萬元3年期憑證式國債,不到兩月,下一期憑證式國債發(fā)行,同期限的利率比他們先前買的高。他們傻眼了,開始考慮是否該提前支取之前購買的憑證式國債,轉購新發(fā)行的憑證式國債。如果提前支取憑證式國債,持有不到半年不僅沒有利息,反而需要支付1‰的手續(xù)費。假如轉購,他們不知道是虧是賺。
專家支招:是繼續(xù)持有憑證式國債合算,還是轉購合算,有一個計算公式。以劉娜夫妻的情況為例,假定原憑證式國債利率為a%,提前支取已持期限所對應的年利率為b%,所轉購的新憑證式國債利率為c%,提前支取后再轉購新憑證式國債的不虧不賺臨界天數(shù)為E,其他數(shù)據(jù)都為已知數(shù),只要算出未知數(shù)E,就知道結果。計算如下:(10萬元×a%×3年)=10萬元×(b%÷360天×E)+10萬元×[c%÷360天×(360天×3年-E)]-(10萬元×1‰)。如果E等于劉娜夫妻持有天數(shù),則不需轉購,因為收益一樣。如果持有天數(shù)小于E,則轉購憑證式國債更合算。
超期無息避損“利”
曲菲夫妻購買的30萬元3年期憑證式國債到期后一直未取,他們認為超期部分應該按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息。一天,當他們支取后,銀行僅支付購買憑證式國債應支付的到期利息。他們一算賬,就是按活期儲蓄存款利率也少賺了幾百元利息。當然,如果購買了銀行發(fā)行的短期60天左右的保證收益型理財產(chǎn)品,則會虧得更多。
專家支招:相關規(guī)定明確指出,憑證式國債到期后,一次還本付息,不計復利,逾期不加計利息,即超期部分不再支付任何利息。所以,我們投資的憑證式國債一旦到期,最好取出。對于取出的錢,可以變法“存”起來。如果它少于5萬元,則不妨用于投資保本型貨幣基金。如果它多于5萬元,則可以購買門檻為5萬元起的銀行發(fā)行的短期保證收益型理財產(chǎn)品。此外,還可以存活期儲蓄。畢竟,不管選擇哪一種方法,都會帶來保本穩(wěn)定的收益,不至于如憑證式國債到期后即使超期也不會有任何收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