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寧, 黃國興
(蘇州永鼎醫(yī)院,江蘇 蘇州215200)
隨著近幾年環(huán)境污染的惡化和違法生產行為的增多,腫瘤病發(fā)生率增高。腫瘤已成為目前對人類造成生命威脅的最大危險之一,化學藥物治療多可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中成藥由于其不良反應較少,對腫瘤的抑制作用較明顯,已日漸稱為醫(yī)生和腫瘤患者青睞的選擇,但不良反應的報道也隨之增加[1]。本文對2011—2013 年永鼎醫(yī)院的腫瘤科中成藥的使用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其用藥特點和規(guī)律,旨在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從我院藥劑科管理系統(tǒng)調取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12 月31 日腫瘤科中成藥使用情況,對藥名、規(guī)格、單位、價格等進行統(tǒng)計。
對匯總得到的數據按照藥物分類方法,將中成藥單獨進行匯總、排序,比較三年間中成藥的使用情況。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用藥金額、限定日劑量(DDD)、用藥頻度(DDDs)、藥品日均費用(DDC)等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其中,DDD 值以《中國藥典》2010 年版規(guī)定的“限定日劑量”為準,《中國藥典》未收錄的藥品以藥品說明書及臨床實際應用為準[2-3]。DDDs = 藥品年銷售量/DDD值,該值反映用藥的傾向性;DDC=藥品銷售金額/該藥的DDDs,該值反映藥品的日用藥金額。金額排序/DDDs 排序反映用藥金額與DDDs 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 時,表明同步情況良好,藥品占有市場份額與DDDs 均較高,兼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比值高于1 時,說明其在同類藥中價格相對低廉、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但DDDs 較高,社會效益好于經濟效益;比值低于1 時則相反。
3.1 中成藥消耗金額及構成比例 見表1。
從表1 可以看出2011—2013 年,腫瘤科總體藥品消耗和中成藥消耗都有所上升,但中成藥所占比例并未增加,品種數略有上升,而劑型數幾乎涵蓋了所有常見的類型,由此說明,中成藥的使用保持在較穩(wěn)定的水平,其所涉及的范圍也較廣。
表1 2011—2013 年腫瘤科中成藥消耗金額及所占比例
3.2 中成藥銷售金額前20 位藥品及其DDDs 排序 在對銷售金額進行統(tǒng)計時,作者以銷售金額前20 位參照,計算出對應的DDDs。DDDs 反映了該藥品的實際應用頻率,DDDs 越高,說明該藥品用藥人數越多,認可率也越好。
從表2 可以看出,3 年來,腫瘤科中成藥金額排序前3位都為注射劑,且數量有所上升,到2012 年和2013 年前5位均為注射劑,注射劑數量所占比例整體有所上升,2011年為25%,2012 年及2013 年增加了5 個點,而注射劑總金額也排在第一位,占到銷售總額的85%以上,是銷售金額劑型最少藥品的數百倍;從對應的DDDs 來看,排在前列的注射劑其使用強度也較高,尤其是2012 年引入的新藥舒肝寧注射液,在針對腫瘤患者保護肝臟,治療黃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青睞[4-6]。
3 年來一直在使用的參麥注射液,不論是金額還是DDDs,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參麥注射液含有紅參和麥冬,能夠調節(jié)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與化療藥物相互作用,可減少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整體來講,注射劑的金額排名靠前與腫瘤科患者特殊體質有關,如有些患者不適合口服藥物,只能靜脈注射,也與注射液起效快有很大關系。
近年來,膠囊劑越來越受到醫(yī)師與患者的偏愛,毫無例外,膠囊劑也是我院腫瘤用藥主要劑型,其總金額僅次于注射劑的總金額,但數量要超過注射劑,占到了總量的40%以上。由于膠囊劑可掩蓋藥物不適味道,生物利用度高,攜帶、使用方便,可定時定位釋放藥物,易被醫(yī)患雙方認可。
劑型的改變也是影響藥物銷售的原因之一,2012 年引進的新藥鴉膽子油軟膠囊,主要成分為鴉膽子油和豆磷脂,作為一種新型開發(fā)的抗腫瘤藥,用于肺癌、肺癌腦轉移、消化道腫瘤及肝癌的輔助治療劑。該藥品最大的優(yōu)點為無明顯毒副作用,適當的為癌痛患者減少了痛苦,這些一系列的優(yōu)點使得他逐漸替代了復方斑蝥膠囊之前獨一無二的地位[7-9]。
表2 2011—2013 年腫瘤科中成藥用藥金額前20 位及其DDDs
3.3 中成藥銷售金額前20 位藥品DDC 及其排序 見表3。
表3 2011—2013 年中成藥使用金額前20 位藥品的DDC 與排序比
從表3 可以看出,腫瘤科注射用藥DDC 遠高于其他品種,其排序比卻遠小于1,說明中成藥參與治療癌癥雖得到認可,但因其價格相對較高、經濟效益好于社會效益,導致適用范圍小;而3 年來,華蟾酥注射液的排序比始終保持 在1 左右,說明此類藥品占有市場分額較大、用藥人數多,同步情況良好;排序比遠大于1 的品種中,健胃消食口服液、銀杏酮酯分散片、金水寶膠囊等的DDC 并不高,說明這類藥物價格低廉,銷售數量遠超其他藥品。
新舊藥物的替換,使得各年的藥物使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香丹注射液雖然DDC 較低,但由于受到儲存條件及藥物不良反應的限制,逐漸被淘汰,而丹參針(凍干)由于劑型優(yōu)勢,雖然DDC 較高,但排序比相對更接近1,同步情況良好,兼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一些DDC 很小的藥品慢慢的跌出前20,如六味地黃軟膠囊、六味地黃丸,這可能與藥物結構調整或醫(yī)師用藥習慣有關[10-12]。
通過對2011—2013 年我院腫瘤科中成藥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可以看出,3 年間腫瘤科的用藥基本保持在較穩(wěn)定的水平,中成藥所占比例并未因藥品消耗增長而增長,反而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從銷售金額來看,主要以注射劑為主,其次是膠囊劑,說明腫瘤科用藥的習慣并沒有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隨著腫瘤患者的日益增多,抗癌類中藥注射劑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增高,我們也注意到,雖然中成藥療效逐漸得到肯定,副作用較小,但臨床依舊存在不少不良反應報告,特別是中西藥聯用過程中其副作用往往被忽略,因此,加強不良反應監(jiān)控,嚴格實行報告制度,才能為將來科學用藥提供有效依據[13-14]。
[1] 歸 成,徐紅冰,黃 堃. 2009—2011 年上海醫(yī)院抗腫瘤用藥分析[J]. 上海醫(yī)藥,2013,34(11):27-30.
[2]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成方制劑卷)[S]. 2010 年版.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4.
[3] 丁 科,鄭敏霞,孫彩華. 我院2009—2013 年中成藥應用分析[J]. 中國藥房,2014,25(11):1045-1048.
[4] 歐陽榮,廖建萍,劉宏宇,等. 我院2010—2012 年中藥注射劑應用分析[J]. 中國藥房,2014,25 (11):1043-1045.
[5] 徐小燕,花 蓉,唐曉天,等. 我院門診藥房2012 年1-3月中成藥應用情況調查分析[J]. 中國藥房,2013,24(47):4485-4487.
[6] 米婷婷,張育勤,景 莉. 我院門診2010—2012 年中成藥使用情況分析[J]. 中國藥業(yè),2013,22(15):61-63.
[7] 王春勝. 丹紅注射液臨床和藥理研究現狀[J]. 天津藥學,2013,25(4):58.
[8] 宋 芳,曹偉靈,湛晴宇. 某院中成藥注射劑使用的調研與干預研究[J]. 今日藥學,2014,24(2):132-134.
[9] 吳 琳. 我院2009—2011 年中藥注射劑應用分析[J]. 中國藥業(yè),2013,22(13):58.
[10] 梁碧丹,尚長久,謝汪傳,等. 我院2011—2012 年口服中成藥使用情況分析[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8):130-133.
[11] 韓 潔,鄒金凱,劉 蕾. 2011—2012 年我院門診中成藥處方點評與分析[J]. 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4,11(1):45-48.
[12] 顧一平. 門診中成藥處方不合理應用分析及預防對策[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8(10):1334-1335.
[13] 王 舒. 2011—2013 年我院門診調脂類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6):81-84.
[14] 劉 青,袁紅莉. 某院2010—2012 年癌癥患者麻醉性鎮(zhèn)痛藥使用情況分析[J]. 中國藥事,2014,28 (4):43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