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霞
曹梅香
家風:家政無真理
家訓:干活就是存銀行
曹梅香坐在記者面前,坐得端端正正。我暗示她放松,說咱們今天就是聊聊家常。她換了個姿勢,仍然是禮儀課上老師講過的標準坐姿。待深入了解,記者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她在生活中的樣子??!
曹梅香的公公是“文革”之前的大學生,智慧通透,家教甚嚴。曹梅香和老公談戀愛那會兒,就聽過不少老爺子定下的規(guī)矩,婚后親身領教,感覺像是小學生遇上了嚴師。比如“言出必行、身體端正”。即使是晚飯后看電視,也要坐得規(guī)規(guī)矩矩;無論什么場合,出口的話就是板上釘釘。有一回,曹梅香上午沒課,就晚去了會兒學校。當晚,公公就找她談話,說“干活就是存銀行”,不能拿工作開玩笑。
因為這條家訓,一家人做事都勤勤懇懇。做生意的風生水起,上班的有口皆碑。曹梅香的兒子和小叔家的孩子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也都嚴格自律,幾乎沒讓大人操過心。
不過話說回來,家家都有勺子碰鍋沿的時候。曹梅香剛結婚那會兒,有一回老公和哥們兒聚會,喝酒、打牌玩了個通宵不說,連電話也關了。曹梅香生氣,兩天沒理他。公公看出了端倪,遂寫了幅字掛在他們房間里:家政無真理。公公說,“家是一個講情的地方,過于講理,情就淡了”。那之后,曹梅香悄悄地觀察,婆婆性子急,遇事經(jīng)常壓不住火,可公公從來不計較、不應戰(zhàn),總是耐心地等婆婆平靜后再開誠布公地談。再后來,小叔子也娶了媳婦,小兩口有時也為雞毛蒜皮的事拌嘴,公公就又寫了一幅掛在了他們房間里。
2009年,公公不幸遭遇車禍,生命危在旦夕,曹梅香9歲的兒子安慰奶奶:“您放心,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就像四條小河一樣,力量都往爺爺一個人身上匯,爺爺一定會沒事的!”小家伙知道,在這個“講情”的家里,人人都會盡力,包括他。
術后的公公癱瘓在床、無法言語、誰也不識,直至今日。全家人一直像他剛受傷時那樣照顧他:喂飯、擦身、洗衣服,兒媳猶如親女兒;按摩、架著行走,兒子們一天不中斷;中考結束,別的同學相約去旅行,孫子主動回家?guī)兔φ疹櫊敔敗诼L的光陰里,“家是一個講情的地方”滲透到了家族每個人的骨血里。
張翠
家風:哭,不能解決問題
張翠自小不愛哭。那時候她很喜歡一種水果味的冰激凌,趕集的時候總纏著父母買??赡芷鸪跻灿眠^哭的辦法,沒效果,所以就改了策略,反倒次次都能吃上?,F(xiàn)在張翠也有了孩子,孩子一有點不順心就大哭大鬧。于是,她和家人商定:孩子再哭的時候都不理會她,等她哭完了再給她講道理。
甭說,這招還真靈。不長工夫,孩子就不那么愛哭了。再有什么需求,說出來,全家舉手表決。于是,家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小家伙向父母提要求,二比一,不獲準;向爺爺奶奶提要求,一比二(爺爺和她站一邊),獲準;全家一起表決,三比二,不獲準。
自2014年全國婦聯(lián)尋找“最美家庭”活動開展以來,此類家風家訓層出不窮。有的地方還曬出了村風村訓。比起史載的名門家訓,這些家風家訓看似“貌不驚人”,卻也是一個家族的修行,甚至是世世代代的修行。正是有了它們,家才成了生命溫暖的停靠、力量的源泉。(通訊員 黃繼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