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
在被探險家發(fā)現(xiàn)之前,它一直“深藏天山人未識”;這里有龐大的森林與草原,有從東往西逆流的河,有14眼擁有不同醫(yī)療奇效的圣泉。每年農(nóng)歷十月二十五日的夜晚,這里的人們會點亮萬盞佛燈傳頌東歸民族的英雄史詩……它的名字叫鞏乃斯。
1773年夏天,滿清官員帶領一個叫做希拉登的英國人來到天山地區(qū)。希拉登是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探險家,乾隆皇帝特批他前往天山,幫助土爾扈特東歸者勘測地形,建設新的家園。
隊伍在天山腹地迷路,但卻誤打誤撞闖進了一片世外桃源:這里繁花似錦,河流竟然從東往西逆向流淌,穿越在森林與草原之間……見識過眾多美景的希拉登非常驚喜:“太美了,太美了,我走遍世界174個國家都沒見過這么美的地方。”他甚至大聲感嘆:“我就是死在這里也是美的!”
希拉登和他的隊伍最終走出了天山。山外的牧民告訴他,那片圣地叫作“鞏乃斯”,蒙古語意為“太陽坡”,是整個天山山脈的生命之源。希拉登認真而仔細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牧民的每一句話。而那位牧民沒有想到的是,百年之后,正是由于這位外國人記錄的指引,這片圣地得以走向世界舞臺。
絕壁天梯和14眼圣泉
鞏乃斯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東端,距伊寧市196公里,距烏魯木齊市495公里。先秦為塞人地,自兩漢迄晉皆為烏孫國土。它東西長192公里,南北寬約65公里,地形特點是三面環(huán)山。
從地貌上看,它有一個顯著的特征:溝谷眾多。在整個鞏乃斯地區(qū),縱橫交錯的溝谷多達上百條,就像古老滄桑的掌紋分布在這片大地上。
鞏乃斯的溝谷長短深淺不一,最壯觀的達到40公里長,1公里寬。而幾乎每條溝谷都蘊藏著獨特的自然人文奇觀,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班禪溝和伊開結楞溝。
班禪溝原名察汗烏蘇溝,位于鞏乃斯地區(qū)最深處。整個班禪溝的地勢極為平緩,兩邊的山坡幾乎以60度角向左右敞開,露出一道平坦的溝底,山坡上松樹林立,溝底雪水蜿蜒流過,就像一條銀白的哈達。
當?shù)厝诉M溝,往往懷著一顆虔誠之心—相傳十世班禪額爾德尼曾在夢中見到一株同根四干的松樹,當他來到班禪溝時,竟然真的見到了那株夢中的神樹。于是,十世班禪在樹下廣開經(jīng)課,前來朝拜的人們跪滿了整個班禪溝的山路,從此班禪溝聞名天山?,F(xiàn)在進溝的人們,依然能見到那株被稱為“包格達哈拉爾”的松樹,即“佛到過之處”的意思,高聳的樹身上披滿了經(jīng)幡和哈達,當?shù)厝搜鐾?,如同瞻仰佛的面貌?/p>
和班禪溝的平緩不同,伊開結楞溝以奇險原始撼動人心。當?shù)厝嗽?jīng)傳說溝谷底下有寶藏,但兩側(cè)的山脈都被大自然削成絕壁,阻斷了人們探尋谷底的路。最后,一群有膽量的后生在懸崖上開鑿出一道“云梯”,長約600米,最終下到了谷底……盡管未能發(fā)現(xiàn)寶藏,但卻發(fā)現(xiàn)了美景:云霧在谷底翻騰涌動,如同仙境。
除了千姿百態(tài)的溝谷,鞏乃斯蘊藏的水資源更是形態(tài)萬端。比如位于鞏乃斯西北方向的仙女湖,蒙古族人稱它為“呼遜突鬧嘎諾爾”,意思是“樺林綠湖”。正如名字所描述的那樣,整座湖泊被一個龐大的樺樹林緊緊擁住,靜靜的湖水在茂密的森林中像一塊祖母綠那樣特別而美麗。
鞏乃斯最著名的水資源,當屬森林中的阿爾先溫泉。阿爾先溫泉由14眼泉水組成,當?shù)厝藢⑵湟暈槭ト?,傳說每一眼泉水都具有不同的醫(yī)療奇效。比如名為“德魯合爾次坎”的第四眼泉水,傳說曾為許多蒙古戰(zhàn)士療傷,有位勇敢的蒙古王子在激戰(zhàn)中遍體鱗傷,在泉水中洗浴后傷口竟然痊愈,所以這眼泉水又名“王子泉”;再如第十二眼泉水“望子泉”:這個間歇泉時而涌流,時而斷流,傳說誰能接上泉水,好運就會降臨在誰身上,若是新婚女子接上了,就會很快懷胎生子……
萬盞佛燈里的降生節(jié)
史料記載,鞏乃斯是一片富有包容性的土地,千年來接納過許多漂泊的游子:公元1771年,蒙古土爾扈特部落在西遷到伏爾加河140年之后,因為不堪忍受沙皇的奴役壓迫,在民族英雄渥巴錫的率領下東歸故國,完成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大遷徙。當這些歷經(jīng)磨難的孩子終于回到祖國,鞏乃斯敞開自己的胸懷,接納了滿身傷痕的他們—今天生活在這里的蒙古族人,就是其后裔……
或許是牢記祖先曾顛沛流離的歷史,鞏乃斯的蒙古族人尤其注重家人的團聚和長壽安康,因此每年傳統(tǒng)的點燈節(jié)(降生節(jié))便格外隆重:農(nóng)歷十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全家老少聚首,入夜后把事先做好的酥油燈放到燈盤上,一盤佛燈分33、77、99個不等,當佛燈點燃后,家人一起祈愿平安,并祝賀各自又長一歲—此時的鞏乃斯會亮起千萬盞佛燈,仿佛靜默的大地也在合掌祝福。
鞏乃斯不僅保存著眾多文化遺存,甚至還將人類久遠的活動足跡秘密地記錄下來,讓后人得以觸摸和探索到祖先的精神世界。
上世紀90年代初,有戶外愛好者在穿越鞏乃斯的胡斯臺溝和西克夏格孜溝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古代巖畫。這些古老的巖畫被精心繪制在褐色的巨型卵石上,內(nèi)容生動形象,以狩獵為主,各種狩獵場面描畫得鮮活逼人:獵人們有的空手圍堵獵物;有的正在張弓射擊狼和野山羊;有的捕到獵物后單足站立雙手上揚,一派歡欣雀躍的神情;還有的獵人來不及取下背后的武器,已經(jīng)被狼咬住了手臂……除了狩獵畫面,還有許多令人瞠目的野性世界描繪:比如十來只狼圍住了一只野山羊,其中一只狼咬住了羊的喉部,另外兩只則咬住了羊的后腿,山羊那瀕死的掙扎和恐懼,全都凝固在斑駁的巖壁上。
這個發(fā)現(xiàn)震驚了考古界,許多學者開始了對巖畫的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巖畫的圖案均由單線條組成,構思抽象跳躍,筆法幾乎一筆點睛,凝視這些栩栩如生的畫面,仿佛一腳踏入了那個刀與火組成的野性世界。此外,有的巖畫四周還伴有一些尚未破譯的字符,初步推測可能為古突厥文或是古藏文,透過這些字符密碼,鞏乃斯人先祖的文明,就這樣體現(xiàn)在了現(xiàn)代世界面前。
萬頃霧凇幻化的雪幕
如果說圣泉與壁畫是鞏乃斯不朽的靈魂,那么森林與草原則是這里強健的肉體。
鞏乃斯擁有大約16萬公頃的森林草原,由于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從3000米一路跌到1900米,巨大的地勢落差造就了層次豐富的植被景觀:海拔最高處是高寒之地,莽莽的凍原草甸從地上一直鋪到天上;中部以云杉為主,織羅成一片密密的原始森林;最低處的溝谷地帶植被種類繁多:草原混合著松柏、山柳和山楊,起起落落,覆蓋住鞏乃斯奇妙的黑色土地。endprint
皚皚雪峰,繁花似錦的五花草甸、蒼翠的云杉林帶、銀色的水飄帶,溪水潺潺,泉水叮咚。時而狐貍、旱獺、野豬、雪雞等出沒在森林和草叢間。
從空中俯瞰,在鞏乃斯廣闊的森林草原間,蜿蜒著一條銀白色的河流,這就是著名的鞏乃斯河。河流最為奇特之處是:它打破了我國境內(nèi)河流自西向東的規(guī)律,以逆流的氣勢由東到西貫穿整個鞏乃斯地區(qū)。生活在鞏乃斯的人們,世代收獲著它的饋贈,因此他們虔誠親切地稱呼鞏乃斯河為“母親”。
如今,鞏乃斯已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它,世界終于明白希拉登的感嘆絲毫不為過。這片群山疊翠、谷幽林深的美地,囊括了天山的詩畫之美,尤其是由于四季長短不一,鞏乃斯更是變幻出各種極致的美。
鞏乃斯草原是新疆著名的草原,它不僅是新疆細毛羊的故鄉(xiāng),而且是伊犁“天馬”的重要產(chǎn)地。鞏乃斯草原降水豐富,水系發(fā)達,草原類型復雜多樣,四季有充足的水草資源。尤其是中山帶的山地草甸及海拔較高的亞高山草甸,植物種類繁多。
它四季景色俱佳,最有趣的是,從3月冰雪融化后一直到6月,春夏便聯(lián)袂而來,溫潤的氣候逐漸催開了各種野花,形成覆蓋大地的花海:綻放的金蓮花,從草原河谷一直開到高山森林,一路金燦燦地望不到邊,整個鞏乃斯如同披上一塊佛光流溢的袈裟……
尤其每年6月哈薩克牧民從“冬窩子”轉(zhuǎn)場而來,使花香鳥語之中,又多了陣陣牧歌,片片牧群,盛裝的少女,剽悍的騎手,為壯美的大草原增添了盎然生機。
7月至9月,是草原的黃金季節(jié),遼闊的草原,美麗的山崗、群群牛羊和點點氈房構成草原之夏的生活圈。草原恰似五彩織成的地毯,綠底銀邊花帶,在藍天映襯下尤顯華麗而氣勢恢宏。恰合普河飛瀉而成的恰合普瀑布,呼嘯而下,為當?shù)匾淮笃婢啊?/p>
草原北面的闊克喬克(綠色山峰)山北麓分布著全國惟一的素有“花果山”之稱的野果林,有塞威氏野蘋果、樹莓、野生歐洲李等等,是中世紀遺留下來的歐亞大陸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野生果林帶,總面積達一萬畝。這里被科學考察論定為北方蘋果的源種地和野生果類的基因庫,是開展科考旅游的寶地。野生果樹林,地跨新源、鞏留二縣,已被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野果種質(zhì)資源保護區(qū),并建立了野果林改良場。
鞏乃斯的秋天則格外短暫,人說“九月天山必飛雪”,往往在9月初,鞏乃斯就會迎來第一場雪,密密匝匝的飛雪遮天蔽日。這個時節(jié)景色更是變幻莫測:寒冷無風的日子,鞏乃斯河里騰起的巨大水霧會拂過萬頃云杉,在葉尖滴垂成冰凌樹掛,讓這片高山河谷凝結成靜謐的霧凇世界;當太陽升高,千千萬萬條樹掛又開始脫落,那些銀色細小的霧片,跟著寒風白茫茫地撲撒開來,加上陽光的映射,形成一道道從天垂到地的斑斕雪幕,奇妙而壯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