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瑾
脫奉辰還總愛說一句話: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唯一不能丟的是信仰,商人的信仰是誠實無欺。
關于隆盛的諸多爭議
在青州,隆盛糕點坊每年至少收到三個批評,一是花樣少,糕點品種不推陳出新。就說月餅吧,隨便找個偏僻小鎮(zhèn)的糕點鋪,最少也能端出一二十種,在蟹肉、咸菜、韭菜月餅大行于市的今天,隆盛卻還只做最古老的青紅絲五仁月餅,真是讓人大跌眼鏡。二是有的糕點甜味重,雖說吃著甜而不膩,但現(xiàn)在患糖尿病、高血壓的人這么多,為什么不能少放點糖呢?三是服務員態(tài)度差,顧客很難找到“上帝”的感覺。
對于批評,隆盛的回應亦有三:一、我們只做中國傳統(tǒng)的月餅,只做老味道;二、我們堅持自己的糕點特色,不會為迎合顧客而擅改;三、關于服務,事出有因,不做解釋。
態(tài)度竟如此傲慢!然而奇怪的是,每天一大早來隆盛的人卻越來越多。從門口到柜臺,因空間有限,特設置了環(huán)形通道,密密麻麻全是人,店里裝不下,外面自覺排起隊來,一溜煙排到右邊的商業(yè)街。
生意這么好,然而多年來,隆盛的店面卻連半寸也沒擴建,廠房只比一個四合院大不了多少。不能說他們沒有發(fā)展的機會:多年來,前來尋求合作的國內(nèi)外的企業(yè)、集團絡繹不絕;幾年前,日本安吉丸公司負責人專程來到隆盛,希望大批生產(chǎn)他家糕點,賣到日本市場,利潤將比在中國高出20倍;政府也出臺了優(yōu)惠政策,專門批地幫隆盛擴建……然而這些,均被隆盛一一拒絕。
對隆盛第六代傳人脫氏兄弟的不作為,坊間又有幾種傳聞,一是說當年脫氏先祖為防秘方外傳,故不讓子孫與外界有過多接觸。要是與大集團合作的話,可能頭幾年能大發(fā)一筆,賺個盆滿缽滿,但難保秘方外泄。還是安分守己好,起碼能保證世世代代都可靠這手藝掙錢。第二種說法是脫氏先祖怕子孫起內(nèi)訌,分別傳給他們不同糕點的秘方,兄弟齊心才能做出完整的隆盛糕點,而這一代傳人之間并不和睦,在經(jīng)營理念上意見不一,所以很多合作都不了了之。還有人嚷嚷哪有這么多內(nèi)幕,不作為只是因為他們懶,懶到什么程度呢?那些競爭對手都跑到隆盛門口擺攤了,賣的還是同質(zhì)化產(chǎn)品,哎!連這他們都不去管。
沒想到竟如此講究
“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百合花蕊十二兩,秋天開的白芙蓉花蕊十二兩,冬天開的白梅花蕊十二兩……把這些花蕊集中在次年春分這天曬干、研好,并用同年雨水節(jié)令的雨、白露節(jié)令的露、霜降節(jié)令的霜、小雪節(jié)令的雪各十二兩加蜂蜜、白糖等調(diào)和,制作成龍眼大丸藥,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樹根下。”這是《紅樓夢》中一僧人為寶釵開的藥方冷香丸。據(jù)說真有人花大力氣備齊了,病得痊愈。在連中醫(yī)抓藥都不那么講究的當今,這樣精致的藥方大約只出現(xiàn)在小說中吧,然而沒想到,隆盛——一個小小的糕點坊,在原材料上仍堅持如此考究。
拿最簡單的雞蛋糕原料來說,古時隆盛人都是用散養(yǎng)的山雞所下的蛋,可惜現(xiàn)在根本買不到了,無奈下,只好退而求其次,用土雞蛋代替。為了保證蛋的質(zhì)量,隆盛專門和農(nóng)戶訂了合同:只喂麥麩、苞米粉等,杜絕激素等添加劑。
鄉(xiāng)野村間,放養(yǎng)的母雞悠閑地踱步,不時啄開松軟的土層,逮到只張皇的小蟲。母雞精力充沛,處處皆可取食,產(chǎn)的雞蛋也蛋黃色深,蛋香濃郁。滋味、營養(yǎng)遠非普通雞蛋可比。即便如此,剛能下蛋的雞在半年到一年之間這段時間產(chǎn)的蛋,隆盛才用。為什么會有這么奇怪的要求呢?他們深知連養(yǎng)雞人也未必知道的秘密:母雞剛下蛋前半年,由于體能不穩(wěn),蛋的質(zhì)量參差不齊,水分大;下蛋一年后,母雞精力漸弱,雞蛋營養(yǎng)下滑,水分更大。
還有玫瑰醬的釀制。每年春天,隆盛人會專門趕往百里之外的玫瑰園。清晨,和著露珠的光,采下最芬芳艷麗的那一朵,之所以一大早摘取,這是因為露珠能最大程度潤澤、留住玫瑰的清韻。接著快馬加鞭運到隆盛,仍是露珠微顫。之后,摘蕊去莖,將細細選好的花瓣洗凈晾干、腌、蒸、釀制,配上獨家釀的蜜,待半月后開壇,滿室幽香四溢。
掰開外皮金黃酥軟的月餅,細細長長的青絲玫瑰,樣子好看,嘗起來甜香適中、回味爽凈,能瞬間喚醒兒時的記憶。四季玫瑰是萬萬不可用的,它們粗糲荼蘼,沒有傳統(tǒng)玫瑰那抹沉潛入里的暗香。有八九年的時間,市場上很難買到傳統(tǒng)玫瑰,隆盛的第六代傳人脫氏兄弟不得不包地雇工,親自種植。
即便是芝麻、綠豆類的配料,從脫皮、水煮到磨粉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要求。另外,環(huán)境溫度、濕度,原料的投放順序,和面時間的長短,手的力度大小等等,分寸拿捏均需恰到好處。例如,氣溫高時,面粉會比較軟,和面時就要少放水,原本20分鐘的醒面時間也要縮短到15分鐘,不然起發(fā)性差,做出來的糕點會又硬又干。
隆盛的聲名鵲起,純因原材料,不在秘方。
對每個前來尋求合作的人,脫氏兄弟都試圖讓他們明白這一點,然而,很少有人能懂他們的意思。也很少有人想到,隆盛要培養(yǎng)出一個技術熟練的師傅至少要花3-5年時間。而年輕一代,已很少有人愿意靜下心來做這行了。把祖業(yè)做大做強,是隆盛人的夢想,然而原材料、人力的限制,均非一時所能解決,這也是傳統(tǒng)手工業(yè)難以發(fā)展壯大的瓶頸。亦因此,隆盛每天制作的糕點數(shù)量也是有限的,一天最多生產(chǎn)五百斤。
不擴大生產(chǎn)經(jīng)營規(guī)模,總可以降低成本不這么講究吧,或者干脆把價格升上去?脫氏兄弟還是沒動靜……
下午路過隆盛,看它店門緊關,外地人會以為沒開業(yè),其實是已經(jīng)打烊了。廠子每天為店里供貨三次,常常不到三點就賣完了。為了讓更多顧客不空手而歸,限購每人只能買10斤,這規(guī)定同樣惹惱了一批顧客,特別是那些慕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一肚子怒火,最終都發(fā)給了售貨員,售貨員自是很難再笑得出來。脫安利站過柜臺,他深有體會。
商人的信仰
明代時,青州衡王府糕點坊有一脫姓回人,善制面點,取材考究,樣新形美,入口驚喜。清順治三年,查抄衡王府,脫氏后人流落民間。清道光初年,脫氏第十九世祖脫仕元在青州海晏門里建起糕點茶食鋪,取字號“隆盛”, 延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脫奉辰,1912年生,隆盛號第四代傳人。1979年,政府鼓勵發(fā)展民族手工業(yè),在時任益都縣縣委書記隋華堂的關懷下,已經(jīng)67歲的脫奉辰毅然出馬,關了二三十年的隆盛號重新開張了。
爺爺脫奉辰經(jīng)歷了晚清、民國、抗日、新中國,歷史動蕩練就了他的魄力與大氣。在偽政府時期他還做過保長,轄區(qū)的百姓無力繳稅交租的,都是由他家來墊付。到了解放時,脫家除了房子什么也沒剩下,也因此,土改時未被波及。
那時代,面、糖、油還都是定量配備,一家人小的小,病的病,全靠這手藝糊口。有一次,制作中少放了一味原料,試嘗下,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異樣,但脫奉辰卻堅決不肯拿去賣。
每年年初五,店里開始加做元宵,幾乎是成本價出售,看著來來往往的顧客,脫奉辰總是笑容滿面,覺得回饋了客戶。很多時候,街坊鄰居賒的賬還不上,脫奉辰也不主動要,就這樣,欠著欠著就忘了……
有很多年了吧,在隆盛門口搶生意的,總不乏其人。每逢節(jié)假日,看著鋪面都快被堵嚴了,為什么不趕那些人走呢?脫氏兄弟當年都這樣問過脫奉辰。“都是吃這口飯的,咱們能填飽肚子,也不能讓別人餓著?!倍切┰陂T口擺攤的商販,每逢人問,也總不忘補上一句:我們賣的不是隆盛糕點,比他們的便宜,沒他們的好吃。
脫奉辰還總愛說一句話: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一不能丟的是信仰,商人的信仰是誠實無欺。而今,幾十年過去了,每當遇到大的機遇,脫氏兄弟都會細細斟酌爺爺?shù)脑挘f萬不能砸了隆盛的牌子!
喜靜厭躁的脫氏兄弟仍兀自沉醉于傳統(tǒng)手工技藝所帶來的安寧與踏實,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