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剛 陸 健 張學琴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南通第三醫(yī)院 226006)
隨著CT技術的快速發(fā)展,CT的高分辨率及其對細微病變檢出的敏感性,在胸部的應用已非常廣泛。但其可能性輻射損傷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自Naidich[1]等,于1990年率先提出胸部低劑量CT(1ow dose CT,LDCT)掃描以來,低劑量CT掃描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本文通過對80例肺低劑量掃描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進而探討健康體檢的肺部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的可行性。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CT室進行胸部肺部螺旋CT掃描的體檢者80例(2013年2月-2013年8月)。其中男性46名,女性34名。年齡21~78歲,平均(52.5歲)歲。
1.2 掃描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采用GE lightspeed16排螺旋CT掃描機進行全肺屏氣掃描,掃描范圍自肺尖至肺底。掃描參數(shù):采集層厚5 mm,螺距5mm,重建層厚5mm,重建視野(FOV)300-350mm,電壓 120kV,電流 335mAs和70mAs。肺部做低劑量掃描,發(fā)現(xiàn)病變均做常規(guī)CT掃描,兩種掃描參數(shù)除電流外,基本相同。
1.3 圖像分析由2位有10年以上CT工作經驗的醫(yī)師在不告知掃描參數(shù)(采用雙盲法)的情況下分別對A組和B組圖像進行評判分析。評判的內容:低劑量CT掃描圖像的兩肺紋理及肺內病變顯示是否清晰,縱隔內組織結構和病變層次是否清楚,有無偽影存在,是否影響疾病的診斷,將診斷結果、病變顯示情況與常規(guī)劑量檢查的結果比較,觀察兩種掃描劑量圖像對病變診斷、圖片質量的差異。
兩觀片者對圖像的評價結果見表1。本次在80例內篩出3例肺結節(jié)病變,其中2例確診為早期肺癌。同時病人的x線輻射劑量大幅減少,CTDIvol從18.03±0.52mGy減到5.44±0.43mGy,降低了70%。圖像偽影多為肺尖部條索狀偽影。
表1 兩觀片者對80例圖像的評價情況(例/百分比)
3.1 由于肺內氣體與實質組織之間良好的對比,肺的各種細微結構與肺泡腔等氣體有足夠的密度差別,因此肺部較適合低劑量螺旋CT掃描。低劑量螺旋CT掃描一般不會影響病變的顯示,因此可以獲得足夠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信息。本研究顯示,低劑量掃描發(fā)現(xiàn)病變與常規(guī)胸部CT檢查的診斷結果比較,所有低劑量掃描的病例均能明確診斷,無1例漏診或誤診。通過對比分析,本研究認為在肺部進行低劑量螺旋CT掃描是可行的。本文建議在大批量體檢時應提倡采用這種肺部低劑量螺旋CT掃描,特別是針對肺癌高發(fā)人群更應如此。低劑量CT既可以降低X線劑量,也可以保持CT檢查的敏感性,提高了肺癌早期診斷率[2]。同時,這種技術可以降低球管消耗,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3.2 CT掃描時為了提高圖像質量,人為加大了劑量。既消耗了球管,又使患者增加了受輻射的劑量。有研究認為肺部低劑量采用管電流80mAs,能夠保證圖像噪聲較小,同時明顯降低輻射劑量[3]。本研究認為體質量小的受檢者,還可以用更小劑量如60mAs或50mAs做肺結節(jié)病變的篩查。當多層螺旋CT日益普及和廣范應用,受檢者受輻射劑量隨之增多,潛在危害性也受到更廣范的關注。如白血病等惡性疾病的危險在理論上也在增加。本研究中,電流從原來的常規(guī)劑量 335mAs減低到 70mAs,CTDlvol18.03±0.52mGy減到 5.44±0.43mGy,為原來劑量的 30%,大大降低患者的電離輻射傷害,同時也降低球管損耗,符合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醫(yī)用輻射防護最優(yōu)化的要求。
綜上所述,低劑量CT掃描技術作為常規(guī)肺部健康體檢是可行的。
[1]Naidich DP,Marshall CH,Gribbin C,et a1.Low -does CT of the lungs:preliminary observations[J].Radiology,1990,175(11):729 -731.
[2]孟麗娟,王峻,王友.低劑量螺旋CT聯(lián)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監(jiān)測篩查早期肺癌的研究[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23(1O):957 -959.
[3]趙峰,曾勇明,彭剛,等.胸部低劑量CT掃描管電流與噪聲的分布相關性研究[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2,32(1):100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