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波 王軼群 楊遠豐
(1.廣州優(yōu)比建筑咨詢有限公司,廣州 510640;2.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廣州 510010)
學習軟件操作和在實際項目中應用軟件解決工程問題的過程正好是相反的,前者主要教授軟件的每一個功能應該如何一步一步操作,而后者是要根據實際項目需求找到能較好解決問題的軟件功能是哪一個。
對于工程技術人員來說,學會使用某一兩個軟件的操作相對容易,而掌握使用這一兩個軟件支持實際項目應用就要難得多;類似地,學會個人應用容易,學會團隊應用困難;學會小項目應用容易,學會大項目應用難;學會單項應用容易,學會綜合或集成應用困難;學會常規(guī)項目應用容易,學會特殊項目應用困難。目前培訓軟件操作的資料已經有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介紹這些軟件某個版本所有功能的具體操作方法的,對于學會軟件功能的操作方法作用明顯,但對于尋找解決方案支持實際項目應用的作用則比較有限。
廣州優(yōu)比建筑咨詢有限公司核心團隊成員在過去10 多年的BIM 應用實踐和推廣普及的過程中,碰到了大量購買了軟件,接受了軟件操作培訓但是無法在實際項目中真正應用起來的企業(yè)和個人,也在幫助這些企業(yè)和個人把BIM 變成企業(yè)的有效生產力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體經驗和方法,結合目前國內企業(yè)和個人的BIM 應用現狀和需求,選擇了一批能在最短時間內幫助具有軟件基本操作能力的人員盡快建立項目實際應用能力的關鍵內容,以提問和解答的形式提供經過我們實踐被證明是有效的方法和具體操作步驟,第一批合計200 個問題解答已經集結為《Revit 與Navisworks 實用疑難200 問》一書,2015 年5 月由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該書按問題的專業(yè)和類型分成四個部分:
·Revit 通用問題;
·Revit 建筑結構模型創(chuàng)建問題;
·Revit 機電模型創(chuàng)建問題;
·NavisWorks 模型集成和應用問題。
為了讓更多的同行能夠從中受益,本文從上述每一部分選取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問題供大家參考,文中的軟件界面和對話框以Autodesk 公司的Revit 2014 -2015 和NavisWorks Manage 2014 -2015 版本為基礎,隨著軟件的升級和版本的更新,今后新版本的軟件界面和功能可能會有變化,但對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和思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在Revit 中,一般軸網名稱、標高名稱、樓層名稱等的排序,都會自動按照1、2、3、4、或者A、B、C、D等流水順序進行排列的,但當我們按中國施工圖習慣將樓層名稱用中文數字表示時,就有可能出現樓層平面視圖不按順序排列的情況。
圖1 樓層以阿拉伯數字命名
圖2 樓層以中文數字命名
以優(yōu)比服務的番禺廣汽變電站項目為例,當樓層名稱為阿拉伯數字表示時,就會如圖1 所示排列,但當樓層名稱為中文數字表示時,就會如圖2 所示,平面視圖沒有按樓層順序排列。
這時,如果希望仍然按樓層順序排列,就需要選擇“視圖 >用戶界面 >瀏覽器組織”命令,在如圖3 的對話框中,新建一個瀏覽器組織,在其屬性“成組和排序”選項卡下,將排序方式設為“相關標高”,并按“升序”排列(如圖4),確定應用后,項目瀏覽器的樓層平面就按樓層順序排列了(如圖5)。
圖3 瀏覽器組織設置窗口
圖4 瀏覽器組織屬性設置
需要注意的是,Revit 中的標高和樓層平面視圖是對應的,所以不管是修改標高名稱,還是修改平面視圖的名稱,Revit 都會詢問“是否希望重命名相應標高/視圖”,一般為之后找圖方便,都會選擇“是”,之后Revit 會自動讓標高名稱和平面視圖名稱保持一致。如果選擇不一致后,要注意視圖的對應性,可以通過在立面視圖中右鍵標高符號,選擇“轉到樓層平面”來打開正確的樓層平面視圖。
圖5 按樓層順序排列的平面視圖
Revit 的三維視圖模型顯示樣式有:線框、隱藏線、著色、一致的顏色、真實等,在“隱藏線、著色、一致的顏色和真實”樣式下,還可以再增加一些顯示效果,例如“投射陰影”和本章節(jié)要介紹的帶光線漫反射效果的“顯示環(huán)境光陰影”,當然這個效果不是嚴格按光線漫反射計算的真實效果,只是一種近似的模擬。具體方法如下:
1)在三維視圖屬性窗口,打開“圖形顯示選項”右邊的“編輯”按鈕(如圖6),或者點擊視圖控制欄的“視覺樣式 >圖形顯示選項”(如圖7);
圖6 視圖屬性中的“圖形顯示選項”
圖7 視圖控制欄中的“圖形顯示選項”
2)打開“圖形顯示選項”窗口,見圖8;
勾選“顯示環(huán)境光陰影”,點“確定”,三維顯示就產生模擬光線漫反射的效果(圖9);
利用ViewCube 重定向模型的視圖的功能,可方便、精確地定位到某個樓層,例如圖10。
圖8 圖形顯示選項窗口
在三維視圖下默認顯示的是整體模型,但有時希望顯示某個樓層的模型,通常的做法是打開三維視圖的剖面框,然后拖拽剖面框藍色箭頭控制柄,調整剖面框的大小來控制要顯示的部位,比較麻煩,也不好精確控制剖面框的大小。
在ViewCube 上鼠標右鍵顯示關聯菜單:“定向到視圖 >樓層平面 >樓層平面:6F”,見圖11。
圖9 優(yōu)比服務項目-合肥規(guī)劃展示館地下室模擬光線漫反射的效果
圖10 三維視圖顯示全部模型
圖11 定向到視圖
圖12 三維視圖顯示定向樓層的局部模型
圖13 局部斜的平面
圖14 旋轉裁剪區(qū)域的矩形框
圖15 裁剪框旋轉后的視圖
視圖即可定位到6F 樓層的俯視圖,切換到軸測圖,原來顯示的整體模型現在就只顯示“6F”樓層的模型(見圖12),其實此時是Revit 幫我們建立了以“6F”樓層為單元的剖面框。
要恢復顯示整體模型,只需在視圖屬性中把剖面框的勾選去掉即可。
如果項目整體或局部平面是斜的,為了避免“歪著脖子”畫圖,同時也為了更精確地捕捉正交方向,需要對視圖的方向作出調整。
如圖13 所示,在進行左側區(qū)域的繪制時,可將視圖旋轉成按左側橫平豎直,操作步驟如下:
1)將視圖的“方向”參數設為“項目北”(一般默認值就是“項目北”),并打開“裁剪區(qū)域”的可見性(即打開,是否裁剪視圖都可以,只需要看見裁剪區(qū)域的矩形框);
2)選擇裁剪區(qū)域的矩形框,點擊旋轉命令,將旋轉中心移到參照線(如斜向軸線)的一端,然后將旋轉起始線設為水平線,旋轉結束線設為參照線即可,注意起始線與結束線跟我們的直覺剛好是相反的,不要弄反了,也可以直接輸入旋轉的精確數值,同樣需注意順時針與逆時針,比如圖14 所示的例子,需旋轉的角度為25°而非-25°;
3)結果如圖15 所示,視圖已旋轉過來,如果需要回復原樣,可以重新選擇參照線再旋轉一次,或者將視圖的“方向”參數先設為“正北”,再設為“項目北”,視圖方向即回復原樣。
這里涉及到項目的“正北”與“項目北”兩個概念,簡單來說,“正北”為當前文件的絕對坐標的正北方向,“項目北”為控制全局的視圖北向,通過“管理>>位置>>旋轉項目北”命令可以對所有模型視圖的方向作出統(tǒng)一設置,但此命令是影響全局的,且僅影響模型對象,不影響注釋性圖元(如文字),一般來說不應該在繪圖過程中頻繁修改。
利用二次開發(fā),例如創(chuàng)筑的Revit 插件(如圖16)提供了上述操作的快速設置命令,直接拾取斜向對象或線條即可將視圖旋轉對齊。
場地在Revit 三維視圖中看到的都是以面的形式存在,但在剖面和立面視圖時卻可以顯示地表厚度,并可以控制剖面顯示樣式。
以優(yōu)比服務的合肥規(guī)劃展覽館項目(如圖17)為例,當我們用功能區(qū)“視圖 >剖面”命令創(chuàng)建一個剖面,可得到圖18 所示視圖。
圖16 創(chuàng)筑插件提供的旋轉視圖命令
圖17 優(yōu)比服務項目-合肥規(guī)劃展覽館
圖18 剖面視圖
圖19 場地設置窗口
但在該視圖中并未顯示出施工圖常用的室外場地的填充,這時,可以點擊功能區(qū)“體量和場地”下的“場地建?!泵姘迮缘男〖^,在彈出的如圖19所示的對話框中,設置想要的剖面填充樣式。注意此處的剖面填充樣式也就是所選材質的“截面填充圖案”。
設置好后,如圖20 所示,剖面視圖上就可以顯示出室外場地的填充了。
而且在著色模式下,填充圖案仍可顯示出來(如圖21)。
Revit 不能直接創(chuàng)建斜墻,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處理:內建模型,或者拾取斜面生成斜墻。
圖20 顯示場地填充
圖21 著色模式下的場地填充
圖22 內建模型命令
圖23 用內建體量來創(chuàng)建斜墻
1)用內建體量來創(chuàng)建斜墻
先創(chuàng)建一個臨時的拉伸體塊,目的是要拾取它的側面作為工作平面,見圖23(a)所示;然后基于這個面畫出斜墻的輪廓線進行拉伸,見圖23(b)所示。
把臨時的體塊刪掉,完成內建模型(圖24)。注意這種方式創(chuàng)建的斜墻不能應用墻體的類型,要設定或修改材質,需通過“在位編輯”回到內建模型的編輯界面進行設置。
2)拾取斜面生成斜墻
這種方法需先創(chuàng)建或載入一個帶有斜面的體量或常規(guī)模型,見圖25(a)所示;然后用“面墻”命令進行拾取。具體操作示例如下:用“建筑或結構>構件>內建模型”命令內建一個帶有斜面的常規(guī)模型,見圖25(b)所示,也可以在外部建好常規(guī)模型然后導入,然后點擊“建筑或結構>墻>面墻”命令,設定墻體類型,再拾取常規(guī)模型的斜面(見圖26),隨即生成斜墻。
生成斜墻后,作為基面的常規(guī)模型即可刪除,效果如圖27 所示。這種方式創(chuàng)建的斜墻,可以修改墻體類型,因此適用范圍更廣。
在建筑施工圖中,常常需要對門窗等構件繪制圖例(圖28)。
Revit 可以通過圖例功能方便快捷地繪制出來,具體方法如下:
圖24 完成斜墻
圖25 拾取斜面生成斜墻
圖26 拾取斜面生成斜墻
圖27 完成斜墻
3)在選項欄上的“族”,選擇要創(chuàng)建圖例的族,例如:窗。選擇一個合適的視圖,對于窗,當然是選擇“立面:前”視圖(圖29);
Revit 的圖例功能除了繪制門窗圖例外,還可以對墻體、樓板等進行構造圖例的創(chuàng)建(圖30)。
圖28 門窗圖例
圖29 圖例選項欄
圖30 墻體、樓板圖例
圖31 不連續(xù)的欄桿扶手
圖32 欄桿扶手編輯界面
在Revit 中創(chuàng)建樓梯,系統(tǒng)會自動添加欄桿扶手。但在創(chuàng)建好樓梯后,經常會發(fā)現欄桿扶手不連續(xù)的問題。
以Revit 的默認樓梯類型為例(如圖31),會發(fā)現轉角處欄桿有高差。這是因為,Revit 默認設置的欄桿都統(tǒng)一沿樓梯邊緣偏移一定數值放置,但在轉角處就有可能發(fā)生交不到一塊的現象。
這時可以通過手動調整欄桿扶手的路徑位置來修改。
確定完成后,就可得到如圖33 所示的連接的欄桿扶手。
若修改后,欄桿扶手出現如圖34 所示的情況,則需要到其類型屬性欄中(如圖35),將“斜接”參數修改為“添加垂直/水平線段”,即可得到圖33 所示欄桿扶手。
圖33 修改好后的欄桿扶手
圖34 另一種不連續(xù)的欄桿扶手
在Revit 梁柱等構件上放置鋼筋一般可使用Extensions 插件(如圖36 所示),該插件可自定義鋼筋參數、間距、個數等信息并生成實體鋼筋。但Extensions 不能識別所有的鋼筋主體構件,如出現變截面或異型主體則有可能無法使用Extensions 配筋,這時只能使用Revit 自帶鋼筋命令,進行單獨的配筋與設置。
這里,以梁的箍筋加密配筋為例,來說明一下Extensions 插件的使用方法。
先選中需要配筋的梁,在Extensions 選項卡中點擊“鋼筋>梁”。在梁配筋對話框中修改分布類型,并設置S1、S2、S3 與L1、L2、L3 等參數信息。其中S1 與S3 分別表示加密區(qū)間箍筋間距,L1 與L3分別表示箍筋加密區(qū)域的長度。如圖37 所示。完成設置點擊確定即可生成實體鋼筋。
對于變截面或異型結構構件無法使用Extensions 插件,可直接使用Revit 的鋼筋功能進行配筋。以下以梁箍筋加密配筋為例,具體方法如下:
1)轉到梁跨向的橫剖切面;
2)用“參照平面”繪制加密箍區(qū)域(圖38);
圖35 欄桿扶手類型屬性
4)在“鋼筋形狀瀏覽器”選擇“鋼筋形狀33”(箍筋);在屬性窗口選擇箍筋類別:例如箍筋直徑和鋼筋等級;在“布局”欄選擇箍筋“間距”;鋼筋放置工作平面選擇“垂直于保護層”,放置箍筋;
5)Revit 會按梁的全長自動排布箍筋,所以需要調整,選中箍筋,拖動“鋼筋造型操縱柄”至加密箍的“參照平面”(圖39);
圖36 Extensions 插件菜單
6)重復3)-5)步驟,完成右邊加密箍筋和中部非加密箍筋的布置,注意中部非加密箍筋的布置位置,避免在加密箍區(qū)域的“參照平面”位置的箍筋重疊,要拖動“鋼筋造型操縱柄”分別在兩端各減少一個箍筋,結果見圖40。
Revit 明細表不能直接統(tǒng)計出門窗面積,但可以通過添加“計算值”的方式來處理,本例以門明細表為例,具體步驟如下:
2)在門明細表可用的字段中添加所需字段,其中必須包含“高度”和“寬度”這兩個字段(圖42);
3)由于可用字段沒有面積可選,但可以添加“計算值”來實現面積的計算;點擊“計算值”按鈕,出現“計算值”窗口,在“名稱”欄輸入“面積”,“類型”選擇“面積”,在“公式”欄把:“高度”和“寬度”與“面積”進行關聯,輸入“高度* 寬度”即可;“高度”和“寬度”這兩個字段可以在公式這一行后面的“...”按鈕中添加(圖43)。
4)點擊“確定”之后“面積”這一字段就會添加到明細表字段當中。如要統(tǒng)計總面積,可切換到“格式”頁,勾選“計算總數”(圖44)。
注意:“面積”不勾選計算總數時顯示為該類型門(窗)單樘面積。
5)點擊“確定”即可得到包含門(窗)面積的明細表(圖45)。
圖37 梁配筋對話框
圖38 繪制參照平面
圖39 箍筋排布
圖40 梁加密箍筋
圖41 新建門類別
圖42 添加明細表字段
圖43 添加計算值
圖44 格式修改
圖45 含有面積的門明細表
有時,我們在Revit 中創(chuàng)建水暖電管線時,會出現管線因為缺少管件而無法生成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檢查該系統(tǒng)的配置是否正確。
我們以Revit 自帶的電氣項目樣板為例:
圖46 管件設置對話框
圖47 水管管件族庫
圖48 配置管件
1)新建一個以自帶的電氣樣板文件“Electrical-DefaultCHSCHS.rte”為樣板的項目,選擇“系統(tǒng)>管道”命令,在其類型屬性中的“布管系統(tǒng)配置”對話框中,檢查發(fā)現各個配件中的選項都為無(如圖46),這就表示管道系統(tǒng)缺少管件,所以現在在項目中是無法正確創(chuàng)建管道系統(tǒng)的;
2)這時需要到族庫中查找所需要的管件載入到當前的項目中,單擊“插入 >載入族”命令,在Revit 自帶的族庫文件夾中選擇合適的水管管件載入,如圖47 所示;3)將各類型中的管件對應選擇上,再將最小尺寸的選項選擇“全部”如圖48,這樣,管道系統(tǒng)的配置就完成了。
在水暖電專業(yè)建模時,選擇合適的專業(yè)樣板很重要。每個專業(yè)樣板都會為本專業(yè)設置專門的系統(tǒng)配置、視圖樣板和可見性設置等等。
在Revit 自帶的項目樣板中,風管系統(tǒng)和管道系統(tǒng)已經預設有若干系統(tǒng)類型,在項目瀏覽器中“族”列表下的“管道系統(tǒng)”和“風管系統(tǒng)”中可以看到這些系統(tǒng)類型(如圖49),這些系統(tǒng)類型可以重命名,但不能被刪除。
如果想要自定義一個系統(tǒng)類型,則可以在類似的系統(tǒng)類型上單擊鼠標右鍵,然后選擇“復制”,在新復制的系統(tǒng)類型上單擊“重命名”輸入新的系統(tǒng)類型名稱(如圖50)。
圖49 默認的系統(tǒng)類型
在此處自定義的系統(tǒng)類型,會出現在繪制管道的“系統(tǒng)類型”參數的下拉欄中。
選擇每個系統(tǒng)類型,可在屬性框中看到系統(tǒng)相關的參數值。想要修改,則可鼠標右鍵,在菜單中選擇“類型屬性”,在彈出的對話框中修改。
圖50 新增系統(tǒng)類型
在Revit 中創(chuàng)建風管,風管的連接件會按風管的“布管系統(tǒng)配置”自動生成,如圖51 所示風管自動生成的連接件,是一個T 形三通,這是由風管的類型屬性中的“布管系統(tǒng)配置”中“連接”一項設定的(如圖52)。
我們可以載入更多的連接件族,在此處就可以在下拉欄中選取。比如,到Revit 自帶的族庫中選擇一個矩形Y 型三通(如圖53),載入到項目中。
則在“布管系統(tǒng)配置”中“連接”項下就有了“矩形Y 型三通”可供選擇(如圖54)。
需要注意的是,在“布管系統(tǒng)設置”中所做的修改只會影響之后繪制的風管,之前繪制好的風管不會更改。
要修改之前繪制的風管的連接件,需到視圖中,選中T 型三通,在其屬性欄類型下拉欄中點擊Y型三通更換(如圖55)。
這樣,創(chuàng)建好的風管T 型三通就轉換成了Y 型三通(如圖56)。
圖51 自動生成的T 型三通
圖52 布管系統(tǒng)配置窗口
圖53 載入Y 型三通族
圖54 選擇Y 型三通
圖55 修改類型
圖56 轉換完成
圖57 可見性/圖形替換設置
圖58 三維視圖鎖定
圖59 添加標注
有時為了方便檢查模型,需要在三維視圖中顯示管道的標注,具體步驟如下:
1)在三維視圖屬性窗口中編輯視圖可見性,在“注釋類別”選項卡,勾選要顯示的類別的可見性(圖57);
2)在三維視圖的視圖下,點擊“保存方向并鎖定視圖”(圖58);
3)鎖定好視圖后就可使用功能區(qū):“注釋 >按類別標記“的命令來標注管道(圖59)。
Revit 默認彎頭可以任意角度(圖60),但實際工程中一般彎頭是標準角度為90°、135°。如果需要真實模擬工程實際,一般做法是將兩根成角度的管道上下錯開,中間用短立管連接。
以圖61 為例,管道需沿走廊敷設,而走廊拐彎的角度分別是154°和116°,雖然Revit 可以直接做出。
但實際工程則需要抬高中間的水管,上下錯開,短立管連接,模擬實際工程的常見做法,見圖62。
圖60 Revit 任意角度彎頭
圖61 用非標準角度的彎頭連接
圖62 用標準角度的彎頭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