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王玉
摘要:威廉·詹姆士是美國歷史上獨具特色的哲學家、社會學家,也是著名的宗教心理學家,他以獨特的實用主義方式對宗教進行理解,建構了一種新的宗教哲學體系,把宗教中的上帝引入到現(xiàn)實的生活中來,以此揭示了上帝與人之間的關系。他對宗教經驗實例的精彩描述,不僅豐富了宗教經驗研究的內容,也拓展了宗教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對后人繼續(xù)研究宗教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詹姆士;實用主義
一、詹姆士宗教觀思想的哲學基礎—實用主義
詹姆士的宗教哲學是其整個思想的實用主義哲學的一部分,他的《實用主義》哲學名著起初就體現(xiàn)了他對宗教特殊的感情,而這一情懷就表現(xiàn)在他對傳統(tǒng)哲學的分析中。 通過對傳統(tǒng)哲學的研究分析,他依據哲學家的氣質,傳統(tǒng)哲學分為兩類: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剛柔氣質。詹姆士說:“你需要一個結合兩種東西的哲學體系,既要有對于事實的科學的忠誠并且愿意考慮事實,簡言之,就是適用和調和的精神;還要有對于人類價值的古老的信心和隨之產生的自發(fā)性,不論這種信心是具有宗教的風格還是具有浪漫主義的風格?!雹僬材肥刻岢龅膶嵱弥髁x既可以滿足兩種具有宗教性質的哲學的要求,又能夠和經驗主義一樣與事實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以下就是筆者對實用主義做的一些簡要闡述。
實用主義它更加體現(xiàn)出“經驗”是一個完整、純粹、原始的沖動和經驗,以至于涵蓋生命的起源,是前人經驗的意識,是通往未來的生命之源,它為我們以后形成的概念提供了反思的根據,幫助我們區(qū)分了事物本身可以超越的物質和精神,并加強對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關注。這種“完整的體驗”基于生活世界的背景,在生活世界中,一切抽象的概念、關系和事物的連續(xù)性都體現(xiàn)感覺經驗的持續(xù)性,不能只用經驗來解釋。詹姆士就是以這種經驗來避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對立,消除這兩個主客體之間的對立的邊界,從而使這兩個心物之間沒有對立。
二、 實用主義宗教觀之宗教信仰—信仰“真正的選擇”
詹姆士認為宗教從根本上告訴我們包括科學和道德說明的兩件事情:科學告訴我們事物存在,道德告訴我們某些事物比另一些事物更好。科學能夠告訴我們什么東西存在,但是要比較各種價值——不論是關于存在的東西還是不存在的東西的價值,我們不可能請教科學。詹姆士是這樣證明宗教信仰是一種真正的選擇:宗教首先在我們面前表現(xiàn)出對于我們來說具有重要選擇的價值,若拒絕信仰,則由于不信仰而失去某個極為重要的善。其次,宗教也是一種強制性的選擇。我們不能依靠仍然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等待出現(xiàn)更多的證據來避免爭執(zhí)。最后,宗教是一種有生命力的選擇,如果我們把宗教看作一種真實的、有生命力的假設,那么宇宙更加完善和更加永恒的方面在我們的宗教中表現(xiàn)為具有個人的形式。
對于我們來說順其自然的生活與我們又有什么關系呢?詹姆士回答:“當人準備放棄自己意志力的時候,人們已經有了一個存在屬于自己更好更高的目標?!闭材肥康脑竿褪窍胍藗兡軌驌碛薪】禈酚^的心態(tài)。樂觀的精神與上帝的信仰是樂觀主義的宗教信仰。宗教真正的價值并不是把信仰的幸福歸因于自然的,因為我們的現(xiàn)實問題是:人不可能超越有限的生命。
三、詹姆士對宗教觀經驗的研究
(一)詹姆士研究宗教經驗的貢獻
對宗教心理學方法的開拓。首先,詹姆士的宗教經驗對心理學宗教化具有肯定的影響。詹姆士相對于制度宗教而言,更關注個人宗教的直接體驗,并將宗教視為發(fā)生于個人內心的事件,對后來的人本心理學與超個人心理學關于心靈統(tǒng)合與個體化的追求都產生了影響。其次,在實用主義者看來,如何判斷某一觀念是否具有有效性就是看其是否具有有用性。詹姆士認為,心理學中的有用的東西則象征著唯意志論和心理學等結構主義理論的巨大差異。通過研究人類包括行為、認知、情緒、意志甚至宗教經驗在內的各個方面,詹姆士也拓展了宗教心理學的研究主題。
(二)詹姆士對其宗教觀的實踐
詹姆士的多元論是對于宗教經驗的分析,也是對神秘主義做出的解釋。他站在經驗主義的立場,對這種神秘直覺給予了很高的價值,并且指出:個人的宗教經驗,源頭和中心是一個神秘的意識狀態(tài),與這個神秘的經驗基礎是主體與現(xiàn)實的直接溝通,就象是感覺一樣的東西。感覺不是知識性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感覺到這種神秘的力量。就像人只有通過視覺功能一樣,才能看見這豐富多彩的世界,人只有通過自己的戀愛,才會感受到戀愛的感覺,知道戀人的心態(tài)。倘若缺少這樣的心境和視覺功能,就不會把戀人的心態(tài)很對的說出來。
四、對詹姆士宗教觀思想的評價
就詹姆士的思想體系而言,“信仰意志”屬于一種過渡性的理論,其結果則是實用主義的真理觀。羅素指出,這種實用主義的真理觀對理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先從詹姆士的真理概念來看,如果說凡有良好效果的信念就是真理的話,那么,我們事先必須知道什么是好的以及其效果。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是真的,可這樣一來,其結果的復雜性就變得很難想象了。根據詹姆士的邏輯,“估計是真的”等于說“效果是好的”;如果估計是真的,效果必須是好的……如此循環(huán),沒完沒了,這種邏輯顯然行不通。
大部分的批評者覺得,意志論不能為信徒提供充分的證據,更不能說明其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因它缺少了宗教那種具有能夠超脫與神圣的特殊性。無論哪一種真正的宗教意味著“無條件承諾奉獻”是超越世俗的價值觀和全心全意的對真理的尋求與對現(xiàn)實的渴望。但是詹姆士認為這種信仰選擇就像“一場人生賭注”一樣,能否下注就取決于當事人能否正確權衡利益的結果。這樣,如果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信仰者,就需要具備“賭徒”的素質了,而且還要扮演好“善于利益權衡的現(xiàn)代商人”的角色。
參 考 文 獻:
[1]威廉·詹姆士. 實用主義[M]. 商務印書館. 1981.
[2]愛彌爾·涂爾干. 渠東.實用主義與社會學[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3]趙林. 西方宗教文化[M].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5.
[4]崔暉. 威廉詹姆士的宗教觀——形而上學和宗教的實用主義解讀[D]. 2004,
作者簡介:
王美玲,女,(1986—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牡丹江師范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
王玉,女,(1989— ),河北省秦皇島市人,牡丹江師范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