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
摘要:內蒙古大中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書記溝鐵礦地理位置在包頭市北偏西,距包頭市約80km,位于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小佘太鄉(xiāng)境內。礦區(qū)有大中公路與包頭市相通,交通便利。書記溝鐵礦礦區(qū)地處內蒙地軸的中部,產于五臺區(qū)地層角閃巖段含礦層,礦區(qū)以斷裂構造為主,由于斷裂構造作用,形成Ⅰ、Ⅱ、Ⅲ、Ⅳ異常4個異常區(qū)(礦體)。
關鍵詞: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
一、書記溝鐵礦基本情況
書記溝鐵礦設計生產規(guī)模230萬噸/年,2013年實際采礦能力為145萬噸。礦山總服務年限為17.6年。礦山累計查明資源量8820.73萬噸,截至2013年底保有資源量7368.61萬噸。礦山開采方式地下開采,主要采用無底柱分段崩落采礦法。設計的采礦回采率為85%,貧化率為20%,選礦回收率為84%。礦山采用豎井開拓,礦床開采的總順序為自上而下后退式回采。
二、書記溝鐵礦改進采礦方法的背景
無底柱分段崩落采礦法必然導致地表塌陷,經過近十年的生產,現(xiàn)礦區(qū)內地表已出現(xiàn)兩個塌陷坑,而礦體地表為耕地及季節(jié)性河流,地表塌陷將導致耕地破壞和季節(jié)性河流灌入井下。同時,無底柱分段崩落采礦法必然導致礦石損失率、貧化率偏大,使礦山長期經濟效益下降,服務年限縮短。根據國內外大量礦山的生產實際證明,在礦體賦存狀況及開采技術條件合理的條件下,該方法損失貧化均達到20%以上,若礦體賦存條件不適合該方法,礦石損失貧化指標還將進一步加大,從而使開采技術經濟指標進一步惡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內蒙古大中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與長沙礦山研究院合作,于2013年開始在Ⅲ、Ⅳ異常區(qū)(礦體)1200m中段以下采用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進行采礦。
三、采用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的重要意義:
㈠ 有效保護礦區(qū)地表及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
可對采空區(qū)提供有效的支撐,防止采場上下盤圍巖及頂板的冒落,從而有效保護礦區(qū)地表及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
㈡ 可顯著降低礦石損失貧化,從而提高礦床開采的近期及長期整體效益。
高質量的充填體可為采礦提供良好的條件,從而使礦石損失貧化降低至10%以下。對書記溝鐵礦而言,利用充填法礦石開采回采率可達93.47%,損失率6.53%,相對于無底柱分段崩落法,可多回收礦石約400萬噸,延長礦山服務年限2年,價值超過10億元。礦石貧化率降低至10%,可使出礦品位從目前的30%提高至34%,按年產礦石230萬噸計算,可多產出鐵精粉11.08萬噸(按選礦回收率80%、鐵精粉品位66.4%計算),增加產值7756萬元(按鐵精粉價格700元/噸計算)。如書記溝鐵礦全部采用充填采礦法,年充填總成本5193.4萬元,年增產值扣除充填成本后仍可盈利2562.6萬元。
㈢ 可大幅度較少尾礦排放,降低尾礦庫庫容。
充填采礦法可將大量尾砂充填于井下。對書記溝鐵礦而言,采用充填采礦法年產礦石量230萬噸,入選礦石品位34%,年產鐵精粉81.93萬噸,選礦比為2.44,年產尾砂總量為118.07萬噸(另干拋尾礦約30萬噸),年充填用尾砂總量87.96萬噸(平均單位充填體消耗尾砂1.35t/m3),年排放尾砂量30.11萬噸,尾砂充填利用率74.5%。大部分尾砂充填于井下,可顯著降低尾礦庫容量。
㈣ 高質量充填有利于控制采場地壓,保證采礦作業(yè)的順利進行。
四、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的原理和創(chuàng)新點
㈠ 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的原理
將厚大礦體劃分成階段,于階段下部布置采場底部結構進行出礦,于階段上部布置鑿巖硐室,在硐室內鉆鑿大直徑深孔,采用VCR法或側向崩礦法拉槽和爆破。礦房回采結束后,采空區(qū)采用膠結充填,礦柱回采結束后,采空區(qū)采用加少量膠結料的非膠結充填料充填。階段之間不布置其它采切工程,所有采切工程集中在中段內布置。
㈡ 創(chuàng)新點
1、兼有空場法生產能力大和充填法回收率高及保護地表的優(yōu)點,克服了分層充填繁雜的作業(yè)循環(huán)的缺點。
2、采用大孔爆破,大型鏟運機出礦,裝備水平高,生產能力大,采礦效率高,有利于保證產量均衡和大規(guī)模生產。
3、回采與充填工作互不干擾,制約關系較分層、分段充填法少。
4、一次充填量大,有利于使用低標號充填料充填,充填成本相對較低。
5、在中段之間不需增布采準工程,采準工程少。
6、采用大型設備鑿巖,其爆破效率相對較高。
7、由于作業(yè)集中于鑿巖硐室和出礦水平進行,便于生產集中組織管理。
五、存在的問題
㈠ 技術風險 :由于采用嗣后充填,對于個別巖石極不穩(wěn)固的礦塊,空區(qū)暴露長,可能造成礦柱和上部礦塊塌冒,從而可能造成大量礦石損失。
㈡ 市場風險 :充填采礦方法雖然能取得較大的社會經濟意義,但由于充填系統(tǒng)及運營的投入,增加了原礦成本22.58元/噸,使得產品的銷售價格競爭力下降。
六、總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隨著采礦工藝技術的改進,巖石力學研究的深入和礦山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在礦巖穩(wěn)固性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場結構參數(shù)普遍向著高階段、大跨度的方向發(fā)展,以減少采準工程量和采礦作業(yè)工序,提高采場單位面積產量和采場綜合生產能力。
內蒙古大中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在書記溝鐵礦采用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在爭取得更大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響應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政策號召,努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水平,有效解決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相信大中書記溝鐵礦的成功做法會在巴彥淖爾市礦山開采行業(yè)中起到顯著的表率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