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堯
上海以2400萬常住人口雄踞中國第一大都市,也是全球總人口排在前列的國際化大都市。國內習慣把“北上廣深”排在一線城市的第一方陣,長期以來,這四個城市的樓市動向一直引人關注。去年以來,全國不少二三線城市房價和地價跌幅很大,而這四個城市目前新開樓盤依然保持上漲態(tài)勢,樓市“倒春寒”似乎避開了特大城市,這其中有什么玄機?帶著這個問題,本刊記者日前專訪了上海大學經(jīng)濟學院院長沈瑤教授。
樓房甩賣加劇“倒春寒”
關于樓市往下走的一些負面消息最近有不少,其中包括亞洲首富李嘉誠父子甩賣大陸房產、大陸富豪大量轉投海外富國房地產、溫州部分市中心樓盤價格降至原價的一半,北京五一樓市成交量創(chuàng)6年來最低等等,類似的消息今后可能會更多。沈瑤認為這些消息是市場釋放的一些信號,表明房產投資者對中國樓市的投資正在變得更加理性。
“關于住房降價甩賣,其中有很多復雜的原因,其中一些城區(qū)中心房產的低價出售有很大一部分與即將啟動的《不動產登記條例》有關?!鄙颥幷f,關于不動產登記這個政策的出臺實際上已經(jīng)醞釀了五六年了,他介紹說,我國的住房體制改革是從1994年開始的,這也是我國房地產市場化的最早階段,第一批投身樓市的投資客們充分利用中國樓市罕見的高回報率,幾經(jīng)轉手,多次倒騰房子,有的成為手握多處房源的富人。
還有一些人群,可能是利用了手中的權力,在灰色地帶接受了一些黑色交易,也成為擁有多處房產的隱性豪富。對于這些人群而言,《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實施將會對他們擁有的財產帶來巨大的心理恐慌,所以一旦樓市有些風吹草動,他們就會選擇甩賣,這也從客觀上加劇了當前樓市“倒春寒”的現(xiàn)象。
政府不出面救市是對的
沈瑤認為,現(xiàn)在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xiàn)價量齊跌的狀況,這是與前些年房地產市場過量開發(fā)有關系的,與2009年不同的是,現(xiàn)在中央政府沒有采取救市的舉措,反而自去年以來加大了銀行信貸緊縮的力度,貸款利率上浮,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壓房價的作用,同時也能遏止地方政府的造城運動,一些資質較差的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在目前這種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也會被擠出。
盡管樓市整體不景氣,但是政府并沒有出面救市,沈瑤說,這是使這個行業(yè)真正回歸市場的正確做法,之前一些地方政府以“城市開發(fā)”的名義干預城市建設,推高城市房價,拉大房地產在GDP中的比重,造成了泡沫經(jīng)濟的假象,“那才是違背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錯誤做法?!鄙颥幗又治稣f:自進入新世紀以來,房地產作為國民經(jīng)濟支柱產業(yè)的功能被無限放大,在財稅政策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灶吃飯,通過賣地造城推高房價成了地方政府獲取利益的基本途徑,土地財政的比例過高,幾乎成了地方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收入來源。
在房地產開發(fā)上政府的強勢作為和開發(fā)商不計后果的投入違背了市場規(guī)律,也造成了很多的“鬼城”?!斑@種情況在上海也存在,主要的表現(xiàn)是不少住宅小區(qū)入住率低”,沈瑤說。
新型城鎮(zhèn)化或能止“倒春寒”
沈瑤指出,面對樓市持續(xù)下行的趨勢,政府不出面不救市不等于永遠不救,“畢竟房地產是一條很長的產業(yè)鏈,如果長期對這一行業(yè)保持高壓態(tài)勢,會給就業(yè)和民生問題帶來嚴重的影響。治大國如烹小鮮,房地產調控,一方面政府要采取高壓政策在投資和價格層面形成‘下行的態(tài)勢,但是另一方面也要采用市場化的手段力促樓市的健康成長,防止樓市的全面崩盤,防止出現(xiàn)像美國次貸危機那樣不可收拾的局面?!鄙颥幷J為,要做到這一點,中央正在推動的新型城鎮(zhèn)化做法值得期待。他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幾千年中基本就是一個農業(yè)社會,農民是中國社會的主要階層,廣大的農村是支撐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堅實后盾。只有理順了農業(yè)、農村、農民和城鎮(zhèn)的關系,才能真正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
“我舉個例子,上海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請鐘點工幫助打掃家里的衛(wèi)生,常來我家的阿姨是重慶萬縣人,她和幾個老鄉(xiāng)從重慶農村來上海打工好幾年了。因為地區(qū)差別的原因,她們在上海的收入高過家鄉(xiāng),但是家里目前的積蓄不足以支持她們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買房。去年,她們幾個老鄉(xiāng)回老家過年,了解到老家的縣城也在開發(fā)商品房,且價格在她們能承受的范圍之內,幾個人一合計,就分別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子。據(jù)阿姨說,這種情況在她們那很普遍?!鄙颥幏治稣f,從這些進城務工者自身看,她們分流了農村富余的勞動力,同時老家的土地還在,老房子還在,她們還是可以回去的,她們的孩子如果需要在縣城里謀生,至少有了自己的不動產;從地方政府看,開發(fā)縣城的房地產有實實在在的需求支撐,同時可以拉動本地的消費和就業(yè);從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看,又能保證相對低廉的勞動力資源。
“所以,所謂的新型城鎮(zhèn)化,就是農民離家不離地,她們不但有農村的固定資產,同時又有增值的城鎮(zhèn)資產,還能在大城市自由地就業(yè),可以說這也是新型城鎮(zhèn)化很有代表性的一種基本模式?!鄙颥幗又忉屨f,出現(xiàn)這種局面的前提是地方政府在這個戰(zhàn)略推進過程中要做科學的論證,新型城鎮(zhèn)化必須以市場化為目標展開,切忌政府這只手伸得過長。只有這樣才能抑制房產泡沫的再生,同時又能滿足市場真正的需求。
上海房價還有上漲空間
關于樓市“倒春寒”的說法,沈瑤結合上海的情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像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目前新房每平米三萬元的樓盤比比皆是。以香港為例,香港樓市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總體一直走低,但是核心區(qū)維多利亞灣一帶的房價一直在漲,現(xiàn)在就是最便宜的“牙簽樓”房子都到了每平方米30萬元以上的天價。上海作為中國沿海最發(fā)達地區(qū)的特大城市,目前尚處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上海樓市的均價遠沒有封頂,不存在房價下行的可能?!霸谶@樣的形勢下,我鼓勵學院里年輕教師:你們不要觀望和等待,該買的時候還是要抓緊買房子?!鄙颥幷f,雖然上海本地居民的住房需求已基本滿足,但是上海的人口“虹吸效應”依舊,每年平均有30萬大學畢業(yè)生落戶上海就業(yè),加上其它的外地就職者,“新上海人”在不斷增加,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討論時說,他2007年在上海工作期間,上海的常住人口是1700多萬,現(xiàn)在上海已經(jīng)有2400萬人口,5年中增加了好幾百萬人口。預計這樣的人口增長速度還會持續(xù)幾年。
人口增長的一個必然后果是城市建設“攤大餅”,向西是昆山,向南是嘉善,加上上海本地的閔行、青浦、松江等郊縣,上海已然是一個大上海了。好在這些年上海地鐵發(fā)展很快,很多“新上海人”還是能買得起價格相對低廉的郊縣房產,也不會影響他們在上海就業(yè),“至少目前上海還不存在樓房過量的問題,房子造得再多還是會有人買,甚至按照現(xiàn)在的人口增長速度,上海周邊的房產再過5年可能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鄙颥幷f。
沈瑤認為上海樓市的持續(xù)火爆是與上海的發(fā)展同步的,無論是哪個階層的外地人到上海,首要的肯定是解決住的問題,安居才能樂業(yè),如果是自住房,這些“新上海人”就有購房的沖動和需求;如果是租房,另一撥投資客就有購房出租的理由和盈利空間。
當然上海的發(fā)展也不可能是無限制的,如果人口總是處于增長之中,交通擁堵、環(huán)境變差這些現(xiàn)象就會進一步加劇。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像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根本就不是擔心樓市的“倒春寒”問題,而是如何進一步控制城市的發(fā)展速度,抑制房地產的過度開發(fā)的問題,因為,一個大餅是不能無限制地攤開去的。
那么上海樓市什么時候才能停止上漲呢?沈瑤認為關鍵取決于家庭結構變化導致的剛性需求降低,據(jù)他的分析,上海改革開放以來開始奮斗的這一代人,目前剛好是50至60歲這一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上海人現(xiàn)在基本上擁有一至兩套的住房,因為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孩子成婚后雙方加起來至少有3至4套房子,等到孫輩長大后,他們就基本沒有住房的需求了,“這種情況可能會在20年以后出現(xiàn),到那時,城市居民對住房的需求就沒有今天強烈了,而那時上海的發(fā)展速度也會放緩,所以我認為上海房價真正的拐點會是在2030年左右出現(xiàn)?!鄙颥幾詈笳f。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