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玉
摘 要:該文介紹了小麥-夏秋花椰菜-薹蒜連茬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麥;花椰菜;薹蒜;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504.8 文獻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4-62-02
1 茬口安排及品種選擇
1.1 茬口安排 小麥于10月上旬播種,翌年6月上旬收獲。小麥?zhǔn)斋@后,7月初開始移栽夏秋花椰菜,9月中上旬收獲?;ㄒ耸斋@完畢,于秋分前后開始播種薹蒜,翌年5月10日左右薹蒜蒜頭開始收獲。
1.2 品種選擇 小麥品種宜選擇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抗逆性強的淮麥30;花椰菜應(yīng)選擇生長速度快、株形大、耐熱、耐濕、品質(zhì)佳、商品性好、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慶松65為主;薹蒜選擇早熟、生長速度快、休眠期短、耐寒、抗病、抽薹早而齊、產(chǎn)量高、薹蒜品質(zhì)佳、商品性好的峨眉豐早。
2 3種作物的連茬栽培技術(shù)
2.1 小麥栽培技術(shù) 小麥采用精播機精量播種,10月上旬開始播種,播量4~5kg,播前用高巧20mL兌水1kg拌麥種20~25kg,不但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蟲,還能有效減輕蚜蟲對小麥的危害。11月上旬進行冬前麥田化除,12月上旬做好麥田冬前管理,在小麥返青期即翌年2月底每667m2用20%壯豐安40~50mL兌水30kg噴霧控旺防倒,3月上旬開始防治紋枯病,3月下旬視天氣情況結(jié)合澆水追施孕穗肥,667m2追施三元素(15-15-15)復(fù)合肥20kg左右。在孕穗和灌漿初期分別進行藥肥混噴防病蟲(白粉病、赤霉病、蚜蟲)、防干熱風(fēng),促進灌漿結(jié)實。灌漿初期噴施濃度為0.2%的磷酸二氫鉀1次,以提高小麥的千粒重。芒種過后,小麥進入臘熟期,要抓緊時間搶收。
2.2 夏秋花椰菜的栽培技術(shù)
2.2.1 苗床準(zhǔn)備 苗床應(yīng)選擇在地勢高燥陰涼、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塊。每667m2大田需苗床面積5~6m2。在6月初進行夏播育苗,即將進入高溫多雨季節(jié),因此在苗床上方應(yīng)搭建覆蓋無滴膜塑料布和遮陽網(wǎng)的小拱棚以防雨降溫。
2.2.2 營養(yǎng)土的配制 選用3a以上沒有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園土60%,優(yōu)質(zhì)腐熟的農(nóng)家肥、草木灰40%,硫酸鉀三元復(fù)合肥(16-16-16)0.1%攪拌均勻后,過篩去掉坷垃或小石塊制成營養(yǎng)土。
2.2.3 苗床消毒 按每m2苗床用15~30kg的藥土作床面消毒。用8~10g 50%的多菌靈與50%的福美雙等量混合后再與15~30kg的營養(yǎng)土混合均勻,在播種時將2/3的營養(yǎng)土平攤在苗床中,厚度在5cm左右。剩下的1/3營養(yǎng)土用于蓋在種子上面。
2.2.4 種子處理及育苗方式 每667m2大田需播種床面積5~6m2,播種量5g/m2,總需種量25~30g。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拌種可預(yù)防花椰菜黑腐病、菌黑病。播種時先將苗床澆透水,待水滲下后采用行點播的方式播種,行距5cm、粒距3cm,再覆蓋0.5~0.8cm厚度的營養(yǎng)土,上蓋草苫或秸草以降溫保濕。
2.2.5 苗期管理 種子播下后一般4d左右出齊苗,當(dāng)幼苗第1片真葉完全長出后,立即噴施64%的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以預(yù)防猝倒病(噴施過早容易造成燒苗,遲了錯過了最佳預(yù)防期)。苗期一般不追肥,由于夏季高溫,水分蒸發(fā)快,極易出現(xiàn)苗床干裂現(xiàn)象,所以應(yīng)根據(jù)幼苗長勢,在早晚適當(dāng)補充水分,以保證幼苗正常生長。當(dāng)幼苗具有2片真葉時應(yīng)進行倒苗移植,移植床需準(zhǔn)備50~80m2,最好是將幼苗直接移入8cm×8cm的營養(yǎng)缽內(nèi)。然后將栽有幼苗的營養(yǎng)缽放置在事先搭好遮陽網(wǎng)的拱棚內(nèi),一般25d左右,幼苗4~5片真葉時就可進行大田定植。
2.2.6 整地施肥 在前茬小麥?zhǔn)斋@后,結(jié)合整地,每667m2施有機肥4 000~5 000kg硫酸鉀三元(16-16-16)復(fù)合肥35~50kg并撒施3%的辛硫酸顆粒劑2~2.5kg拌細(xì)土50kg防治地下害蟲,并深耕細(xì)耙,深度20cm以上,做到細(xì)、勻、平、實。因花椰菜在大田生長期正值高溫雨季,因其既不耐澇又不耐旱,因此要做成深溝畦進行定植,畦間距110cm畦面寬80cm,溝寬30cm,溝深20cm.畦面整好后在花椰菜定植前,每667m2用33%的施田補乳油100~150mL兌水50kg均勻噴施,可確保一季不生雜草。
2.2.7 定植密度及田間管理 選擇晴天下午或陰天定植。行距60cm,株距50cm,每667m2定植2 500~2 600株,每穴單株,定植后按穴澆水,切記大水漫灌。大水漫灌一是破壞了土壤的通透性,二是容易引起花椰菜軟腐病的發(fā)生,三是天熱容易造成花椰菜葉子的發(fā)黃腐爛。緩苗后開始追肥,追肥的原則是“前促、中控、后攻”,每7~10d 1次,667m2施尿素10kg左右兌水澆施2次。
在花椰菜“扭心”后,每667m2用尿素10kg加硫酸鉀4kg混合后兌水澆施,在此期間每隔3~5d澆一次水,確保畦面濕潤。另外花椰菜對硼、鉬、鈣、鎂等微量元素較敏感,在做好追肥的基礎(chǔ)上,還要進行葉面施肥。將濃度0.3%的硼肥與濃度0.02%的鉬肥混合均勻后進行葉面噴施,隔5~7d再噴施一次。當(dāng)花球有雞蛋大小時再追施一次花肥。每667m2用尿素10kg,硫酸鉀5kg,混合后兌水澆施?;ㄒ耸窍补庾魑?,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合成和積累,促進花球肥大。但在花球肥大期陽光直射會使花球顏色變黃影響花球品質(zhì),故當(dāng)花球長到5~10cm時,應(yīng)將1對心葉對折倒蓋在花球上。
2.2.8 病蟲害防治(1)病害?;ㄒ嗣缙谥饕『τ锈У共?、立枯病。防治方法,要求在做好種子處理和苗床管理的基礎(chǔ)上,猝倒病在發(fā)病初期用64%殺毒礬或72%普力克500~600倍液噴霧防治,立枯病發(fā)病初期用3%甲霜·噁霉靈30g+2粒春雨一號兌水30kg噴霧防治。生長期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黑腐病、軟腐病等。在做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增強花椰菜植株抗病能力的基礎(chǔ)上,除搞好農(nóng)業(yè)綜合防治外,化學(xué)防治的方法是:霜霉病發(fā)病初期每667m2用60%霜冠威60~100g,或68%金雷100~130g,或64%的殺毒礬可濕性粉劑100~130g,兌水30kg噴霧防治,黑腐病、軟腐病在移栽成活后用77%可殺得500倍液或47%加瑞農(nóng)800倍液或667m2用20%噻菌酮75~100g兌水30kg噴霧防治。(2)蟲害。主要蟲害有蚜蟲、菜青蟲和小菜蛾。防治蚜蟲每667㎡用25%的吡呀酮10g,或功夫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菜青蟲,每667m2用12%甲維蟲螨腈6~8mL兌水30kg噴霧防治,或用2.5%的功夫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小菜蛾每667m2用1.8%的阿維菌素30~40g兌水30kg噴霧防治,或用2.5%的菜喜懸浮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病害蟲的藥劑要注意交替使用,一般間隔7d左右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3次。最后一次用藥要嚴(yán)格遵守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endprint
2.3 薹蒜的栽培技術(shù)
2.3.1 整地施肥 在前茬花椰菜收獲后,因薹蒜的播期臨近,要立即整地,施足底肥。薹蒜根系入土淺,要求表土營養(yǎng)豐富,種植薹蒜需要覆蓋地膜對以后追肥 造成不便,因此在肥料運籌上要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在耕地前一般每667m2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3 000~4 000kg,大蒜專用肥或三元(16-16-16)復(fù)合肥40kg左右。肥料要盡量撒施均勻,用旋耕機連耙2遍,做到上松下實。
2.3.2 蒜種處理 播種前首先要對蒜種進行藥劑處理。具體做法是,播種前1d用大蒜專用種衣劑高巧(60%的吡蟲啉懸浮劑)40mL,分別加入產(chǎn)品配套助劑55%氧化鋅15mL,加水1 000mL,配成包衣液加入小型噴霧器內(nèi)。稱取100kg蒜瓣放在塑料薄膜上,均勻噴灑包衣液,拌勻后堆悶1~2d,攤開晾干備種。用高巧包衣液處理過的薹蒜,控制根蛆的效果達(dá)100%,使其苗齊、苗壯,另外還能刺激薹蒜根系生長,提高蒜薹及薹蒜的品質(zhì)產(chǎn)量。
2.3.3 適期播種 沛縣地區(qū)薹蒜的最佳播期為秋分前后。播種過早,薹蒜因休眠和高溫影響,反而出苗緩慢,甚至還會造成蒜瓣腐爛;播種過遲,冬前不能形成壯苗,就不能安全越冬。蒜種的用量,每667m2需優(yōu)質(zhì)蒜瓣100~150kg播種前先用耬耙耬出溝距20cm,溝深3~4cm的播種溝,然后將蒜瓣直立,蒜芽朝上,蒜根朝下,均勻擺放在播種溝內(nèi),株距5~6cm。播后將溝用土覆平,覆土厚度1.5~2cm,為保住墑情,要用腳順壟踏實。再視天氣情況,澆1次水。為防止草害,播后5d內(nèi)每667m2用33%的施田補乳油100~150mL兌水40kg均勻噴施,可確保薹蒜1季不受雜草危害。
2.3.4 田間管理 播后7d左右就可出齊苗。由于苔蒜是耐低溫植物,一般在霜降前7d左右,即10月15日左右開始覆地膜,地膜覆好后須人工及時破膜,將蒜苗引出膜外。冬季蒜苗一般沒有病蟲害。進入1月份,蒜苗一般會出現(xiàn)葉尖發(fā)黃現(xiàn)象??稍?月25日左右,每667m2追施尿素10kg。2月份薹蒜種瓣內(nèi)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逐漸消耗殆盡,花芽和鱗芽開始分化,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對肥水的要求顯著增加,在2月初結(jié)合澆灌返青水,每667m2追施尿素15㎏左右,以促進蒜薹迅速生長和鱗莖膨大。3月20日左右,可噴施薹蒜抽薹劑,蒜薹抽苔前半個月左右,再澆1次水,以促進抽苔,提高蒜苔產(chǎn)量。
2.3.5 病害蟲防治 用高巧處理過的薹蒜在其生長期一般不需要防治地蛆,蚜蟲和病毒病。其主要病害是軟腐病和葉枯病等。軟腐病在2~3月一般交替噴施40%的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80%的代森錳鋅400~600倍液就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對于葉枯病,進入4月份,要以預(yù)防為主,在每次降雨過后要及時排水及噴藥。適宜的藥劑主要有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40%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隔7~10d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2.3.6 適時采收 及時采收蒜薹不僅能獲得商品性好的產(chǎn)品,同時還能節(jié)省養(yǎng)分,促進鱗芽迅速膨大。采薹過早降低產(chǎn)量,采薹過遲蒜薹品質(zhì)下降。沛縣地區(qū)采收蒜薹一般在“清明”過后,即4月10日左右,當(dāng)蒜薹露出劍葉15~20cm時開始采收。采苔20d左右,當(dāng)大蒜上部葉變?yōu)榛揖G色,底部葉片枯黃脫落,蒜莖松軟,蒜頭充分膨大后及時收獲。 (責(zé)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