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旭
摘 要:該文主要介紹了夏玉米單產超800kg/667m2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良種選擇、合理施肥、精細整地、科學播種、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收獲等。
關鍵詞: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4-44-02
夏玉米是南陽市僅次于小麥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同時也是重要的飼料和輕工業(yè)以及新能源工業(yè)原料。實踐證明,在南陽市有水澆條件的平原縣(區(qū))的中、高產田,實現(xiàn)玉米單產超800kg/667m2是完全可行的。筆者現(xiàn)將夏玉米單產超800kg/667m2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 良種選擇
選用登海605、登海618、登海661、偉科702、中單9號、中單868、中科1號等具有超高產潛力的品種。
2 合理施肥
實踐證明,生產上直接按目標產量需肥量施用化學肥料,可取得與目標產量接近的實際產量。一般單產800kg/667m2玉米需在上茬作物秸稈全部還田、施有機肥7~9m3/667m2的基礎上,每667m2施純氮16~32kg、五氧化二磷5~12kg、氧化鉀12~32kg、硫酸鋅1kg。
2.1 基肥 上茬作物收獲時留茬高度不超過10cm,秸稈粉碎10cm以下旋耕入土,每667m2均勻撒施秸稈腐熟劑2kg加尿素5kg,以加快還田秸稈腐熟。全部有機肥、30%氮肥、90%磷肥、50%鉀肥、鋅肥旋耕入土。
2.2 種肥 10%氮肥、10%磷肥用種、肥異位播種機隨種子下地。
2.3 穗肥 50%氮肥、50%鉀肥在玉米抽雄前10~15d大喇叭口期施入,有促進子粒灌漿、穗大粒多的良好作用。肥料與玉米苗的距離4~8cm,不要撒到葉子上以免燒葉,并結合封根培土、澆水進行,以使化肥融化入土效果最好。
2.4 粒肥 10%的氮肥在開花吐絲期施入,可增加粒重。
3 精細整地
旋耕2遍,深度20cm,做到土地平整、上虛下實、無明暗坷垃,然后拆小或者打畦。
3.1 拆小 對于滲水性能差的上浸地,應采用拆小方式。小面寬2.4m(等行距可播6行玉米),方向以方便灌排為宜,長度根據(jù)地塊而定,一般為80~120m,小溝寬0.2m、底寬0.2m、深0.2m,若地塊過長可在垂直于小方向開腰溝,做到“小溝、腰溝、地邊溝”三溝相通,以利于灌溉和排水。
3.2 打畦 對于滲水性能好的田塊,應采用打畦的方式。畦寬3.6m(等行距可播9行玉米),畦埂底寬0.2m、高度>0.2m,方向以便于灌溉為宜,長度不超過40m,若地塊過長應在垂直于畦長方向留0.4m操作走道(或開挖灌水溝)。做到畦面平整,土壤細碎、畦埂順直,以利于澆水均勻、不沖不淤。
4 科學播種
4.1 適宜播期 6月5日前最佳,最遲不超過6月15日。
4.2 播種規(guī)格 等行距單株留苗:行距40cm,株距33~36cm。寬窄行單株留苗:寬行80cm、窄行40cm,株距22~24cm。寬窄行雙株留苗:寬行80cm、窄行40cm,株距44~48cm。
4.3 播種量 每667m2播種量為2.5~3kg,播深3~5cm,播種時應盡量做到深淺一致、行距一致、株距一致、覆土一致、鎮(zhèn)壓一致。注意種、肥不能接觸,以免燒種。
5 及時灌排
玉米出苗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0%,拔節(jié)孕穗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80%,抽穗開花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80%。玉米灌溉關鍵要做到以下2點:一是播種時足墑,出全苗,底墑不足時播后要澆蒙頭水;二是大喇叭口期后若田間持水量不足80%時,要澆好“三水”,即大喇叭口水、抽穗水、灌漿水,確保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提高灌漿強度。而玉米苗期耐旱怕澇,只要不嚴重干旱,一般不需澆水。整個生育期遇澇應及時排水。
6 化學調控
在玉米7~13片可見葉時,每667m2用國光“矮豐”(30%胺鮮·乙烯利)25mL兌水15~30kg葉面噴霧;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m2用縮節(jié)胺(或助壯素)20~30mL兌水40kg葉面噴施。注意一定要選擇(下轉48頁)(上接44頁)晴天無風下午3:00以后噴藥。
7 病蟲草害防治
7.1 蟲害防治 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可用48%毒死蜱乳油200mL/667m2拌細沙土20~25kg,或50%辛硫磷乳劑200mL/667m2拌細沙土20~25kg,在耙地前撒在地面耙入地中。使用包衣種子,播前曬種1~2d。苗期防治薊馬、粘蟲等,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 500倍液噴灑。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期玉米蟲株率為10%時,每667m2用1.5%辛硫磷顆粒劑0.5kg加細砂9kg,每株1.5~2g丟心葉,在吐絲期玉米螟蟲株率為20%時,用50%敵敵畏乳油600~800倍液涂抹果穗花絲莖部。防治玉米蚜蟲,可在玉米心葉期有蚜株率達50%,蚜量達2 000頭/100株以上時用10%蚍蟲林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在玉米吐絲期雄穗蚜蟲穗率40%以上時,用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灑雄穗。
7.2 病害防治 玉米病毒?。òㄈ~病、粗縮病)主要靠昆蟲(蚜蟲、灰飛虱)傳播,可在玉米7葉期前噴灑2.5%撲虱蚜乳油1 000倍液,每隔6~7d噴1次,連噴2~3次,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葉面噴霧,危害嚴重時,可每隔7d重噴1次,連噴2~3次。玉米銹病的防治,可在發(fā)病初期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10d左右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7.3 化學除草 播后芽前每667m2用40%乙阿合劑乳油200mL,或50%乙草胺乳油100mL,或50%丁阿合劑乳油300mL兌水50kg于玉米播種后噴霧于地表,封閉除草。玉米出苗后3~5葉期,每667m2用4%煙嘧磺隆乳油60mL加38%莠去津100mL,或4%煙嘧磺隆60mL加72%的2,4-D丁酯乳油20mL,兌水30kg噴霧。
8 加強田間管理
8.1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一般缺1~2穴可在鄰處留雙苗,缺苗多時進行補苗。補苗提倡移苗補栽,在玉米3~4片葉時帶土移栽補苗,補苗后施水肥1~2次,夏玉米不提倡補種。在5片可見葉時應及時分次間苗,間苗原則為“間密留稀、間小留大、間弱留強”。在6~7片可見葉時定苗,定苗時要多留計劃密度的5%左右,在其后的田間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8.2 穗期管理 及早拔除小株、弱株,以提高群體質量。穗期一般中耕1~2次,拔節(jié)至小喇叭口期應深中耕,以促進根系發(fā)育,擴大根系吸收范圍,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淺,以保根蓄墑。結合中耕及時施肥、澆水排澇。
8.3 花粒期管理 第一次去雄應在雄穗從頂葉抽出1/3~1/2時,隔1行去1行或隔1株去1株,去雄株數(shù)不超過全田株數(shù)的1/2,最好將病弱株的雄穗去掉以節(jié)省養(yǎng)分、減少蟲害,地邊、地頭不要去雄以利于邊際玉米雌穗授粉。第二次在授粉結束后去掉所余雄穗,去雄時不要損傷頂端葉片。人工輔助授粉可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玉米雄穗大量散粉時進行,方法是搖動植株、人工拉繩或先采粉爾后授到花絲上。超高產玉米攻粒肥應當予以重視,一般在雌穗吐絲前后施入尿素等速效性氮肥,可以明顯起到提高粒重的作用。
9 適時收獲
玉米收獲應于籽粒乳線消失、基部黑色層出現(xiàn)時進行,時間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若用機械收獲則要把損失率控制在0.1%以下。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