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恩主
在西藏阿里工作的時候,旺姆是我在地委宣傳部工作的同事,一個年輕漂亮的藏族姑娘。收到她的婚禮請柬,我自然是很高興的。況且對于藏式婚禮是什么樣子,我一直很是好奇。
婚禮在酒店舉行,我和宣傳部的加央副部長坐在一起,等待新娘的到來。加央說,“農(nóng)牧區(qū)百姓結婚很講究,特別是迎親儀式很隆重,很熱鬧?!?/p>
據(jù)加央講,迎親時,新郎不出門,男方選派十幾個人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人數(shù)最少兩人,并且人數(shù)要成雙。迎娶新娘的馬打扮考究,其顏色需與新娘屬相相吻合,而且必須是懷孕的母馬,以預祝新娘早日懷孕,早得貴子。
在進入新娘家以前,男女雙方都派出機智、靈活、能歌善唱、嗓音高亢洪亮的人進行斗唱,以增加迎親的氣氛,男方斗唱贏上百首歌,過80道關卡才能最終進入新娘家門,男方隨之將整套漂亮的服裝(從帽子到鞋子含錦緞的羔羊皮披風)以及裝飾品(拜熱、甘瓊、巴達、吉庫、納玉、臥勒塔、噶烏、色杰還有琥珀項鏈、珊瑚項鏈、珍珠項鏈等)送給新娘。待新娘換上新裝,佩戴完裝飾品離開娘家時,新娘家要舉行招財進寶儀式,由法師手持五色彩箭(婚禮活動中習慣使用的一枝系有五彩哈達、小銅鏡、璁玉、綠松石、貝殼,珊瑚珠等,頂部為一根銳利的小鐵箭),新娘父親或兄長手拿羊前腿,高聲叫喊“招財吆!招寶吆!請不要帶走我家的財氣和福分”反復多次,直至新娘遠離。
迎親隊伍返程時,要求一名屬相好、父母在世、相貌堂堂、能歌善唱的人領隊,身穿紫紅袍,騎紫紅馬,后面依次是迎親代表、新娘和女伴、隨同前來的親朋好友。迎親隊伍在途中如遇背水、背柴禾等被視為是吉利的象征,應立即下馬敬獻哈達;若遇抬病人、倒垃圾或背空筐者會被視為不吉利。
“不吉利怎么辦?”我好奇地問。
“沒關系。如果遇到不吉之物,可以在結婚后請喇嘛念經(jīng)消災。”加央笑著說。
我們正聊得起勁,突然聽見有人喊:“新娘進來了?!惫唬履?、新郎從人群的中間走進來。臺上的人站起來開始唱歌,唱的自然是藏語的歌曲,卻不似以前聽過的激烈的曲調(diào),而是柔和舒緩似情人細語般的呢喃。
柔美的調(diào)子把人們一下子拉進溫馨而甜蜜的氛圍。歌聲中,新郎、新娘手挽手,莊重而幸福地走向主位。他們后邊是伴郎、伴娘和雙方的父母,一群人來到主位上坐定。新娘、新郎坐在中間,身著華麗藏式服裝的婦女上臺為他們斟上酥油茶。道吉祥(即司儀,藏語的叫法)向大家介紹新郎、新娘,并把他們的結婚證宣讀一遍,隨后便宣布結婚儀式正式開始。
道吉祥一說完,臺子上的兩個人又開始唱歌,新娘、新郎交換信物,給彼此戴上象征自己堅貞的戒指,雙方父母也為兒女送上祝福。
這時,男女雙方的親戚各派出一名代表為來賓獻歌,歌曲歡快熱烈,滿是喜慶的味道。唱完歌,便進入給客人敬酒的環(huán)節(jié)。
我這時才注意到,旁邊已經(jīng)站了8位年輕的婦女,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央子(酒杯),大小不一,聽說最大的可以裝三大瓶啤酒。加央告訴我,這些婦女的選擇是很有講究的,必須是結過婚、有小孩的,而且都很漂亮。道吉祥剛說完“敬酒”,她們便從前面依次走到最后邊,每人負責一排,從左到右開始給客人敬酒。
雖然是敬酒,但這8位婦女卻是滴酒不沾的??腿擞械慕舆^遞到面前的央子,痛快地一飲而盡;也有些故意為難,必須讓她們唱歌才肯喝。她們也不扭捏,痛痛快快地高歌一曲。那些歌曲她們都是順手拈來,歌喉亮麗,唱著唱著便有很多賓客興高采烈地跟著唱,氣氛相當熱烈。
婚禮還有一個來賓給新郎、新娘獻彩禮的環(huán)節(jié),每次一般都是兩個人,一個人捧著哈達,另一個人拿著紅包,上臺送給新郎或者新娘。我們是作為旺姆的親朋出席的,紅包自然是給了美麗的新娘。
獻完哈達,新郎、新娘從主位上下來,給來賓敬酒。敬完酒,大家仍然沒有一絲散去的意思,熱熱鬧鬧地唱起了歌,甚至挪了桌子,圍在一塊跳起了鍋莊。
我聽著歌兒,跳著并不熟悉的舞步,在心里默默地為新人祝福,祝福阿里,祝福新郎新娘的快樂與熱情能世代流傳,祝愿阿里人民的生活過得更加幸福安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