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傳飛
胃癌急性穿孔多發(fā)于胃癌晚期患者中,常伴隨重型急腹痛、腹腔感染,不僅發(fā)病急、發(fā)展快,且治療難度大,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及早診斷、合理治療對提升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生命質量、延長存活期十分關鍵[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6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10年1月~2012年1月遼寧省丹東市第一醫(yī)院收治的6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經(jīng)病理學證實,臨床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壓痛、反跳痛等病狀表現(xiàn),按臨床術式將患者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n=30)。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1~77歲,平均(63.50±1.61)歲;誘因:鋇餐檢查5例,胃鏡檢查7例,洗胃3例,飲酒或飽餐13例,誘因不明2例;彌漫全腹者9例,電解質異常3例,膈下游離氣體11例,并發(fā)中毒性休克7例。實驗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 52~76 歲,平均(63.52±1.60)歲;誘因:鋇餐檢查 6 例,胃鏡檢查8例,洗胃2例,飲酒或飽餐11例,誘因不明3例;彌漫全腹者10例,電解質異常3例,膈下游離氣體12例,并發(fā)中毒性休克5例。2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誘因及病狀表現(xiàn)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30例行常規(guī)開腹胃穿孔修補術。實驗組30例行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具體方法:全麻,平躺,于腹腔鏡下徹底清除腹部膿液及消化物,并行腹部探測,經(jīng)絲線從穿孔處兩側向中間實施縫合修補。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療效、術后生活質量與生存狀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 療效評價標準分為痊愈、顯效及有效、無效。痊愈:病狀消失,機體康復,住院時間≤1周;顯效:病狀改善顯著,術后無膈下感染等并發(fā)癥,住院≤1周;有效:病狀有所改善,術后無膈下感染等并發(fā)癥,住院≤2周;無效:不符合以上標準。生活質量評分由本院自制量表進行評價,內容包括食欲、疼痛癥狀、不良反應、睡眠及日常生活等,共5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實驗組:痊愈14例,顯效9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28例。對照組:痊愈9例,顯效8例,有效6例,無效7例,總有效23例。實驗組總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術后生活質量評分 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2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術前 術后實驗組 30 34.7±5.5 48.9±0.5a對照組 30 34.6±6.5 36.5±0.4
2.3 生存狀況 實驗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隨訪3年內生存狀況對比[n(%)]
胃癌急性穿孔屬于一種少見的晚期胃癌重型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特征具有季節(jié)性,通常冬季發(fā)病率較高[2]。有報道顯示,在全部胃癌患者中,發(fā)生急性穿孔的占3%~6%[3]。胃癌急性穿孔的發(fā)病機制與潰瘍性惡性病變密切相關。有研究顯示,鋇餐檢查、飲食不規(guī)律、胃腔充氣等可增大胃腔壓力的因素均屬于胃癌急性穿孔的誘因,因此,必須加強對上述因素的控制,以降低病變穿孔發(fā)生率[4]。經(jīng)長期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在胃癌急性穿孔的患病人群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該病具有發(fā)病急、惡化快、預后差、死亡率高等特點,術前診斷難度大,治療較為棘手,對患者生命健康威脅極大[5]?;诖?,必須了解對患者生存期可造成影響的手術期相關因素,以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延長患者存活期。
在臨床中,大部分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屬于胃癌病程末期,機體狀況較差,臨床表現(xiàn)為免疫功能下降、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多采用單純穿孔修補術、姑息性切除術、胃癌根治術等方法治療,但具有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等缺點[5]。以往認為對胃癌急性穿孔患者采用單純的穿孔修補術即可取得理想療效,但大量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此種療法效果往往較差[6]。有研究顯示,采用常規(guī)穿孔修補術治療胃癌急性穿孔,存活率較低[7-8]。在本研究中,隨訪1~3年,對照組1年存活率、3年存活率均顯著低于實驗組(P<0.05)。
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推廣應用,腹腔鏡下修補術的出現(xiàn)彌補了傳統(tǒng)術式的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等缺陷,其優(yōu)勢在于術后恢復快、切口小、并發(fā)癥少、適應性廣(難以確診者,可行腹腔鏡下探查)等,對增強患者療效、提高生活質量極其有益。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共28例治療總有效,對照組共23例治療總有效,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實驗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治療胃癌急性穿孔具有顯著療效。
由于胃癌急性穿孔早期病狀與消化性潰瘍穿孔類似,臨床均表現(xiàn)為彌漫性腹膜炎,故鑒別診斷難度較大。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有上腹隱痛、體質量降低、食欲不振等原因不明的病狀表現(xiàn)。(2)既往存在消化性潰瘍病狀或消化性潰瘍病史。(3)年齡在45歲以上的男性患者。(4)B超、CT檢查顯示,有腹腔轉移病灶。如患者有上述情況,當及時行病理學檢查。
總之,盡早診斷、及時治療及合適的手術方式是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長的關鍵因素,為了延長此類患者的存活期,不宜選用常規(guī)的胃穿孔修補術,可采用腹腔下胃穿孔修補術治療。
[1] 趙占吉,王國良,李軒.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療(附68例報道)[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8,33(7):123-125.
[2] 杜全順.胃癌急性穿孔手術治療臨床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3,12(21):69-71.
[3] 王寶太,郝民安.胃癌急性穿孔手術治療34例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0,22(12):78-80.
[4] 黃福生.胃癌急性穿孔52例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2,34(8):116-118.
[5] 姚遠,李大勇,羅傳瑜.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診治探討[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8):99-100.
[6] 張孝海.胃癌急性穿孔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2,20(11):143-145.
[7] 王曉科,郭銳,蔡嘯.胃癌急性穿孔手術治療臨床探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4):155-157.
[8] 董艷軍,吳強.胃癌急性穿孔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2011,6(1):55-5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