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金,黃承沐,張耿苗,吳春艷,陳 義,唐 旭,李 艷*
(1.浙江省種植業(yè)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2.諸暨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諸暨 311800;3.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環(huán)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諸暨市標準農田地力提升狀況及技術措施
陳紅金1,黃承沐2,張耿苗2,吳春艷3,陳 義3,唐 旭3,李 艷3*
(1.浙江省種植業(yè)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2.諸暨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諸暨 311800;3.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環(huán)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2009年對諸暨市1 337 hm22等標準農田進行標準農田質量提升試點項目,經4年的實施,提升了1個等級。對諸暨市標準農田的培育措施和效果進行分析,并提出地力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諸暨;標準農田;地力提升;技術措施
1.1 樣品采集
在諸暨市山下湖、阮市、店口、楓橋、安華等5鎮(zhèn)17個行政村中的2等標準農田中擇優(yōu)選取1 337 hm2,按標準農田類型,每一標準農田類型取土樣數(shù)不少于10個,每個土樣代表面積最大不超過133.3 hm2,共取土壤樣品43個,平均每個土壤代表面積約為31 hm2。樣點的經緯度用GPS定位,取耕層土壤,同時進行種植制度、農戶施肥情況等的調查[2]。
1.2 樣品分析測定方法
土壤樣品風干、磨碎并按分析項目要求過篩。土壤質地按國際制顆粒分組標準測定,土壤有機質測定采用H2SO4-K2Cr2O7氧化容量法,土壤速效磷測定采用氟化銨-稀鹽酸浸提(酸性土)或碳酸氫鈉浸提(石灰性土)分光光度法,土壤速效鉀測定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3]。
1.3 農田地力分等定級
土壤質量按《浙江省標準農田地力調查與分等定級技術規(guī)范》分等定級[1]。根據(jù)每個標準農田評價單元各指標權重、生產能力分值和土壤調查、分析測試結果,應用加法與乘法結合模型,計算出綜合地力分值。依據(jù)綜合地力指數(shù)≥0.90分,為1等1級田;0.80~<0.90分,為1等2級田;0.70~<0.80分,為2等3級田;0.60~<0.70分,為2等4級田;<0.60分,為3等田,得出相對應地塊的地力等級狀況。
2.1 標準農田質量提升狀況
表1為諸暨市2009年標準農田質量提升試點項目部分地力評價因子對比情況。結果表明,項目實施后,農田耕層厚度明顯增加,目前項目區(qū)耕層厚度在16 cm以上的標準農田達到1 027.3 hm2,占總面積的76.9%,耕層厚度較實施前平均增加2.67 cm,增幅為18.9%;有效磷含量呈幾何級提高,目前標準農田有效磷平均含量為38.50 mg· kg-1,為實施前2.66 mg·kg-1的14.5倍,其中山下湖鎮(zhèn)項目區(qū)從實施前的0.60 mg·kg-1提高到17.59 mg·kg-1,增幅達到2 832.3%;速效鉀含量翻倍提高,目前項目區(qū)標準農田速效鉀平均含量為215.65 mg·kg-1,為實施前74.04 mg·kg-1的2.9倍,增幅為221.1%,其中>150 mg·kg-1的標準農田有1 156.3 hm2,占項目總實施面積的86.5%;有機質含量提高3成,標準農田有機質含量已全部超過1等田的最低要求,即25 g·kg-1,其中>40 g·kg-1的標準農田有1 089.3 hm2,占項目總實施面積的82.0%,平均含量為46.91 g· kg-1,與實施前相比增加34.0%;綜合地力指數(shù)明顯增加,平均增加0.091,增幅為12.49%,5個子項目區(qū)中以楓橋鎮(zhèn)項目區(qū)提高最多,從實施前的0.652增至0.810,指數(shù)提高0.158,增幅為24.2%。由此可見,建設區(qū)內標準農田地力指標及質量等級得到全面提升。
村民傳統(tǒng)的飲水觀念也是影響飲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生活習慣和勞作方式的差異,很多村民喜歡就地取水,直接飲用,飲水安全知識淡薄,這受農村地區(qū)的傳統(tǒng)所影響,也與廣大村民的生活有關。國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機制來向村民講解飲水安全方面的知識,讓廣大村民意識到飲水安全的重要性,改變村民長久以來的飲水觀念,達到有效提升農村飲水安全程度的目的。
表1 諸暨市2009年標準農田質量提升試點項目部分地力評價因子對比結果
2.2 主要技術途徑
針對項目區(qū)標準農田質量現(xiàn)狀,諸暨市全面實施“提”“促”“改”措施,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重點推廣商品有機肥和配方肥應用、冬綠肥種植、秸稈還田、強化耕作等主導技術,保證耕地用養(yǎng)平衡和肥料資源優(yōu)化配置,創(chuàng)建安全、肥沃、協(xié)調的土壤環(huán)境條件,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2.2.1 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冬綠肥種植。每年因地制宜安排冬綠肥(紫云英)種植,并建立一定數(shù)量的示范方,引導鼓勵農民自發(fā)種植的積極性。4年共種植冬綠肥1 232.0 hm2,年平均技術覆蓋率為23.0%。
農作物秸稈還田。積極提倡農作物秸稈機械粉碎全量或半量還田,并大力推廣應用秸稈腐熟劑,以提高農作物秸稈還田質量,4年共完成5 117.3 hm2,年平均技術覆蓋率達95.7%。
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大力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以快速提高標準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自2011年起連續(xù)3年進行商品有機肥應用補貼,4年共完成5 269.0 hm2,年平均技術覆蓋率為98.6%。
2.2.2 促進土壤養(yǎng)分平衡
配方肥推廣應用。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肥規(guī)律,確定肥料配方,推廣施用專用配方肥,以提高作物產量和肥料利用率,減少過量施用單質肥料引起的環(huán)境污染和養(yǎng)分流失,不斷提高農田質量,增加糧食產量。4年累計推廣應用配方肥5 269.0 hm2,自2011年起連續(xù)3年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應用全覆蓋補貼。
因缺補缺。針對項目區(qū)標準農田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都較為缺乏的情況,采取因缺補缺技術措施,在施用水稻配方肥的基礎上提高磷肥和鉀肥的投入,以平衡氮磷鉀比例,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鉀肥力指標。4年共增施磷肥3 928.3 hm2,年平均技術覆蓋率為73.5%;補施鉀肥4 596.7 hm2,年平均技術覆蓋率達86.0%。
2.2.3 改良農田耕作層
土壤強化耕作。根據(jù)項目區(qū)標準農田耕作層較淺的實際,結合農田生產情況,在冬、春兩季部署農田深耕曬垡,使耕層厚度達到16 cm以上,4年累計完成533.3 hm2,占總面積的39.90%。
水旱輪作。諸暨市標準農田因種植水稻,常年泡水,為提高土壤通透性,緩解耕作層積累的毒素,改良土壤耕層的理化性狀,增強土壤團粒結構,進行了水旱輪作,4年累計完成636.7 hm2,占總面積的47.6%。
3.1 項目建設時間長、管理難
諸暨市現(xiàn)有標準農田4.067萬hm2,劃入浙江省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2.155萬hm2,其中有1.152萬hm2需進行質量提升。自2009年以來每年下達的建設任務都為0.120~0.133萬hm2,到2013年共實施0.541萬hm2。逐年疊加的項目建設面積和項目數(shù)量使項目總體管理難度加大,實施方案編制、資金匡算補助、物資招標配送、農戶清冊管理等工作量都成倍增加。
3.2 地力培肥評估與實際情況不盡一致
根據(jù)2008年《浙江省標準農田地力調查與分等定級技術規(guī)范》,16個評價標準體系(即地貌類型、坡度、冬季地下水位、地表礫石度、剖面構型、耕層厚度、質地、pH值、陽離子交換量、土壤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及排澇、抗旱、容重、含鹽量)中,有的指標由自然條件所決定無法改變,而土壤中速效養(yǎng)分是一個動態(tài)因子,而因眾多土樣采集因素的影響造成養(yǎng)分測定結果的誤差較大,且高產品種的連年栽培使地力消耗較大,故最終數(shù)據(jù)可能顯示一些農田的地力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同時2008年標準農田地力分等定級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等級劃分與實際情況可能不相符。建議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不再局限于2等田,應與糧食生產功能區(qū)、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等項目協(xié)同推進,無論1等田、2等田都進行質量提升或者肥力鞏固維持。
3.3 專業(yè)技術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鄉(xiāng)鎮(zhèn)專職農技人員由于轉崗和駐村等因素,數(shù)量銳減,且年齡偏大、知識老化;縣(市)級農技部門由于編制等原因增加人員困難。因此,要鞏固農技推廣隊伍,特別是加強鎮(zhèn)鄉(xiāng)(街道)級農技隊伍的建設,強化農技推廣工作,建議繼續(xù)加強層層培訓,從省廳到縣市再到鄉(xiāng)鎮(zhèn),每年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土壤肥料專業(yè)技術集中培訓。
[1] 陳一定,單英杰,顧培,等.浙江省標準農田地力與評價[J].土壤,2007,39(6):987-991.
[2] 陳遠利,陳義,吳良歡.永康市水稻土地力狀況分析及其提升技術[J].中國稻米,2012,18(5):82-84.
[3] 魯如坤.土壤農業(yè)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158
:A
:0528-9017(2015)10-1649-02
文獻著錄格式:陳紅金,黃承沐,張耿苗,等.諸暨市標準農田地力提升狀況及技術措施[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56(10):1649-1651.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042
2015-07-27
公益性行業(yè)專項(201203030)
陳紅金(1968-),男,浙江義烏人,高級農藝師,從事土肥技術研究推廣與管理工作。
李 艷,從事土壤環(huán)境化學、土壤肥力等相關研究工作。E-mail:liyann04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