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 海 本報特約記者 任 波在中國電影總票房逼近300億的當下,各種手段的“映前營銷”成為推動電影票房的必要手段。除了常規(guī)的硬軟廣告、預告片花、首映活動、明星訪談外,提前祭出主題曲成為片方博取關(guān)注的新殺手锏。從2014年的《時間煮雨》《小蘋果》到2015年的《滄浪之歌》《鐘馗伏魔》,“搶鮮”亮相的電影主題曲或奇葩洗腦、或文藝清新,讓影迷們還未看片就已經(jīng)醉了。 作為對電影氣氛的升華,影片主題曲原本是在片尾出字幕時才會響起。不過如今的電影主題曲大有逆襲之勢。以中法合拍大片《狼圖騰》為例,該片雖然距2015年春節(jié)上映還有一段時間,片方卻在去年12月17日就發(fā)布了由汪峰演唱的主題曲《滄浪之歌》(如上圖)。隨著歌曲上市,影片的網(wǎng)絡搜索量增長為前一天的10倍。同樣,今年不少華語大片都在上映前大舉推介由樂壇干將擔綱的主打歌。例如即將在春節(jié)前后上映的《重返20歲》和《鐘馗伏魔》,前者的主題歌由韓漂歸來的人氣新星鹿晗演唱(如下圖)。后者更由劉歡操刀主創(chuàng),展示出片方的班底實力。此外,正在上映的青春片《匆匆那年》,力邀到王菲和魏晨演唱主題歌?!段邸穭t搬來“怪咖”吳莫愁賣力演繹。 要想在新片上映前獲得高關(guān)注度,主題曲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是歌手具備相當知名度,足夠“上頭條”;其次是歌曲風格鮮明、旋律上口、易于傳播。在唱紅《畫心》后,張靚穎就成為電影主題曲的福將。而“天后”王菲更成為獻唱電影的專業(yè)戶,2011年為《將愛情進行到底》演唱的《因為愛情》紅遍全國,更因為王菲與李亞鵬的婚姻關(guān)系為影片制造話題,成為主題曲營銷中的標桿作品。 作為“命題作文”,主題曲需與電影內(nèi)容呼應,激發(fā)粉絲的觀影好奇。反過來,看過影片的觀眾也會因感慨主題曲傳遞出的情緒,再去買一張原聲碟回味。好的主題曲和電影可以形成“共贏”,甚至獲得比電影更長的生命力。《酒干倘賣無》這首歌就遠比所屬電影更長壽。去年的《小蘋果》鋒芒太盛,以致很多人不知道它是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主打歌。不過,主題曲的“洗腦”攻勢也并非百戰(zhàn)百勝。倘若影片質(zhì)量不行,反而可能拖累演唱者。王菲為《觸不可及》演唱的《愛不可及》就沒能挽救該片口碑和票房。同樣,五月天的《長風》雖然利用樂隊人氣為新版“黃飛鴻”預熱了前期營銷,但電影還是淹沒在批評的口水當中。畢竟,利用主題曲來營銷電影只是外圍策略,可以“錦上添花”,卻難以“力挽狂瀾”,只有兩者做到最好才可能實現(xiàn)雙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