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民
2014年,從在“兩會”上被高度重視到被列入國家立法工作計劃,從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讀書月、讀書周到“全國百社千校書香童年”活動,從重視精品出版物到數字閱讀迅速普及,這些現象在冥冥之中都預示著在“十二五”計劃最后一年來臨之時,全民閱讀將會有質的飛躍。
據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全國共出版圖書444427種(初版255981種,重版、重印188446種),總印數83.10億冊(張),總印張712.58 億印張,折合用紙量167.48萬噸,定價總金額1289.28億元。如此龐大的數據背后,竟然是國民閱讀狀況持續(xù)走低。目前,我國圖書出版數量龐大,然而出版量的攀升與閱讀量的增長卻不成正比。國民閱讀量低,固然與現代社會人們的浮躁、功利心態(tài)和閱讀方式的改變有很大關系,但“好書”匱乏,難以激發(fā)公眾的購書欲望和閱讀興趣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國的全民閱讀進程之路,到底有多遠呢?2014年,從在“兩會”上被高度重視到被列入國家立法工作計劃,從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讀書月、讀書周到“全國百社千校書香童年”活動,從重視精品出版物到數字閱讀迅速普及,這些現象在冥冥之中都預示著在“十二五”計劃最后一年來臨之時,全民閱讀將會有質的飛躍。筆者從政策、閱讀活動、傳統市場、數字閱讀四個方面探討2014年全民閱讀的進程情況。
政策:政府牽頭,閱讀立法
讀書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yǎng),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素質,影響著一個國家的興旺發(fā)達。許多國家都把閱讀作為重要的國家戰(zhàn)略,通過推出不同的法律推動全民閱讀。例如,美國早在1998年就通過了《閱讀卓越法》,并在《中小學教育法》第二章中加入有關閱讀方面的條文;日本有《關于推進中小學生讀書活動的法律》,并規(guī)定讀書活動的理念,明確國家、地區(qū)和公共團體在讀書活動中的責任;俄羅斯的《民族閱讀大綱》要求在出版、運輸和傳播兒童書籍方面提供國家保護措施。世界強國都有推動閱讀的政策,中國政府當然也不能落后,在2014年的全民閱讀推動工作中,政府機構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第一,政府機構添磚加瓦。2014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fā)展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檔案等事業(yè),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倡導全民閱讀?!敝档靡惶岬氖?,這是“全民閱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執(zhí)政者率先垂范,《政府工作報告》有意倡導,愈發(fā)體現出全民閱讀的重要性。同樣在2014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fā)出《關于開展2014年全民閱讀活動的通知》,進而繼續(xù)推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國家全民閱讀中長期規(guī)劃》的起草、制定工作,并從國家層面鼓勵各地積極推動全民閱讀立法工作,以地方法規(guī)的形式將全民閱讀納入法制化軌道,推動全民閱讀工作常態(tài)化、制度化。截至2014年8月,《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已完成第八稿,并且已經向有關專家學者和各個層次代表征求意見,進入了國家立法程序,這意味著國家層面的全民閱讀立法將在近年內變成現實。值得注意的是,《江蘇省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湖北省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qū)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等省市地區(qū)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頒發(fā),對地方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更是大眾文化權利最有力的保障。
第二,公共資源的建設逐步完善。公共服務需求的增長是經濟社會發(fā)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物質產品供給能力的提升,公共服務需求不斷增長、服務業(yè)快速發(fā)展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特征。在全民閱讀推進的過程中,公共資源的建設尤為關鍵。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建成農家書屋60萬家,覆蓋了全國有基本條件的行政村,并推動10億冊圖書進農村、進社區(qū),實現“村村有書屋”,方便了農民閱讀。據相關部門資料顯示,我國所有公共圖書館已經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這可以稱得上是2014年全民閱讀推進工作中的重要成績。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推動全民閱讀工作應更多地著眼于閱讀環(huán)境的改善、閱讀公共資源的分配,例如,在鄉(xiāng)村、學校、社區(qū)建設閱讀室等,從根本上改變國人先天閱讀條件缺失的局面。
閱讀活動:星火燎原,各具特色
在2014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fā)的《關于開展2014年全民閱讀活動的通知》強調,2014年全民閱讀活動將在圍繞建設“書香中國”的基礎上進行。全國各地根據自己的情況,都舉辦了短期或長期的閱讀活動,筆者根據三種全民閱讀推廣的模式,分析2014年全民閱讀活動開展的情況。
第一,傳統讀書月、讀書周。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有400多個城市設立了讀書節(jié)、讀書月活動。在傳統的讀書月、讀書周活動中,許多城市利用書博會、書展、書市的形式打造閱讀活動品牌。例如,將“書香嶺南”“書香荊楚”“書香貴陽”這些行業(yè)展會與全民閱讀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許多社會群體充分利用農家書屋、職工書屋、社區(qū)書屋、連隊書屋、城鄉(xiāng)閱報欄 (屏)等平臺,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推動全民閱讀進農村(牧區(qū))、進社區(qū)、進校園、進軍營、進企業(yè)、進機關、進家庭,真正將全民閱讀活動推廣到基層群眾中去。這成為讀書月、讀書周中最成功的環(huán)節(jié)。
第二,覆蓋全年的主題活動。2014年,為進一步發(fā)揮北京閱讀季在全國全民閱讀活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第四屆北京閱讀季升格為全國首家國家級品牌的全民閱讀活動,定名為“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北京閱讀季包括北京大學生讀書節(jié)、北京少年讀書節(jié)、親子閱讀活動、女性讀書活動、“書香機關”公務員讀書活動等一系列讀書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時間跨度長,而且讀者群有針對性,包括大學生、少年、親子、女性、公務員等五大讀者群,方便不同群體的讀者參加形式不同的閱讀活動。這種以主題形式打造的城市全民閱讀活動品牌已經成為許多中小城市模仿的范本,有望在未來幾年大規(guī)模覆蓋各省市地區(qū)。
第三,以城市文化為基調的全民閱讀模式。與上述在讀書月、讀書周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形式不同,上海的全民閱讀活動則走的是城市文化道路模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書展已經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借助“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的影響力,擴散全民閱讀的能量?!皶闵虾!遍喿x論壇、上海國際文學周、學術出版上海論壇、“書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講壇、“望道講讀會”系列學術講壇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模式,為上海樹立了一塊特別的文化招牌。在這一系列的閱讀活動中,主辦方通過邀請文化界、學界、時尚界等多領域的名人參與,讓閱讀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傳統市場:力做精品,服務讀者
全民閱讀活動的主旨是多讀書、讀好書,提升全民的素質和精神文明水準。那么好書從哪里來呢?這就要求出版單位在出版的過程中,將為廣大讀者提供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產品視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在推動文化傳承、提供文化精品、推進全民閱讀方面,勇于創(chuàng)新,求真務實,策劃推出一系列優(yōu)秀出版物。
第一,精品出版,做好全民閱讀的基石。2014年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攻堅之年,圍繞精品戰(zhàn)略的實施,精品原創(chuàng)選題明顯增加,形成一個主體(《“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和電子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三個分規(guī)劃(《國家“十二五”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出版規(guī)劃》《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2013—2025年國家辭書編纂出版規(guī)劃》)相互配合的格局。與2013年相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guī)劃項目總量增幅明顯,這反映出承擔重點項目的各單位加快實施進度的強勁勢頭。在項目結構和內容的設計上,各單位都更加注重把握通俗與學術、普及與提高的關系,既有學術前沿成果及學科建設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骨干工程,又有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學習的通俗讀物,集中了一大批緊跟時勢、鼓勵創(chuàng)新、追蹤熱點、貼近民生的優(yōu)秀選題,為全民閱讀推廣工作做好了堅實的后盾。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的“十二五”重點出版物選題,包括當下各領域最受關注的基礎性、前沿性和現實性重大問題,這些出版物的出版對人民思想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好書評選,助力全民閱讀。縱觀2014年大眾圖書市場,新書品種數量上升毋庸置疑,與往年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形式各樣的好書評選活動有所增加。僅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開展的優(yōu)秀出版推薦活動就有“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向老年人推薦百種優(yōu)秀出版物”“全民閱讀報刊行”“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yōu)秀圖書”“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優(yōu)秀少兒報刊”等幾十種評選活動。這些好書評選活動的舉辦充分發(fā)揮了優(yōu)秀出版物的引領作用,既是對出版工作成績的肯定,又是推進全民閱讀的重要利器。除此之外,新浪好書榜評選、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評選、鳳凰網年度好書評選等這些由網絡媒體和紙質媒體舉辦的好書評選活動經過多年的磨煉已經逐漸形成規(guī)模,深受讀者的喜愛,也深得出版機構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的參與者包括書評人、閱讀推廣人、出版人、讀者,相信他們將會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支柱。
數字閱讀:揚帆起航,潛力巨大
數字閱讀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和傳播渠道的優(yōu)勢,覆蓋了城市和鄉(xiāng)村,參與人數達到數千萬甚至上億。目前數字閱讀正逐步成為全國各地推廣全民閱讀的新形式。各地在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時,除重視傳統紙質閱讀外,也倡導數字閱讀,紛紛借助平板電腦、手機等各種數字閱讀終端向讀者推薦好書。根據資料顯示,2014年超過85%的網民使用過數字閱讀服務,其中使用手機閱讀的用戶占比55.8%,其次為PC和平板電腦,分別占比21.4%和12.6%,同時還有5.3%的用戶使用電子閱讀器閱讀。
第一,手機閱讀平臺快速發(fā)展。手機能夠讓人們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閱讀。以中國移動的手機閱讀業(yè)務為例,月訪問用戶突破1.3億,日均點擊量超過6億次,產業(yè)合作伙伴近600家,其受眾群體多為年輕人。由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信辦、中國作協、中國移動共同啟動的“2014悅讀中國年”,堪稱2014年產業(yè)合作的新模式,同樣也是數字閱讀發(fā)展的助力器。中國移動聯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團中央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和中國青年報社、全國婦聯、中國外文局、新華社圖片中心五方合作伙伴,共同發(fā)布“2014悅讀中國”五大國家級合作項目,即有聲閱讀項目、新青年閱讀項目、婦幼閱讀項目、華語閱讀項目、圖片閱讀項目。在通訊運營商的參與下,我國數字出版已經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這對推動全民閱讀進入數字化時代而言是個利好消息。
第二,數字出版新模式的涌現。隨著新興媒體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移動互聯網不斷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的普及,數字閱讀已經成為大眾獲取信息和文化消費的重要方式,有力促進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yè)的發(fā)展,也進一步加速了我國新聞出版業(yè)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步伐。內容投送平臺的發(fā)展應該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即由“量”向“質”轉變,不僅僅要在內容數量、閱讀人群數量、點擊量和下載量上下功夫,更應該將更多精力和資金放在高效傳播優(yōu)質精品內容上來,放在提高閱讀質量和豐富閱讀體驗上來。例如,跨超本《紅樓夢》就實現對紙質口袋書、Kindle、iPhone、Android、iPad、 Googleglass等6類閱讀終端的覆蓋,其中把Googleglass應用于經典讀物,在全球罕見;專注電子書包的各家技術服務商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多地建立了電子書包實驗區(qū),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由中國電信天翼閱讀基地推出的多點觸摸閱讀器——天閱電紙書,開發(fā)加入了氧氣聽書和智能語音等多項智能化功能,讓讀者能全身心地享受閱讀。
(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