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空
(四川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留白”一詞最早指一種繪畫藝術手法,利用畫面空白增加想象空間、凸顯意境之美。而在報紙版面設計中,“留白”被用來指不放置文字、圖片的空白版面。由于早期報紙版面少、讀者信息需求大,報紙版面不容浪費,所以“只有補白而絕無留白一說”。[1]但隨著紙媒版面大幅增加、新媒體競爭的加劇,留白開始被重新認識。
在西方近代報紙圖書印刷中,空白最早是因為編訂原因出現。美洲大陸的第一份近代報,創(chuàng)刊于1690年的《國內外公共事件》的底頁就是空白。20世紀50年代初,瑞士的“國際版面風格”興起,將每篇稿件布置為規(guī)則的矩形,用圍框或者空白分割,留白開始起到排版中的分割功能。
1963年,彼得·帕拉佐實踐了源自建筑設計的包豪斯學派的“設計以人為目的”的理念,重新設計《紐約先驅論壇報》,增加留白以加強易讀性。70年代,在電視的影響下,“空白也成了版面設計師門的新寵”。[2]《今日美國》掀起“重新設計運動”,“大圖片+大標題+大尺度留白”的“電視風格”大行其道,持續(xù)至今。留白正式成為西方報紙流行的美學元素。
互聯網興起后,讀者的閱讀習慣日益偏好迅速瀏覽和視覺傳播。讀者的閱讀習慣變化,倒逼了紙媒尋求極簡風格的版面編排,留白被空前重視。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的信息過剩,特殊情況下,空白反而更能降低噪音、傳遞信息。2012年末,英國凱特王妃生子,英國報紙紛紛使用“大圖片+大標題+大面積留白”的頭版設計爭奪眼球,Private Eye 卻獨辟蹊徑,在頭版大片空白中,僅有“WOMAN HAS BABY(女人生了孩子)”三個單詞,其信息量被極度壓縮,卻反而在眼球爭奪戰(zhàn)中一舉奪魁。利用信息過剩,將空白本身賦予信息載體的作用,這是互聯網時代的特殊產物。
圖1 凱特王妃生子當天的部分英文報紙版面
1984年起,《解放軍報》在標題排版上開始大量使用留白,從而實現新聞標題間的整齊排列,富有儀式感。這種留白體現出軍報的獨特審美。到2008年,《解放軍報》已經將留白運用到標題區(qū)、圖片區(qū)、報頭區(qū)等版面上。
但在這一階段,留白的運用局限于軍報,有強烈的軍事特色。隨著改革開放中文化交流加深,許多新興的市民報紙也開始向國外學習留白手法。
圖2 1984 年第5 期頭版
圖3 《解放軍報》2012 年12 月29日頭版,使用留白
2008年汶川大地震全國哀悼日5·19當天,《新京報》《南方都市報》《齊魯晚報》等數十份報刊,在頭版大面積留白,配以簡單醒目的大標題、大色塊和特寫畫面,視覺沖擊強烈、情緒飽滿,被認為是“國內報紙版面設計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更是一個創(chuàng)舉”。[3]
圖4 《新京報》《南方都市報》《齊魯晚報》《新快報》等都市報的2008 年5 月19 日頭版
國內外在不同階段、不同經驗下,出現了不同的留白理念。筆者在相關文獻基礎上,將之總結為“透氣口說”、“整齊說”、“藝術說”、“視覺沖擊說”四種主要解釋:
包豪斯學派對易讀性的追求,被美國報紙設計師馬里奧·加西亞總結為“版面是由黑、灰、白三種顏色構成的。黑色來自標題和圖片,灰色是稿件文字形成的,白色則是版面上的透氣口”。圖文信息的空白,可以讓讀者舒緩情緒、放慢節(jié)奏。為此,《洛杉磯時報》等報紙取消了報眼區(qū)和映襯性的視覺元素,留出空白。
“整齊說”出自國內學者對《解放軍報》版面留白實踐的解析。在報紙標題區(qū)留白,使得標題更加整齊醒目,體現出軍隊對形式美和整齊美的追求,這成了《解放軍報》的獨特風格。
我國傳統繪畫理論認為,“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畫荃》)。前《經濟日報》總編輯范敬宜從這一角度出發(fā),認為“留白,是一門藝術。無論繪畫藝術,還是攝影藝術,都講究如何恰當地利用留白……”[4]這一認知往往與留白對報紙排版的品位、格調聯系到一起:“版面的留白藝術,是一種特殊的視覺語言,是提高版面的品位與格調的關鍵?!?。[5]
“視覺沖擊說”認為,大面積的黑白對比能造成更強的視覺沖擊。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傳播心理實驗工作室的一項基于眼動儀的實驗研究認為,“主視覺區(qū)的面積大小對于形成視覺引導呈現邊際關注遞減規(guī)律:關注度增量隨著視覺區(qū)設計面積的遞增而減少?!保?]
狹義的留白指的是版面位置上的空白,與之相配的文字要求簡練完整。但互聯網已帶來信息過剩,倒逼報紙文字也開始碎片化、符號化,如上文中Private Eye 的WOMAN HAS BABYA 設計。
80年代的《解放軍報》,白色被分割在零散的標題欄內,客觀上造成了視覺中心的分散化。而現在的許多報紙,留白面積越來越大,由于圖文的間隔區(qū)域足夠大,圖片的不規(guī)則組合不再影響讀者的閱讀,允許了圖片組合的多樣化:大小錯落、圖片與色塊、線條的有機組合,在留白的同時,豐富了版面的層次。
傳統報紙版面設計注重均衡,使整個版面更具有穩(wěn)定感。留白卻迫使讀者主動尋找版面中的文字,通過尋找儀式來強調文字的某些特質。例如,神秘色彩、低調感覺等。這種留白往往配合將背景摳去圖片出現,整個版面重點突出而又相對靈活跳脫。
在報紙的發(fā)展歷程中,留白經歷了“裝訂結果”、“浪費版面”、“版面修飾”、“信息傳遞”的不同階段。充分認識和運用留白,對紙媒的版面設計已經越來越重要。
[1] 許期卓.營造“透氣”的視覺空間——《美國報紙版面留白技巧的運用》[J].中國記者,2006(01).
[2] 蔡雯,甘露.西方報紙版面變革及其動因探析[J].國際新聞界,2002(4).
[3] 姜文姬.報紙版面留白設計探析——從“5·19”哀悼日國內部分報紙頭版留白說起[J].辦報經緯(上半月),2009.
[4] 范敬宜.注意留白[Z].
[5] 趙永枝.重視版面留白 創(chuàng)出獨家風格[J].
[6]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傳播心理試驗工作室.讀者閱讀中文報紙版面的視覺軌跡極其規(guī)律——一項基于眼動儀的實驗研究[J].國際新聞界,2007(08).
[7] 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上、下)[M].浙江教育出版社.
[8] 許期卓.美國報紙視覺設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