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剛,丁學淑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戲曲相關(guān)類目的修訂及缺點探討*
劉紀剛,丁學淑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在戲曲相關(guān)類目的設置上對第4版進行了局部調(diào)整,但仍然存在諸如類目體系結(jié)構(gòu)不完善、類名不準確、類目注釋中的概念模糊等問題。在對《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與第4版戲曲相關(guān)類目設置方面進行比較的基礎上,結(jié)合文獻分類組織的實際,對戲曲類目設置所存在的問題和缺點提出修訂和調(diào)整建議。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第5版) 戲曲 類目設置
唱片作為一種聲音和音樂的載體,自19世紀末傳入我國,距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老唱片的內(nèi)容也從早期的戲曲、曲藝發(fā)展到流行歌曲、器樂曲、舞曲等,豐富了當時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1]。然而,因為年代久遠以及受材質(zhì)和結(jié)構(gòu)等影響,也因歷經(jīng)戰(zhàn)亂和動蕩,如今留存下來的老唱片已存量不多而彌足珍貴。
沈陽音樂學院圖書館作為一所以音樂資料為主要館藏的專業(yè)型圖書館,收藏有較豐富的老唱片資源,內(nèi)容涵蓋戲曲、曲藝、民歌、歌劇、民族器樂曲、西洋器樂曲等多個藝術(shù)門類,尤以戲曲類資源最為豐富,收錄有我國晚清、民國和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各公司出版發(fā)行的各劇種的戲曲唱片。唱片幾乎涵蓋大江南北的各個戲曲劇種,其中有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的昆曲;有我國傳統(tǒng)的五大戲劇——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還有晉劇、呂劇、河北梆子、粵劇、川劇、滬劇、潮州戲、歌仔戲、桂劇、滇劇等40余個地方劇。
筆者在對沈陽音樂學院圖書館館藏戲曲老唱片資源進行分類組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第5版)[2]在戲曲相關(guān)類目體系的設置上,對《中圖法》(第4版)[3]做了個別調(diào)整,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在此,筆者將對戲曲相關(guān)類目的修訂和設置等有關(guān)問題提出建議,與圖書館界同仁商榷。
在《中圖法》(第4版)中,與戲曲相關(guān)的類目主要集中在“J8戲劇、曲藝、雜技藝術(shù)”“I2中國文學”“J6音樂”3個類目之下。《中圖法》(第5版)對這些類目的修訂包括增設類目和修改部分類目注釋兩個方面。
1.1 增設個別類目
首先,《中圖法》(第5版)在《中圖法》(第4版)類目體系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采用借號法,增設了與昆曲相關(guān)的4個類目,即在“I207.3戲劇文學、I23戲劇文學”下分別設置“I207.329昆曲、I232.9昆曲”;在“J617戲劇音樂理論、J643戲劇音樂、配樂音樂樂譜”下分別設置“J617. 19昆曲音樂、J643.19昆曲音樂”。
其次,《中圖法》(第5版)還在“J642.41戲劇歌曲”類目下增設了3個與戲曲相關(guān)的類目,形成了如下的類目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
1.2 增加和修訂部分類目注釋
《中圖法》(第5版)在戲曲相關(guān)類目下共增加和修訂了11處類目注釋,大致可分為3種情況:
(1)直接在原有類目下增加類目注釋2處:在“J809戲劇藝術(shù)史”類目下增加了“古代戲曲藝術(shù)亦入此”的注釋;在“J82中國戲劇、曲藝、雜技藝術(shù)”類目下增加了“總論中國戲曲藝術(shù)入此”的注釋。
(2)因增設新類目而增加的類目注釋2處:在“J642.41戲劇歌曲”類目下增設“J642.411京劇唱段”類目的同時,增設了注釋“唱腔集、選段等入此?!?;在“J892中國”類目下增設“J892.8戲劇藝術(shù)教育”類目的同時,增加了“戲曲、戲劇藝術(shù)院校入此”的注釋。
(3)因增設昆曲相關(guān)類目而增加和修訂的類目注釋7處:在“I207.3戲劇文學”類目下增設“I207.329昆曲”類目后,增加注釋“<4版入I207.365.3>”,同時相應地在“I207.36地方劇”類目下增加注釋“昆曲,5版改入I207.329”;在“I23戲劇文學”下增設“I232.9昆曲”類目后,增加注釋“昆劇入此。<昆劇,4版入I236.53;北方昆劇,4版入I236.1>”等內(nèi)容,同時相應地刪除了“I236.1北京市地方劇”類目注釋中的“北方昆劇”和“I236.53江蘇省地方劇”類目注釋中的“昆劇”,并分別標注“<北方昆劇,5版改入I232.9>”和“<昆劇,5版改入I232.9>”;在“J617戲劇音樂理論”類目下增設“J617.19昆曲音樂”類目的同時增設注釋“<4版入J617.5>”;在“J82中國戲劇、曲藝、雜技藝術(shù)”類目下增設“J821.9昆曲藝術(shù)”類目的同時增設注釋“<4版入J825有關(guān)各類>”。
2.1 個別類目設置不合理
在“I23戲劇文學”類目下,除“I232京劇、I232.9昆曲”外,“I236地方劇”類目的各下位類都是按照《中國地區(qū)表》[4]的結(jié)構(gòu)來設置的,僅“I236.3東北地區(qū)地方劇”是以東北地區(qū)為單位整體命名的,這與其他地方劇按省級行政區(qū)來劃分的方式不統(tǒng)一。因此,筆者建議參照《中國地區(qū)表》中東北地區(qū)各省級行政區(qū)來設置和命名地方劇劇種類目,即設置“I236.31遼寧省地方劇”“I236.34吉林省地方劇”“I236.35黑龍江省地方劇”3個類目,并在各類目的注釋中列舉出各省的地方劇劇種[5],如:
筆者認為,二人轉(zhuǎn)是流行于東北地區(qū)的曲藝曲種,屬走唱類曲藝,而拉場戲?qū)儆诙宿D(zhuǎn)的一個分支[6],二者不應被列入地方劇劇種,故在此刪除了類目注釋中的“二人轉(zhuǎn)”和“拉場戲”。二人轉(zhuǎn)主要來源于河北的蓮花落,故可將二者與蓮花落一并注釋在“I239曲藝”類目下的“I239.6快書、快板”的類目注釋中。
《中圖法》(第5版)在“J642.4戲劇、電影歌曲”類目下設置了“J642.41戲劇歌曲”“J642.42歌舞劇歌曲”“J642.43電影、電視劇、廣播劇歌曲”3個同位類類目,在“J642.41戲劇歌曲”類下分別設置了“J642.411京劇唱段”“J642.411.9昆曲唱段”“J642.415地方劇唱段”3個類目。但筆者認為,“戲劇歌曲”類名的表述不夠準確。首先,京劇、昆曲、地方劇作為中國傳統(tǒng)戲曲劇種,其上位類類名使用“戲曲”更為準確,而不應使用“戲劇”;其次,“戲劇”一詞一般用于戲曲、歌劇、歌舞劇、音樂劇、話劇等多個藝術(shù)學科和門類的統(tǒng)稱,而在《中圖法》(第5版)“J642.4戲劇、電影歌曲”類目下將“戲劇歌曲”同“歌舞劇歌曲”并列起來,形成同位類關(guān)系,實在不妥。此外,在《中圖法》(第5版)中,“京劇、昆曲、地方劇”等相關(guān)類目均是在戲劇相關(guān)類目(如“I23戲劇文學、J82中國戲劇曲藝雜技藝術(shù)、J617戲劇音樂理論、J643戲劇音樂、配樂音樂曲譜”等)下,與“歌劇、歌舞劇、話劇、電影電視廣播”等類目形成并列的同位類關(guān)系。因此,筆者建議將“J642.4”“J642.41”的類名分別修改為“戲劇歌曲”和“京劇唱段”,刪除“J642.411京劇唱段”“J642.411.9昆曲唱段”“J642.415地方劇唱段”3個類目,并增設“J642.419昆曲唱段”“J642.45地方劇唱段”2個類目,從而形成以下的類目體系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即:
2.2 部分類名命名不準確
在I2、J6、J8類下的戲曲有關(guān)類目中,我國各個地區(qū)的地方戲曲常被稱為“地方劇”,如“I207.36地方劇、I236地方劇、J642.415地方劇唱段、J643.5地方劇音樂、J825地方劇藝術(shù)”等,僅是在“J617戲劇音樂理論”類目下的“J617.5”的類名被定為“地方戲曲音樂”。作為類分文獻的權(quán)威工具書,《中圖法》應保持類目、類名以及注釋的規(guī)范性和統(tǒng)一性,故建議將“J617.5”的類名修改為“地方劇音樂”。
此外,在“I236地方劇”類目下,地方劇基本以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全稱來命名,如“I236. 36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地方劇”“I236.67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方劇”等。因此,筆者認為“I236.658香港地方劇”和“I236.659澳門地方劇”的類名不宜使用簡稱,而應按官方全稱命名更為準確,即“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地方劇”“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地方劇”。同時,建議《中國地區(qū)表》中的“658香港”“659澳門”也使用全稱,即“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2.3 類目注釋概念模糊、不規(guī)范
《中圖法》(第5版)戲曲相關(guān)類目中有部分類目注釋較模糊的概念,且表述不夠規(guī)范。
如“I232.9昆曲”的類目注釋為“昆劇入此”,該注釋很不合適:首先,昆曲又被稱為昆劇、昆山腔,昆劇是昆曲的別稱,因此不宜作為類目注釋來解釋同義類名;其次,除了昆劇(江蘇)和北方昆劇外,昆劇還包括多個獨立的地方昆劇劇種,如永嘉昆、金華昆、寧波昆等[7],僅在《中圖法》(第4版)中就有“北京市地方劇”中的“北方昆劇”,“江蘇省地方劇”中的“昆劇”以及“湖南省地方劇”中的“湘昆”3種。因此,可在《中圖法》下一次修訂時,將“I232.9昆曲”的注釋修改為“各種昆劇入此”,同時,刪除《中圖法》(第5版)中“I236.64湖南省地方劇”注釋中的“湘昆”,并標注“<湘昆,6版改入I232.9>”,還可在《中圖法》(第6版)“I232.9昆曲”類目下增加注釋“<湘昆,5版入I236.64>”。
“J642.41戲劇歌曲”類目下的“J642.415地方劇唱腔”類目下應設置注釋“仿I236分”,以此將各地方劇唱段進行細分。否則,此類下將集中除京劇和昆曲以外的我國各地方劇劇種的劇目和唱段,會使類目因收錄范圍過大而導致歸類文獻過于集中和臃腫,既不利于文獻的分類排架,也不便于讀者檢索利用。
《中圖法》(第5版)在戲曲相關(guān)類目中將“昆曲”從地方劇中抽出單獨列類,并在大部分新增類目下注釋了“<4版入×××>”的內(nèi)容,同時在原類目下注釋了“<5版入×××>”的內(nèi)容,但仍有部分類目缺少上述內(nèi)容的類目注釋,如在“J643.19昆曲音樂”類目下應注釋“<4版入J643.5有關(guān)各類>”;“J643.5地方劇音樂”類目下應注釋“<昆曲音樂,5版改入J643.19>”;“J617.5地方戲曲音樂”類目下應注釋“<昆曲音樂,5版改入J617.19>”;“J825地方劇藝術(shù)”類目下應增加注釋“<昆曲藝術(shù),5版改入J821.9>”。
此外,在“I236地方劇”的下位類中,個別類目存在類目注釋所列舉的地方劇劇種不準確的問題,如“I236.61河南省地方劇”注釋中的“四股弦、二夾弦、五調(diào)弦”為“越調(diào)”的別稱[8],此處不應平行列舉,應改為越調(diào)(包括四股弦、二夾弦、五調(diào)弦等);“I236.42甘肅省地方劇”的注釋中的“隴東道情”是以隴劇的別稱出現(xiàn)的,而隴劇是地方劇一種,隴東道情則屬曲藝范疇[9],二者雖有一定淵源,但在此處不宜將隴東道情作為隴劇的別稱來標注。
戲曲與曲藝是兩種具有親緣關(guān)系的藝術(shù)形式,有些戲曲劇種則是由曲藝曲種發(fā)展而來,如隴劇便是由隴東道情發(fā)展而來。因此,將戲曲劇種與曲藝曲種進行嚴格區(qū)分有一定的難度。筆者建議《中圖法》在列舉各地方劇劇種時,可以參考《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中各地的戲曲劇種和曲藝曲種的列類,同時應避免使用概念模糊的用語,以免使館員和讀者產(chǎn)生誤解。
《中圖法》是指導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文獻資源組織工作的權(quán)威性工具書,保持《中圖法》在類目設置和文字表述等方面的科學性、新穎性和規(guī)范性十分必要。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相關(guān)學科的范疇和概念等也會發(fā)生演變,因此,《中圖法》的類目體系結(jié)構(gòu)應不斷地更新和完善。在今后的修訂中,《中圖法》的修訂草案應廣泛轉(zhuǎn)發(fā)各專業(yè)圖書館試用,積極聽取各圖書館的試用意見和建議,從而使類目體系設置更完善,表述更準確。
[1]《當代中國的廣播電視》編輯部.中國的唱片出版事業(yè)[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89:6-8.
[2][4]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M].5版.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169-172,185-191,193-195,1000-1001.
[3]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M]. 4版.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169-172,185-192,195-197.
[5]滕玉石.《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J8戲劇、曲藝、雜技藝術(shù)”類目修訂評析[J].圖書館建設,2014(2):47-49.
[6][8]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69,560.
[7]《中國的昆曲藝術(shù)》編寫組.中國的昆曲藝術(shù)[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5:1-7.
[9]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甘肅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甘肅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8:99-102.
Discussion on the Revision of Categ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i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5th Edition)and Its Shortcomings
LIU Ji-gang,DING Xue-shu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5th edition)has revised the categ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in the 4th edition of CLC,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imperfections in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category,inaccurate category names,and vague notions in category annotation.By comparing the categ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in the two versions of CLC,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vising and adapting the settings of categ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s of classific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literatures.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5th edition);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category setting
格式 劉紀剛,丁學淑.《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戲曲相關(guān)類目的修訂及缺點探討[J].圖書館論壇,2015(2):44-47.
劉紀剛(1980-),男,碩士,副研究館員,沈陽音樂學院圖書館副館長;丁學淑(1980-),女,碩士,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
2014-05-04
*本文系2013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延安魯藝時期音樂作品數(shù)據(jù)庫建設研究”(項目編號:W201323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