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建軍
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文|董建軍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素質(zhì)教育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音樂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是一門陶冶學生性情,增加藝術涵養(yǎng)的學科,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中音樂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高中音樂課堂上,音樂教師常常忽視高中生的主體性,通常都是依據(jù)課程標準來按部就班地教授學生每一首歌曲,極少會考慮學生的感受,采取老式的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通常教師只考慮完成自己教學任務,學生只會唱教師課堂上教的音樂,教師根本沒有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教育,學生的藝術情操得不到提高,個人的情感也沒有得到全面的發(fā)揮。
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使得人們對高中音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學生們放松心情的課堂,也不是單純的讓學生欣賞一些音樂,而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這才是素質(zhì)教育真正的目的。高中生正處于一個重要的年齡階段,此時的性情培養(yǎng)對學生的一生都會有重要的影響。高中生的學習壓力特別大,學習的壓力使得學生的情感得不到釋放,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以及美好的情感,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提高。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潛能也能夠被挖掘出來,更主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中的情感。多媒體技術是新時代下教學的重要技術支撐,教師在語塊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資源。伴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教師的課堂教學已逐漸由傳統(tǒng)的黑板教學過渡到電教化時代,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走進了教師的教學課堂,尤其是音樂課堂,極大的豐富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幻燈片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例如,在進行《獨特的民族風》教學時,教學內(nèi)容是通過學生對民歌的欣賞分辨出不同民族的不同音樂特點,使學生認識、理解藏族、蒙古族以及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征,并從中感受體驗音樂情緒。如果教師僅僅是將課本上規(guī)定的三首民歌播放給學生欣賞,由于高中生認知程度還為成熟,自然很難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樂特征。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藏族、蒙古族以及維吾爾族民族的服裝展現(xiàn)給學生們,再將一些民族的典型的舞蹈動作讓同學們觀看,學生就可以從視覺上初步感受到三個民族的風格了。再將三個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等也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xiàn)給同學們,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民族的風格。此時,再將課本中《牡丹汗》《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這三首曲子讓同學們聆聽,學生結合之前感受到的民族的風格進行聆聽,就可以更容易的從音樂中感受到音樂情緒了。
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情景來引起,高中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把一些可以改編成故事的歌曲以故事的形式來講述給學生聽,很多歌曲的創(chuàng)作的背后都蘊含著故事,教師可以將這些故事講解給學生們聽,增添學生對該歌曲的興趣,同時可以感受該歌曲的情感,并自覺地融入到歌曲的學習中去。教師還可以通過要學生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用表演或者演講的形式來把該歌曲演繹出來,把感受到的音樂的情感描述出來。
例如,在學習《醇厚的中原韻》時,其中一首學生要聆聽的曲子就是《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教師可以以孟姜女的故事開頭引起學生的學習情緒,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將故事講完后,讓學生自已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然后再將《孟姜女》這首曲子讓學生聆聽,學生就能從歌曲的旋律當中感受到壓抑而悲傷的情緒,深刻的認識到封建社會的殘酷帶來普通老百姓的痛苦,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中的情感。又例如在學習《飄逸的南國風》時,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對音樂的聆聽感受體驗音樂中的旋律特點,從歌曲中分析出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與民歌的聯(lián)系[2]。教師可以通過《小河流淌》這首民歌的聆聽,讓學生在仔細聽完這首民歌之后,用自己的語言將歌曲中描繪的已經(jīng)描述出來,讓學生將自己感受到的音樂情感釋放出來,將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自然環(huán)境描繪出來,再體會風景中抒發(fā)的愛情情感。讓學生通過自己對音樂的描述的過程中培養(yǎng)音樂情感。
通過渲染學生的情緒傳達音樂情感。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發(fā)掘有效的音樂資源,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高中音樂教材編排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作品都是精心挑選的優(yōu)秀作品,很多音樂帶著濃厚的故事色彩以及音樂情感,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將音樂教學形式延伸,精心構思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用生動的語言去渲染學生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實現(xiàn)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音樂的情感不僅僅可以通過語言的形式來表達,肢體語言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肢體語言,在加上生動豐富的語言,就能夠很好的渲染學生的情緒。
例如,在學習《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tǒng)音樂》時,在開始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自己表演一段簡單的印度舞蹈,要將典型的動作變現(xiàn)出來,然后讓同學們猜測是哪個國家的舞蹈,同學們都能夠輕而易舉的猜出是印度,然后進入印度音樂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播放印度的歌舞表演,并且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手腳跟隨著視頻中人物的表演一起舞動起來,讓學生從肢體語言中感受到印度音樂的情感,印度的歌舞節(jié)奏性很強,通常將手、肩部以及頭進行夸張的舞動,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總結出印度音樂的特點。
高中音樂課堂中開展情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中的情感,創(chuàng)造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通過渲染學生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音樂的情感,讓學生在音樂的情感教育下提高自己的藝術情感,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工作單位:孝感市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