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上野正彥 撰文 王雯婷 編譯
安 樂 死
□ [日]上野正彥 撰文 王雯婷 編譯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事讓人進退維谷。日本有一對老夫婦養(yǎng)育了一個因患有先天性腦積水而變成智障的殘疾兒子。他們總在擔心,一旦夫妻兩人去世了,這個孩子該怎么辦呀?考慮到孩子的未來,他們決定將孩子送到福利院,但院方表示,如果夫妻雙方都健在,且具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話,福利院是不會接收這個孩子的。
這個孩子就像一個嬰兒,一旦失去了父母的照顧就無法生存。老夫婦絕對不會撒手離開。話雖如此,但院方卻以“夫妻雙方都健在,且具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為由拒絕了他們,這種做法絲毫沒有解決老夫婦的問題,也完全沒有理解他們?yōu)楹⒆涌紤]的這份苦心。某個記者曾經(jīng)寫到“福利就是讓人‘安心’”,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對于一個人來說,心靈的慰藉才是真正的福利。
老父親因為操心過度患上了失眠癥、神經(jīng)癥。有一天,他趁妻子出門時將智障的兒子勒死,自己也打算吃安眠藥自殺,卻被及時趕回家中的妻子發(fā)現(xiàn)并制止了。
法院最終判定老父親無罪。老父親認為,只有自己和兒子都不在了,老伴才能安度晚年。他是在認真考慮這些之后,才一時沖動將自己的孩子殺死,并準備自殺的。法院認為,老父親當時失去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在犯罪時已經(jīng)精神失常,所以并不需要負刑事責任。
此外,日本名古屋高級法院針對安樂死的判決也和這起案件十分相似。有一位52歲的父親因患有重病每日苦不堪言,醫(yī)生也向親屬宣布,說病人只能再活一個星期。兒子看不得父親如此痛苦,就在牛奶中放入 農藥將父親毒死了。
法院在一審中判定兒子為殺害尊親屬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但在二審中又判定兒子為受托殺人罪(指受被害人的囑托而實施的殺人行為),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期三年執(zhí)行。
當時,二審檢察院認為應判定兒子為殺害尊親屬罪,但律師則考慮到安樂死,提出了相反的意見。名古屋高級法院十分重視該問題,指出了合法的安樂死需要具備以下六個要件:
(一)從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和技術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癥并已臨近死期。(二)病人極端痛苦,不堪忍受。(三)必須是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實施。(四)必須有病人神志清醒時的真誠囑托或同意。(五)須由醫(yī)生親自執(zhí)行,無法由醫(yī)生親自執(zhí)行時,須具備醫(yī)生同意的充分理由。(六)必須采用社會倫理規(guī)范所承認的妥當方法。
本次案件并不符合條件(五)和(六)。在本次案件中,處死病人的不是醫(yī)生。兒子也沒有采用通常意義上能減輕病人痛苦的方法,而是使用農藥這種殺蟲劑將父親毒死。因此本案不能被稱為安樂死,法官最終判定為受托殺人。
與其在一旁看著病人于痛苦中慢慢死去,還不如讓他們少些痛苦盡早遠離塵世,這種想法是否更為人道一些呢?只要滿足了上述六個條件,就不屬于違法行為,就可以被視為安樂死。
但在日本,至今還未出現(xiàn)過被認定為是安樂死的事件。在我剛成為醫(yī)生后沒多久,身為外科醫(yī)生的姐姐就去世了。在姐姐去世前兩三天,她將我叫到病床前,對我說:“既然都是醫(yī)生,我想你也能理解這份痛苦吧,更何況你還是法醫(yī)。能不能幫幫我,讓我安樂死?”
聽到姐姐突然的話語,我驚呆了。盡管主治醫(yī)生已經(jīng)通知我們說姐姐只能再活幾天,但畢竟血濃于水,我一直堅信姐姐不會死,絕對不會!不論主治醫(yī)生說什么,我都不相信。我覺得姐姐這么說只是為了逃避一時的痛苦,我還鼓勵她說一定會好起來的。
但是幾天之后,姐姐還是離開了我們。即便身為醫(yī)生,在面對重病的親人時,我依然被感情左右,根本無法冷靜地診斷病情、做出判斷。這些對話我也一直瞞著我的父母,直至三十年后的今天,也從未向任何人提起過。
由于養(yǎng)育著重度殘疾的孩子,許多年邁的父母都不敢輕易撒手人寰。他們的這種不安往往會導致最壞的結局——就是親手將自己的孩子逼死。我曾經(jīng)也遇到過一起類似的事件。
有一位年邁的母親養(yǎng)育著一個因兒時患有腦炎而變成智障的女兒。女兒過了40歲依然智力低下,如果沒有母親的精心照顧,根本無法生活。于是養(yǎng)家的重任就落在了小兒子的身上。小兒子也到了結婚的年齡,卻沒有人愿意嫁給他,因為他還有個智障的姐姐。小兒子不可能拋下母親和姐姐一走了之。雖然沒有明說,但母子倆都為此愁苦異常。
就在那時,母親的腸胃出現(xiàn)了問題,完全沒有食欲。她沒去看醫(yī)生,只是覺得自己得了癌癥,活不了多久了,但想到智障的女兒,又不敢輕易死去。考慮到小兒子今后的幸福,母親很快做出了決定——她用腰帶將睡夢中的女兒勒死了。
母親原本打算追隨女兒而去,卻被趕回家中的小兒子及時制止了。之后,小兒子帶著母親前去警局自首。
一年后的某一天,我去給一個上吊自殺的老太太驗尸。
根據(jù)警方的調查,這個老太太因為勒死了自己的女兒被判處緩刑,她是在保釋期間上吊自殺的。我一時怔住了。因為這就和一年前的事件聯(lián)系起來了。
小兒子將之前居住的房子賣掉,搬到誰也不知道的郊外。他后來也結了婚,和母親、妻子一起生活。但母親一直認為自己有罪,她瞞著兒子、兒媳幾次自殺,卻都沒成功。時至今日,我的腦海中依然能浮現(xiàn)出老太太最后安詳?shù)拿嫒荨?/p>
此類案件大多被判處無罪或者緩期執(zhí)行。這些判決雖然看似溫情,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只有在窮途末路時,人們才會做這樣被逼無奈的選擇。每當想到這些,我就覺得,國家應該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以幫助這些悲慘的家庭,這樣才不愧為一個福利國家。
(摘自《中外書摘》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