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彥云 管雪松 He Yanyun&Guan Хuesong
(1.2.南京林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
設計潮流中符號化趨勢的研究
——以人們的衣、食、住、行為例
何彥云1管雪松2He Yanyun1&Guan Хuesong2
(1.2.南京林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
當今的設計潮流雖然充滿變化的,這種潮流趨勢逐漸加深了符號學在設計中的滲透。本文主要以現(xiàn)代設計符號化這一趨勢為探究主體,從人的衣食住行所接觸的設計出發(fā),研究符號、設計、人三者之間鏈接關系,分析符號化對人們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以及符號文化對于當前設計潮流,時代發(fā)展的促進意義。
符號學;衣食住行;設計
設計符號化是指使用藝術手段所提煉出來的、能夠反映人類情感的語言符號。符號一詞最早源于希臘語sema,是指人的生存環(huán)境及社會關系等一切有意義的物質形式,是在精神與物質、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特殊意義的存在。如一塊布料本身沒有什么意義,一旦把它做成一件衣服,并經過色彩、材質、形式等巧妙的搭配后,它就有了非凡的意義。所以服裝既能體現(xiàn)一個人審美和品位,也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在這里,服裝就成了一個符號。由此可見,符號是代指某種事物的標志物,是經過某種不言而喻的共同約定、熟知后出現(xiàn)的載體。
2.1 服裝色彩的符號語義
色彩在任何時候仿佛都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你與某人會面時(尤其是素未謀面的人),一般都會先向對方描述出自己的衣著特色,以便能在人群中快速的找到對方。同樣,一個人走過來的時候,首先引起人注意的是他衣服的顏色,然后是這個人的輪廓,隨后是服飾的細部如款式、圖飾或配飾等。由此,色彩在服裝設計中的影響要大于其款式或造型因素。在這里,色彩也成為了我們識別某種信息的符號。
2.2 服裝圖案的符號語義
圖案本身就是一種符號,它能夠有效體現(xiàn)服飾的風格和特征。服裝上的圖案并不是簡單地描繪某一個圖形,它與衣服的整體造型一樣,在色彩,線條以及構圖上都超出了其本身所代表的意義。特別是我國古代的服飾中有傳承意義的圖案,它們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民族觀念和精神寄托。我們透過圖案,看到的不僅是設計本身,還能感受其所處的文明的發(fā)展歷程和時代的變化。如我國古代的帝王的皇服,最突出的就是龍的圖案。明清時期有繡九龍的定制,在龍袍前后兩肩,兩袖等處繡成對的八龍,然后再繡一龍在大襟里面,象征著君權神授,九五至尊的皇家威儀(見圖1)。并且君臣的服飾圖案有嚴格的區(qū)分,我們可以通過衣服圖案來判斷當時人的官位級別和社會地位。這時候的圖案有了一定的政治和階級意味。
現(xiàn)在服裝的圖案多與時尚元素緊密相連。把流行元素如影視人物與服裝有機的結合起來,是服裝設計趨勢之一。如鐵壁阿童木是很受年輕人的喜愛的動漫人物。于是很快就有印有阿童木圖案的服裝、手表和鞋子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阿童木的形象被作為品牌形象,應用在了不同的商品中,由一個主題引發(fā)的擴展符號概念被用的其他的領域,這就是符號元素在設計中的擴大應用。
3.1 中國“飲與食”文化中的符號語義
人們的飲食都與其生活的地域環(huán)境息息相關。所以,食物與文化、歷史也有著分不開的關系。在我國,很多食物是隨著歷史典故發(fā)展而成的節(jié)日出現(xiàn)的。中國的飲食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在中國的的飲食文化里沉淀下來的不僅是美味的食料,還有著濃厚的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積累。中華飲食文化同樣還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媒介,是一種別開生面的社交活動。人們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歡迎與惜別之情,文人雅士也會飲酒作詩,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食物不僅是我們人民熱愛生活,勤勞智慧的象征,更是中國的符號之一。
3.2 舌尖上的中國與中國飲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國”作為美食類紀錄片廣受人們喜愛,它以中華美食為主線,來展現(xiàn)食物給中國人帶來的生活、觀念等方面的文化。創(chuàng)作這部紀錄片的目的不單止是為簡單的羅列美食,而是以美食為符號,向海內外觀眾傳遞中華飲食的美學智慧,進而感知我國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體系(見圖2)。《舌尖上的中國》不僅給我們展示了人和食物之間的和諧共生,也呈現(xiàn)了百味的人生哲學,更是透過美食來看這世間的人與情。這也從從側面說明,它濃縮了我們的民主精神,它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并引以為傲的飲食符號。
室內設計的符號具有既定含義的圖形和實物,又有結構,色彩、裝飾、陳設、空間布局、尺度和肌理等等。這些都是經過文明的發(fā)展,反映著不同時代、民族、地域文化的印象。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長格羅皮烏斯也曾經指出,建筑和室內設計是承載人類審美理想、信仰、宗教、歷史文化的物質載體。這證明了建筑和室內設計都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符號和文化符號。中國的建筑和室內設計歷史悠長,我們可以從大量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文獻記錄中表明,我國古人很早就在室內裝飾方面總結了一套全面的理論體系,并配合諸多的經典范例,至今一直被沿用。
圖1 九龍袍
圖3-4 故宮建筑的局部彩繪
圖5 著名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的梅田醫(yī)院視覺設計
4.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藝術符號語義
中國古代的室內裝飾中,非常重視吉祥文化,這是能夠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并表達了我們對人生的美好祝福之情,充滿了情意和人文的關懷。這些有關“吉”和“禮”的藝術符號,具有極強的隱喻性和象征性。如“玉堂富貴”中,玉為玉蘭花,堂為海棠,富為牡丹,貴為桂花。古人通過諧音賦予花美好的語意。這類的圖飾廣泛應用于建筑構件和室內陳設的彩繪和雕刻上。包括梁柱門廊的裝飾,也都是沿用了廣為流傳的歷史典故、民間傳說、成語故事或者一些約定俗成的藝術符號等(見圖3-4)。類似的中國藝術符號已然被應用到西方建筑中,在西方洛可可建筑中的門框、墻壁、石膏裝飾細節(jié)處,出現(xiàn)了類似中國的寶塔、窗格圖案以及人物形象等的裝飾元素,經過建筑師們的巧妙加工后,讓建筑充滿了異國風情。這些符號在經歷了時間的沉淀后顯得更加厚重濃郁,依然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它們把形式美和內涵完美的結合,在現(xiàn)在的室內設計中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從而傳達出了中國文化獨具的人文情懷。
人都是活動的個體,每天都會進行著各種行為的活動,在期間會有意無意的接觸到各種符號化的設計。我們在上班的路上,會看到公交車站、地鐵站和各個路段的導向標識;我們會按照紅綠燈的指示過馬路,這都是視覺符號在起作用——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現(xiàn)事物一定性質的符號。它是人類傳達信息的最主要的載體,導視系統(tǒng)中的視覺符號大多以平面的形式展現(xiàn)。通過視覺符號刺激人群,以此來傳達給人們需要的視覺信息。在這過程中,符號所傳達的信息能否讓受眾者充分理解,是視覺符號設計成敗的關鍵之處。
5.1 直觀的視覺符號語義
此類的符號在人們視野中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如箭頭,它有著指示、轉彎、插入等不同的意義,箭頭的圖形功能比較直觀、準確。比如我們在商場中,每個樓層都有導向牌和樓層牌,有的導向牌是直接用文字說明,旁邊附箭頭,有些直接就是所指物的簡化圖形,如餐廳用刀叉的形式,休息區(qū)用咖啡杯的形式,衛(wèi)生間用男女圖像的形式。這些都是比較直觀有效的傳達路線信息標識,以便受眾者能快速理解并找到自己去的方向(見圖5)。
5.2 抽象的視覺符號語義
這類符號是經過加工提煉后,重點抓住事物某個特點或形態(tài)來表現(xiàn),甚至是一個和事物形態(tài)迥然不同但是有著某種聯(lián)系的符號。如中國移動的標識,并不是用手機或人來做為符號轉達,而是用一個兩個相握的抽象的手來表達溝通和包容的重要性,這是為了傳達一個特定的設計理念來完成的。這類標識是要在人們思維中經過一定的記憶和重復出現(xiàn)才能理解。
符號化是一種簡練的生活方式,它在以后的將來也會更多的融入人們生活的中。為受眾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設計中的符號化作為后起之秀,也會一直向前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設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演變,社會的發(fā)展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提高了人們的認知水平、改變了人們的審美意識,設計也必須發(fā)生相應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只有深刻了解符號化在設計中的作用,才能做出更好的設計,才能更好的表達設計師的理念。
(責任編輯:賀 輝)
[1]張憲容.設計符號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2]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11.
[3]韓叢耀.圖像:一種后符號學的再發(fā)現(xiàn)[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6.
[4]卡西爾.符號 神話 文化 [M].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
[5]張華.符號語境下的家具意象解讀[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4(05).
[6]張丹.江南絲竹玉器符號在現(xiàn)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2(02).
The research of design trends in symbolic trend:As an example to people's basic needs
Although today's design trends are always full of changes,This trend has deepened semiotics participation in the design.In this paper,modern design symbolic of this trend is to explore the subject.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needs of people in the design of departure,research links between symbols,designs and the audience.Analysis a positive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which is brought by symbol,and the.promoting cultural signifi cance of the symbols of design trends,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emiotics;Dasic Necessities of Life;Design
TS664.01;TU238+.3
A
1006-8260(2015)02-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