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紅 (江蘇省睢寧縣果樹技術指導站,221200)
江蘇省睢寧縣1998年開始陸續(xù)引進日韓優(yōu)質砂梨品種豐水、新高,以及配套水平棚架栽培技術。豐水、新高在睢寧縣表現含糖量高、水分足、口感細膩、品質優(yōu)良、豐產性好,適應市場需求。經過連續(xù)多年試驗、研究、應用,總結出一套適宜睢寧本地優(yōu)質砂梨棚架栽培技術,現介紹如下。
棚架梨園以長方形為宜,行株距為5米×3米或5米×4米。棚架主要由角柱、邊柱、支柱、地錨和棚面組成。棚架高度 1.70~1.85米,具體可根據勞動力情況適當調整,當棚架梨園管理以男勞動力為主時,棚架高度可設計為1.8米左右;以婦女或老人為主時,棚面高度以1.7米左右為宜。
梨樹定植后第2年秋或第3年春搭棚架,第3年夏季枝條開始陸續(xù)上架。棚架材料角柱、邊柱、支柱采用鋼筋水泥柱,地錨為鋼筋水泥塊,鋼絞線、鍍鋅鐵線等。
(1)埋地錨 沿圍線挖上窄下寬,深約90厘米的地錨坑,然后放入地錨,地錨左右放數塊石頭或用混凝土澆注,固定地錨后填土,使拉鉤露出地面10厘米左右。
(2)立角柱 角柱立于梨園的1個角,規(guī)格為15厘米×15厘米×340厘米,頂部凹槽呈“L”形,離頂部10厘米留孔。2根為1組,水泥柱頂端緊靠、下端分立于梨園兩條邊線上,并向梨園外方向傾斜且與地面成50°左右夾角,埋栽深度40厘米。角柱穴底部先放大塊石或用混凝土澆注,以免角柱下陷,填土踏實。角柱頂部垂直高度1.8米。每根角柱需在其外側受力方向上配置斜拉索,用直徑7毫米鋼絞線將角柱與地錨相連,用扎線扎實,固定角柱。
(3)拉圍線 用直徑7毫米鋼絞線扣住角柱頂部,將梨園四周圍起,用緊線鉗收緊后,把扎線扎實。
(4)立邊柱 棚架的四周立邊柱,邊柱材料規(guī)格同角柱。間距以行株距為參照,在邊株外側埋栽,埋設方法與同側角柱相同,與地面成50°左右夾角,且邊柱頂部被圍線扣牢,埋入邊柱的坑內用混凝土澆注,每根邊柱在外側受力方向上配置一根斜拉索。邊柱頂部垂直高度1.8米。
(5)立支柱 每隔2行、2株挖穴立支柱,支柱穴寬20厘米左右、深50厘米左右,底部放入石塊,以免支柱下陷,再放入支柱,頂部與棚面主線相連,填土踏實,支柱垂直高度保持1.8米。主線的規(guī)格是8號鋼絲或10號鋼絲。主線間每隔50厘米配1根副線,副線使用10號或12號鋼絲。
(1)冬季修剪 棚架梨樹樹形采用三主枝開心形。主干高60~80厘米,主枝3~4個,主枝開張角度50~60°,逐步用繩引縛到架面,呈杯狀形。每個主枝配備2~3個側枝,側枝間距80~100厘米。主枝、側枝在架面水平伸展,在主、側枝左右兩側配置結果枝組。早期結果樹嚴格控制產量,不要讓延長枝結果,促進枝條快速向架面延伸。
每年在主枝延長枝1/2處選枝條充實、芽體飽滿的部位短截。疏除影響主枝生長的徒長枝、背上枝,主枝兩側的長枝留1~2個芽重短截,其余的中、短枝不剪。主枝先端始終保持微微上翹,牽引綁縛于架面,如與鄰近主枝或側枝交接,主枝前端則不再上翹,或回縮。主枝延長枝的腋花芽和2齡枝段上各類果枝的花芽,在春季萌芽后全部疏除。其他枝條以自然的舒緩狀態(tài)鋪于架面。
主枝達到架面2~3年后,開始選留第1側枝,第1側枝距主干80~100厘米,3個主枝的第1側枝要在同一側,并保持與主枝相同的開張角度引向架面。距第1側枝的80~100厘米處選留第2側枝,第2側枝在另一側。距第2側枝的100厘米處選留第3側枝,第3側枝與第1側枝同側。修剪方法同主枝。
在梨樹主、側枝逐年向外擴展的過程中,間隔40厘米左右培養(yǎng)適宜的結果枝組,并注意分批更新枝組。新高梨易形成枝芽密集的短果枝群,應留2~3個短果枝間疏。結果部位外移較快的豐水梨枝組3年生以上的必須更新,結果部位外移較慢的新高梨可維持到4~5年再更新。
(2)夏季修剪 春季萌芽后,及時抹除主、側枝延長枝之下的競爭枝及枝組回縮后發(fā)出的過多更新枝。6月下旬至7月上旬,疏除主、側枝背上和長軸枝組背上過多、過密的直立旺枝,對于有空間的營養(yǎng)枝及時用繩牽引呈60°角綁縛在棚架上,促進成花,保障主側枝延長枝的健壯生長。
(1)花期管理 棚架梨園建園時必須配置授粉樹。授粉樹的配置比例為園塊主栽品種總數的10%~25%。豐水的授粉品種有園黃、黃冠、華山梨、秋黃梨等,新高授粉品種有豐水、園黃、華山梨、秋黃梨等。
棚架梨園的花期管理工作主要是預防花期凍害、疏花、輔助授粉等。
春季花期注意天氣預報,在霜凍來臨前及時進行果園熏煙或噴防凍液預防凍害。
結合冬剪疏去過多的花芽;在4月初花序分離時開始疏花序,豐水、新高分別按20~25、30~35厘米留1個花序,其余的花序一律疏除;每個花序保留第2~4序位的花朵,其余疏除。
梨樹輔助授粉前應備好花粉。花粉的采集一般結合疏花進行。采集授粉品種的鈴鐺花,采花后,應立即取下花藥。在花量不大的情況下,可用手工搓花的方法獲得花藥,即雙花對搓或把花放在篩子上用手搓。花量大時,可用機械脫藥,篩除雜物,收集花藥,薄薄地均勻攤放在白紙上置于通風避光處陰干,溫度維持20~25℃,相對濕度60%~80%,一般經24~48小時,花藥即裂開,收集花粉,干燥后放入玻璃瓶中,并在低溫、避光、干燥條件下保存?zhèn)溆?。生產上多使用混合花粉。
在主栽品種梨花開放約25%時開始授粉。人工輔助授粉可用毛筆、棉花球、授粉槍等作為授粉器進行點授。一般人工點授在整個花期中至少應進行2遍。當天開放花朵授粉效果最好,以后隨花朵開放時間的延長,授粉效果逐漸降低。一天中以上午進行為好。點授時,每個花序只授2~3朵。
此外,本地梨園有用壁蜂補充或代替人工授粉。開花前2~3天將蜂繭從冷庫或冰箱內取出分裝平攤在繭盒內,每盒裝80~100頭,然后將紙盒放入蜂箱內的巢管上方,一般1~2天后壁蜂即能陸續(xù)咬破繭殼出巢,7~10天出齊,成蜂即會出巢訪花促成授粉。在梨樹花期結束時,授粉任務完成,繁蜂結束要及時將巢箱收回妥善保存。
(2)幼果期管理 在謝花后10~15天開始疏果,一直到5月上旬。先疏除病蟲果、畸形果、梢頭果、小果、朝天果、枝杈夾果、有傷果及花不閉合的果。生產中豐水、新高留果間隔一般為20~25厘米、30~35厘米留1個果,選留果柄長的果、大果、下垂果或斜生果。枝勢強,新梢生長量大,應多留果,果間距宜小些;枝勢弱,新梢生長量小,應少留果,果間距宜大。定果后畝留果量分別為8000~10000個、5000~8000個,在保證功能葉充足的基礎上,豐水、新高每平方米棚面選留10~15個、8~12個果。畝產量指標控制在2500千克以下。
果實套袋在落花后30~35天開始,落花后40天內完成。每天套袋時間在晴天9:00到16:00。選擇雙層或三層梨果專用紙袋,豐水、新高的紙袋規(guī)格大小分別為200毫米×165毫米、210毫米×175毫米。
套袋前1天將果袋預濕、返潮使之柔韌。套袋前1~2天全園噴1遍殺菌劑和殺蟲劑。藥液干后即可套袋,套袋應在噴藥后5天內結束,套袋期間遇降雨或噴藥后5天內沒完成套袋的,應補噴1次藥再行套袋。
套袋時按先上后下、先內后外依次進行。
(3)適期采收 在睢寧縣,豐水梨、新高梨的成熟期分別是8月20日和9月20日。
(1)樹下覆草、養(yǎng)殖等 推廣樹下覆草、覆膜、養(yǎng)殖 (圖 1)、間作春花生等土壤管理制度。春季至秋末以鍘碎麥草、稻草、秸稈及野草、樹葉、麥糠、稻殼等有機物覆蓋樹盤,常年保持20厘米厚。春季順行向兩側鋪設寬1米左右的黑膜。梨園內養(yǎng)殖雞、鴨、鵝等禽類,在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時,有效降低蟲口密度、明顯抑制梨園雜草危害。
(2)合理施肥 提倡秋施基肥,10月中下旬及時施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機肥種類可選用腐熟的雞糞和豬、牛、羊圈肥、腐熟的豆餅等。一般按照1千克果2千克肥的量施入優(yōu)質有機肥。每畝施腐熟的雞糞4000~5000千克,或腐熟的豬、牛、羊圈肥7000~8000千克,同時,配施過磷酸鈣150~250千克、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約40%復混肥100~150千克。
圖1 梨園養(yǎng)鵝
秋施基肥的方法以放射狀溝或環(huán)狀溝施肥方法為主,施肥深度30~40厘米。
及時追肥。全年追肥3次,第1次在3月中旬 (即花前20天)進行,以施氮肥為主,加適量磷鉀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5~20千克、磷鉀復混肥6~10千克。第2次追肥在5月下旬 (果實迅速生長期前)進行,每畝施氮磷鉀復合肥30~40千克,推廣施用腐熟豆餅或菜籽餅,每畝約100千克。第3次追肥在采果后7~10天進行,每畝追施尿素15~20千克。
配合根外追肥。全年根外追肥不少于4次?;ㄑ棵葎忧?,枝干噴施3%~5%尿素+3%硼砂+3%~5%硫磺+1%藍礬+1%硫酸亞鐵配成的多元素液肥,促進花芽飽滿。展葉后25~30天,噴施葉面寶或0.3%~0.5%尿素,促進新梢、葉片、果實發(fā)育和花芽分化。果實膨大期,葉面噴施0.5%磷酸二氫鉀1~2次,促進果實發(fā)育,改善果實品質。采收后葉面噴施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提高葉片光合功能,防止葉片早衰。
(3)水分管理 萌芽前、花后、果實膨大期、休眠始期是灌水關鍵時期。春季追肥和秋施基肥后及時灌水,促進肥料的吸收利用。灌水應灌透,灌溉方法以開溝滲灌為宜。在雨水集中時期注意排水。
睢寧縣棚架梨園病蟲害主要有梨黑斑病、梨褐斑病、梨輪紋病、梨銹病,害蟲有梨黃粉蚜、梨小食心蟲、梨木虱、康氏粉蚧、白星花金龜、梨莖蜂、梨卷葉癭蚊等。
近幾年睢寧縣棚架梨園重點推廣普及應用殺蟲燈、懸掛糖醋液、黃色粘蟲板誘殺害蟲、梨園覆草、全園套袋、科學間作、立體種養(yǎng)等生態(tài)防控技術。以農業(yè)和物理防治為基礎,提倡和推行生物防治,按照病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適時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和低毒有機合成農藥,限用中毒農藥,禁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通過綜合防治生產出優(yōu)質無公害的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