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牧馬人》的上映給剛剛從改革開放中復蘇的中國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觀影人數(shù)達到了1.3億,國人也在一夜之間迷戀上了影片的女主角叢珊。叢珊以質(zhì)樸、細膩、富有生活氣息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李秀芝這一純真善良的農(nóng)村婦女形象。片中的李秀芝在面對生活磨難時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成為了一代人的精神旗幟,“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這句感人肺腑的臺詞也深深地定格在了觀眾的心中。
當時的叢珊還不滿20歲,一夜爆紅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困擾。她的銀幕搭檔朱時茂說,“叢珊做事非常低調(diào),總是躲在別人后面,不太會處理與外界的溝通”。就在叢珊事業(yè)蒸蒸日上之時,她選擇了出國。在國外幾年的沉淀讓叢珊慢慢懂得了如何生活,回國之后,她依然工作,但是重心已不在拍戲上,而是更懂得享受生活,陪伴家人。
出生日期:1962年5月19日
出生地:北京
代表作品:《牧馬人》《秋瑾》《良家婦女》
主要成就:1982年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叢珊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昆曲演員。也許是由于父母的遺傳基因,叢珊從小學起就喜歡唱歌、跳舞。上中學后,叢珊喜歡上了電影,《小花》、《廬山戀》等百看不厭,當一名演員成了叢珊的夢想。1981年,叢珊順利地通過了考試,成為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班第二批錄取的學生,成為姜文、呂麗萍、劉斌的同班同學。就在這一年,叢珊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伯樂——謝晉。當時,為一部電影,謝晉到戲劇學院選擇演員,在眾多女孩中,他選中了當時讀大二的吳丹和入學不久的呂麗萍、叢珊。謝晉看了她們的小品、臺詞、唱歌以及形體等表演,在此之后的6個月里,叢珊沒有得到任何消息,就在她心灰意冷之際,卻意外地收到了一封謝晉的來信,指定她和朱時茂出演《牧馬人》。當年中戲明文規(guī)定,大一大二的學生不能外出接戲,這讓叢珊心急如焚?!爱斈?,謝晉導演親自到中戲和我們的院長金山交涉,希望能讓我出演《牧馬人》。謝導說,他看中的就是我身上的那種青春的氣息,如果演技成熟了,這種氣息也就不復存在了”。因為謝晉導演的知名度,中戲破例允許叢珊出外拍戲。
然而,不滿20歲的叢珊在《牧馬人》中不僅要扮演一位妻子,更要扮演一位母親,這對于她是一次很大的挑戰(zhàn)。其中有一場戲是朱時茂扮演的許靈均放馬回來,李秀芝對他撒嬌的一個鏡頭。從未談過戀愛的叢珊又緊張又害羞,無論謝晉導演怎么啟發(fā),她就是拍不到位,謝晉火了,她急得哭著跑了出去。朱時茂急忙追過去安慰叢珊,“我知道這有些難為你,但你是演員,就應該拋開一切雜念,你就是李秀芝。這樣吧,你就把我當一個木樁子好了?!眳采浩铺闉樾α?。他們又回到拍攝現(xiàn)場,順利地完成了這場戲。
《牧馬人》全國公映后,立刻引起轟動,18歲的叢珊成為了當年最紅的女演員。而后,叢珊又因為在《牧馬人》中的出色表演,登上了《大眾電影》的封面,并與潘虹、斯琴高娃共同角逐金雞百花獎,雖然沒能最終獲獎,但對于初登銀幕的叢珊來說,這成為她永遠無法忘卻的記憶。
從一個普通的學生突然變成一個社會人,叢珊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一方面,大群記者不停地找她做采訪、拍照片;另一方面,老師們想當然地認為這個出名的女孩一定會驕傲起來,并不時地提醒她,“拍了一部電影沒什么了不起的,你根本就不會演舞臺劇?!本薮蟮木駢毫由戏敝氐膶W習與拍戲任務,叢珊的身體狀況日漸糟糕,她得了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和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大學幾年一直在吃中藥。如今回想起那段經(jīng)歷,叢珊看得很開,“《牧馬人》對我來說是一個機遇,在事業(yè)上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如果沒拍《牧馬人》,我也能非??鞓返囟冗^我的大學生活。”一直到大學畢業(yè)前夕,叢珊的精神狀態(tài)都不是很好,“那時候也許是得了抑郁癥,不能進行連貫性的思考,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斷。有些問題想不明白就干脆不去想”。
大學畢業(yè)的叢珊稀里糊涂地被分配到了中國青年藝術(shù)劇院,成為一名話劇演員。到青藝報道的第一天,院長就給她來了個下馬威:“你,小明星,分到我們劇院不能一來就演主角,先來個龍?zhí)?,不能讓人說你驕傲?!被叵肫疬@一幕,叢珊仍是滿臉的無辜與無奈:“讓我跑龍?zhí)祝俏揖腿ヅ荦執(zhí)讍h!其實在青藝的那段時間還是挺快樂的,相處久了,同事們都知道我其實是一個很隨便、大大咧咧的人,大家相處得非常愉快?!钡角嗨?個月以后,導演黃健中找到叢珊,要她出演電影《良家婦女》的女主角。這對當時已經(jīng)有了工作單位的叢珊來說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青藝的領(lǐng)導不同意叢珊放下自己的工作出去拍戲,萬般無奈之下,黃健中跑到院長的家里跟院長軟磨硬泡,后來,幾經(jīng)掙扎的叢珊終于一狠心,把自己的工作證交給了黃健中,“黃導,你去買機票吧!”在當時未經(jīng)單位允許,未簽合同就私自外出拍戲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后來叢珊還因為這件事寫了檢查,被罰了款。
在青年藝術(shù)劇院做了兩年后,叢珊厭倦了那種時常需要請假的生活,她需要時間和空間反思自己,于是,在得到了法國政府的一個獎學金之后,她一個人去了法國。對自己當年的激流勇退,叢珊沒有后悔,她說,自己在法國學會了寧靜地享受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在法國,叢珊一呆就是5年。她從學習法語開始,然后去戲劇學院學習并參演舞臺劇。根據(jù)中國的《列子》改編的舞臺劇受到諸多好評。
1994年,途經(jīng)香港的叢珊偶然聽說衛(wèi)視中文臺在招主持人,便跑去試鏡,結(jié)果被選中。就這樣,叢珊在衛(wèi)視中文臺又做了兩年的電視主持人。她說,做主持人是完成了她一個未竟的心愿。但因那時主持人少有發(fā)揮的空間,思想性、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比較少,兩年后,叢珊又回到了法國。1996年,叢珊帶著兒子回國定居,回國之后,她陸陸續(xù)續(xù)地又拍了很多戲。 拍戲之外,叢珊也開始介入制作方面的工作,嘗試做監(jiān)制,她喜歡那種對自己有挑戰(zhàn)的工作。現(xiàn)在的叢珊生活得舒坦隨意,拍戲已不是她的生活重心。她說,一個女性,只有做了母親和妻子,才真正是一個完整的女人。特別是從事藝術(shù)的人,如果沒有家庭的經(jīng)歷和感受,在人物情感的體驗上,總會覺得少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