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究竟有多少資產?又有著什么樣的麻煩?
中國功夫加上深厚的佛教文化,配以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一部電影,讓少林寺聲名鵲起。未來,或許可以在澳大利亞見到少林寺了。據《新京報》報道,少林寺方丈釋永信2月23日向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肖爾黑文市市長支付約416.2萬澳元(約2040.5萬人民幣)支票,結清購地款項,重啟少林村房產開發(fā)項目。除建造澳洲分寺外,該項目還包括四星級酒店等設施,費用預計17.6億人民幣。
那么,問題來了。少林寺究竟有多少資產?又有著什么樣的麻煩?
少林寺海外分院
此番少林寺擬在澳大利亞建立分寺,澳大利亞當地政府和華人持歡迎態(tài)度。肖爾黑文市市長約拿·加什認為:“方丈先生親自前來澳大利亞遞交最后一筆土地購買支票,讓我深感榮耀。”當地市政府非常期待該項目可以順利動工,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項目會直接創(chuàng)造750個就業(yè)崗位,之后會為相關支持產業(yè)帶來900個工作崗位,項目本身每年將會帶來約1. 32億澳元的收入。
目前新南威爾士政府已經批準通過了該項目。其中包含一座少林寺澳大利亞分寺,一間四星級酒店,一所少林功夫學院以及相關教學配套設施,還有一座有27洞規(guī)格的高爾夫球場。
記者從諸多澳大利亞旅游業(yè)者方面了解到,該項目可能已經商榷了一段時間,雖然具體進展不太清楚,但澳大利亞旅游局這幾年對華投資非常大,希望更多中國游客赴澳旅游,一旦少林寺項目落成,則又多了一項吸引海外游客的亮點。澳大利亞當地政府預計項目竣工后,能吸引每年超過30萬的海外游客前來,將會極大地拉動當地經濟。
少林寺方面則謹慎表示,該事件過一段時間會有個正式的回應,但釋永信確實在澳大利亞洽談分寺建設項目,以前都是別人在運作,現在算是少林寺正式出場了。規(guī)劃應該會調整,暫無更多細節(jié)可披露。
其實,這并非少林寺第一次走向海外市場,各類形式的少林海外文化傳播一直都在,比如英國少林功夫學校、美國洛杉磯少林文化中心等。而少林寺的營運一直非常時尚,它不僅擁有自己的網站,甚至還有微博和二維碼關注等。
究竟有多少資產?
說到少林寺,不能不提方丈釋永信。
生于1965年,16歲皈依佛門的釋永信,自1987年方丈行正長老圓寂后,開始全面主持寺院工作,1999年成為少林寺第30代方丈。
他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中國首個取得MBA學位的僧人。
除了上述頭銜,他還被不少媒體稱為“精英和尚”、 “少林寺CEO”、“釋總”,甚至“引領少林寺中興者”。
他為少林寺都做了些什么,不如看看現在少林寺都有些什么。
2011年,《新京報》報道,釋永信在演講時表示,少林寺在“國內沒有做太多,目前發(fā)展的重點是在海外”,少林寺在柏林、倫敦等地直接辦了40多家公司,另外還間接辦了一些公司。英國《衛(wèi)報》曾報道,少林寺每年收入高達1000萬英鎊,很大部分來自海外,主要包括學員學費、演出收入、拍攝電影等。
早在2008年,浙江在線曾報道,少林寺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建有專門研學少林功夫的學校和團體,擁有洋弟子300多萬人,學費收入可觀。
不少海外少林寺文化中心是會員制,按小時收費。比如在美國,一小時要收十幾美元,一般只要招收150個學員,3個月收入就能養(yǎng)活一個中心。
據報道,從1989年起少林武術隊正式更名為少林寺武僧團。目前武僧團已經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過上千場表演,每場凈收入一般為2萬元。
2005年5月,少林寺授權影視公司制作電視動畫影集《少林傳奇》和同名網絡游戲,第一次將少林文化融入3D網游,由此獲得38萬余元的知識產權出讓費。
少林藥局禪醫(yī)功夫學院、少林藥局醫(yī)院相繼開張,形成禪療、食療、功夫療等特色療法,建立了采藥、制劑、診斷、針灸等10多個科室。
2006年,少林寺旗下全資子公司與深圳廣電集團合作推出的“中國功夫之星全球電視大賽”,少林寺得到不少于100萬的捐贈。
多年來的快速發(fā)展,少林寺名下已有五大子公司,分別是少林寺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少林歡喜地有限公司、少林寺文化傳播公司、少林寺食品發(fā)展有限公司和少林藥局有限公司,堪稱“五大賺錢法寶”。
除此之外,每位游客100元的門票中,少林寺可以分得30元,記者得出結論,“少林寺每年的旅游收入大約為4500萬元”。
糾葛不斷
少林寺的麻煩也從來不少。
早在2009年12月30日,少林寺與嵩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下稱嵩管委)簽訂協議書,約定由嵩管委統(tǒng)一管理嵩山少林寺景區(qū)門票的經營業(yè)務;少林寺按照每人次30元分得門票收入。
但少林寺景區(qū)并非少林寺所有,而是登封市政府與中國港中旅集團控股的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49:51的股份比例共同成立的港中旅嵩山少林文化旅游公司所有。
由于在免票是否分成、半價票應如何分成以及少林寺方是否應該承擔繳納稅款等3個方面存在爭議,門票糾紛愈演愈烈。
2014年9月20日,《南方都市報》報道,在嵩山少林寺塔林圍欄外,幾名穿僧衣的男子拉橫幅質問“少林寺門票7096去哪了”,向嵩管委討說法。
而嵩管委一位官員的反問更加引起人們的興趣,“少林寺要那么多錢干什么?少林寺都是出家人,能花多少錢?他們接受那么多布施,什么時候被審計過?”
2014年底,少林寺和嵩管委還就此在鄭州中院對簿公堂,要求嵩管委支付4970萬余元的少林寺景區(qū)門票分成款,并支付延遲違約金232萬余元。
同樣在2009年,一則《登封市正秘密運作少林寺上市》的報道,將登封市政府和少林寺推上了風口浪尖。在接受《廣州日報》專訪時,釋永信表示,“少林寺那一次完全是‘被上市’,少林寺現在不會上市,將來也不會上市,永不上市”。
“縱觀世界各地的宗教場所,信眾出入從來都是不收門票的,也沒有拿宗教場所上市的。
在這方面,少林寺絕對是保守的。少林寺一旦上市,品牌沒有了,就等于主權都沒有了,這簡直比火燒少林寺還要可怕”。
對于“上市疑云”,釋永信曾對多家媒體表示“少林寺就像一塊唐僧肉,誰都想來分一杯羹”。
2013年,釋永信本人再次深陷輿論漩渦。
《新京報》稱,西班牙報紙《periodico》以《性、金錢與功夫》為題刊發(fā)了一則關于少林寺住持釋永信的報道。國內一些媒體稱,該篇報道提到,“釋永信在海外最少有30億美元存款,美、德都有別墅,曾跟某大牌明星有染。還包養(yǎng)一名北大女學生,跟其育有一子,現母子住在德國”。
之后,少林寺在其官網發(fā)布《少林寺關于網絡謠言的聲明》辟謠,這份781字的聲明指出,關于釋永信方丈的網絡傳聞完全是天方夜譚和惡意誹謗。
《東方早報》報道,少林寺外聯處郝建統(tǒng)居士認為,謠言的出現可能與釋永信不同意少林寺上市有關。
少林寺的商業(yè)帝國蒸蒸日上,外界對其的態(tài)度卻并非一致看好。
曾有記者當面質疑,“在傳統(tǒng)觀念中,寺廟應該是清凈地,而你卻把寺廟經營開展得舉世矚目。是不是太‘入世’了”?
對此,釋永信認為,“寺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變,我們的生存方式也必須變,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空a貼過日子?不現實!我們還有200多名僧人要養(yǎng)活,不動些心思能行嗎?”
“開展商業(yè)活動,是為了弘揚佛法,更關鍵的是讓當今世界的主流人群喜聞樂見。這既弘揚了佛教,又解決了我們的生存問題,何樂而不為呢?至于我的是非功過,由后人評說吧”。(資料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新浪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