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亮
【適用話題】尺度 原則與世故 人格 學者風骨
很多人認為,世界上沒有原則,只有世故,沒有規(guī)矩,只有時勢。所以,他們口口聲聲談?wù)撛瓌t、規(guī)矩,可實際上還是慣于見風使舵、趨利避害。這樣的言行,在吳組緗那里卻完全行不通,在他的內(nèi)心,有自己的尺度,且一以貫之。
在清華研究院學習六朝文學時,一次學期作業(yè)中,吳組緗貶斥駢體文是“涂脂抹粉的娼妓文學”,這惹怒了老師劉文典,只給了吳79分。當時的吳組緗家貧如洗,妻兒的生活都指望他每月的獎學金,而學校要求每門80分才能領(lǐng)取獎學金。劉文典也給了吳組緗“余地”——如果改弦更張的話,可以改分數(shù)。沒想到,年輕氣盛的他根本不買先生的賬:“這樣的分數(shù)有什么價值?這樣茍且做人有什么意思!”斷了經(jīng)濟來源的吳組緗干脆中斷學業(yè),另謀出路。
后來,吳組緗日漸享譽文壇與學界,每日訪者盈門。一家出版社約吳組緗為《歷代小說選》撰寫前言,由于個別問題還需要窮原竟委,故而吳組緗遲遲沒有動筆。出版社方面一再催促,都被吳組緗頂了回去:“要么不寫,要寫就要給人以營養(yǎng)?!币淮?,吳組緗應(yīng)一位編輯之約寫了一篇談《三國演義》的論文,編輯從外國讀者的角度著想,將文章改寫了幾處,回寄過來,吳組緗卻說:“這已不是我的文章了,不要署我的名字。”論文發(fā)表后,編輯部寄來稿酬一百元,這在那個年代可是個不小的數(shù)目,吳組緗卻如數(shù)退回,說:“我寫的稿沒有用,不能收這筆稿費。”
在魯迅文學院講《紅樓夢》時,吳組緗總是全神投入。他提出,賈寶玉與林黛玉在感情史上有決定性的一次交流,就是寶玉挨賈政的棒子后,黛玉去探望。說到這里,吳組緗竟然憤怒起來。原來,越劇《紅樓夢》竟然將情節(jié)順序顛倒了,“寶玉都已經(jīng)向黛玉說了,為她死了也是情愿的。黛玉怎么會再對他生疑?這是個大大的錯誤!”吳組緗如是抗議。
從一個個活生生的片段里,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位老輩學人的風采與風骨。幾十年來,他始終恪守自己的尺度,為世人立下了一道人格的標桿。他有原則而自潔,有勇氣而傲然,有見解而不群,這樣的尺度不因人而變,不因事而變,不因時而變。也正因為如此,這樣的尺度可歌可敬!
【素材分析】堅守自己內(nèi)心的原則,不受世故與時勢的干擾,這是生命中最單純的底色。吳組緗如是,張學友亦如是。堅守心靈深處的高貴,才是真正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New視野
明星代言產(chǎn)品是當下最常見的事情了?!八拇筇焱酢敝坏膹垖W友代言產(chǎn)品有自己一定要堅守的原則:首先,盡量不做食品和藥品的代言;其次,所有代言物品必須要親自使用;最后,堅決不做房地產(chǎn)的代言人。張學友認為:“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原則問題,如果做人沒有一個設(shè)定的底線,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區(qū)別!”香港金牌制作人陳淑芬這樣評價他:“做一個產(chǎn)品代言人所堅持的原則,也是張學友做人的一貫原則,這也正是他一直被大眾所喜歡的根本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