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慕竹
【適用話題】名利 灑脫 氣度
西漢時,名臣疏廣曾是太子劉奭的老師,他是東海蘭陵(今山東蘭陵)人,因為精通儒學,他和侄子疏受被稱為“寧邑二疏”。漢宣帝召他為博士郎,封為太子太傅。疏廣盡心竭力,這個老師當?shù)煤苄量?,所以有一天,他選擇告老還鄉(xiāng)的時候,皇帝和太子給了他一大筆黃金。
回到老家,疏廣每天干的事就是請客。先是請族人親戚,后來請朋友故交,再后來請鄰里鄉(xiāng)親,喝酒唱歌,不亦樂乎。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一年多,眼見著疏廣包裹里的黃金日漸稀少,族中一位長者看不過去了,對疏廣說:“你現(xiàn)在天天開設(shè)筵席,家里錢財將要用盡,為什么不能給子孫輩置辦些田產(chǎn)房屋呢?”
疏廣笑著回答說:“有才德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削弱他的意志;愚蠢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增多他的過失。家中原有田地房屋,只要子孫們在那里勤力勞作,足能有飯吃有衣穿,過與普通人相同的生活。置買多余的田地房屋,只能使子孫懶惰罷了。再說這些金錢是圣明的皇上賜予我養(yǎng)老的,所以我很樂意和宗族同鄉(xiāng)共同享受他的恩賜,這樣度過我的余生,不也很好嗎?”
對此,他的子孫們心悅誠服。疏廣最終千金散盡,盡享天年,比后世李白“散盡千金還復來”的氣度更為瀟灑。
300年后,陶淵明游歷路過寧邑,聽到疏廣的事跡,寫下了一首《詠二疏》,“大象轉(zhuǎn)四時,功成者自去。借問衰周來,幾人得其趣?”
聽郭德綱說,“只有花出去的錢,才是你自己的”,不禁開懷一笑。人之一生,最受其累的,就是名利。其實時光飛逝,自然流轉(zhuǎn),沒有什么可以張著手來,攥著手去。唯有放下所有沉重的行囊,你才會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素材分析】西漢名臣疏廣雖然官至太傅卻功成身退,頤養(yǎng)天年卻且歌且飲,散盡千金。這個看淡名韁利鎖的人,彰顯了名仕灑脫的風范。生活中的我們是否也為虛妄的名利所累?倒不如活得灑脫些,拿出“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生活態(tài)度。
【速用名言】
1.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鎖?!宕≌f家 李汝珍
2.才德有如寶石,最好用素凈的東西鑲嵌?!軐W家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