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人桓溫素有統(tǒng)一國家的志向,適逢偏居蜀地的成漢國主李勢驕奢淫佚,親信小人,濫施刑罰,漸失民心?;笢赜X得時機已到,準備伐蜀,手下將領們一致反對,只有江夏相袁喬支持他的想法,并且提出成漢國自以為蜀地險峻,有天險可以依仗,必定不做軍事上的準備,應該派一萬精銳士兵輕裝迅速開進,直搗成都,一戰(zhàn)即可解決問題?;笢刭澩挠^點,只帶領一萬人馬興兵伐蜀。
成漢國主李勢得到消息,立刻調動大批部隊攔截,桓溫堅決貫徹事先制定的策略,不糾纏于一城一地,不與敵人纏斗,像一柄寶劍直刺敵人心臟。隨著軍隊的深入,面臨的敵人也越來越多,有人提出應該兵分兩路,分頭并進,既可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又可以相互照應。袁喬明確加以反對,認為孤軍深入,只有出奇制勝,應拋棄輜重,加速前進。桓溫盡管心里也嘀咕,但事已至此只能一搏了。他命令每個士兵只帶三天的軍糧,其余輕重裝備一律放棄,只留下少量部隊看守,然后率領大軍長驅直入,殺奔成都。
李勢沒想到桓溫的部隊能夠這樣快就到了自己眼皮底下,連忙從各處調集部隊,全部集結于成都城外,擺開陣式,欲拼死一戰(zhàn)。雙方在成都城外的笮橋相遇,桓溫乍看到成漢連綿不絕的軍隊,心里暗暗感到吃驚,多少為自己率這么點軍隊冒險后悔。
決戰(zhàn)開始,桓溫的前鋒部隊出師不利,參軍龔護戰(zhàn)死,一時敵軍士氣大振,吶喊聲驚天動地,箭如雨下,一支流箭又射中了桓溫的馬頭,戰(zhàn)馬疼得跳了起來,差點把這個最高統(tǒng)率摔下馬去。桓溫心生怯意,普通士卒看見了更是怕得不得了,大家都準備撤退。這時歷史上最具戲劇性的一幕出現(xiàn)了,負責擂鼓的官吏因為害怕而心驚膽戰(zhàn),忙亂之間竟然把鼓聲敲錯了,本來想發(fā)布撤退的命令,結果卻敲成了進攻的號令,士兵們一愣,此時袁喬寶劍一揮,大喊一聲,“退則亡,進則生,沖??!”率先沖殺過去,東晉的士兵如夢方醒,像猛虎下山般奮勇向前,成漢的軍隊大敗,掉頭向城里逃去。
桓溫于是乘勝揮師直抵成都,縱火焚燒城門,成漢守軍驚惶失措,徹底喪失了斗志。成漢國主李勢趁著黑夜逃走,不久自認大勢已去,拉著棺材,綁縛雙手,來到桓溫營前投降,蜀漢被平定。
立下大功的桓溫常常驚嘆獲勝的驚險,如果不是鼓手一個小小的失手,那么勝負將發(fā)生乾坤大挪移,站在高高的功勞臺上的人也不會是他了。
歷史的精彩就在于,有時它為我們所闡釋的道理,正鮮活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成敗的條件都是一樣的,害怕不是問題,勇氣才是決勝的關鍵,勝負的結果有時只取決于進或退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