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立朝的大清帝國總共延續(xù)268年,從1861年至1908年,它的實際統(tǒng)治者是慈禧太后。
47年間,慈禧發(fā)動過兩次政變,三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原因何在?除去她的個性、能力,梁啟超在《論正統(tǒng)》中有分析:千百年來,歷代最高統(tǒng)治者自詡受命于天,獨掌專權,是為正統(tǒng)。專制制度到清代已高度成熟,皇權正統(tǒng)思想也深入人心——吳可讀以服毒自盡為同治爭嗣子,戊戌變法之后慈禧欲廢光緒,時任兩江總督劉坤一那句“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都是實證。慈禧精于弄權,但她的手段也并非高深莫測,在歷次維護皇權的爭斗中,助其屹立不倒的,是那面正統(tǒng)的旗幟。
幾位見過晚年太后的西方人將她描述為身板挺直、面目秀麗、長著一雙鷹眼、有著明顯的韃靼人容貌特征的女性。
“她的面容與其說美麗,不如說是活躍動人。她的膚色稍帶橄欖色,照亮她臉膛的是掩在睫毛后面的漆黑雙眸,其中含著恩寵時的笑意和暴怒時的閃電。”
1904年8月5日,美國女畫家卡爾進宮為慈禧畫像。她后來記道:“太后全體各部極為相稱。面貌之佳,適與其柔荑之手、苗條之身、黑漆之發(fā),相得而益彰。蓋太后廣額豐頤(史書載,武則天方額廣頤),明眸隆佳,眉目如畫,櫻口又適其鼻,下額極廣闊,而并不帶有一毫頑強態(tài)度。耳官平整,齒潔白如編貝。嫣然一笑,姿態(tài)橫生,令人自然欣悅……如以明珰滿身,珠翠盈頭,其一副纖麗莊嚴之姿態(tài),真有非筆墨所能形容者?!贝褥斈?9歲,卡爾瞧著仿佛40出頭。
參照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所藏慈禧大幅染色照片,在眾多扮演過慈禧的現(xiàn)代人當中,日本女演員田中裕子在2010年的慈禧扮相似乎最為接近。
關于慈禧的身世,有滿漢兩個版本,分別在正史和野史間行走,從中或可窺見書寫者的心態(tài)。史學界采用滿人說:父親惠征,祖上三代都是清朝中級官員,母親富察氏。那拉氏家譜中記載著她出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835年11月29日),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據說出生后,有男差8人、婦差8人負責她的生活起居。也有太監(jiān)回憶,太后晚年常說昔日家中困難,她曾為人代做襪底,貼補家用。
皇室滿丈宗譜玉牒中記載著她在咸豐朝的晉升:由進宮時的蘭貴人而懿嬪,而懿妃,進而懿貴妃。21歲那年,她為咸豐誕下了第一位皇子,母憑子貴。
這是一位“少而慧黠”“心思靈敏、突過于人”的女性。她曾對德齡說起青春往事:“入宮后,宮人以我美,成妒我,但皆為我所制?!?/p>
慈禧愛美,她曾對德齡說:“一個女人沒心腸打扮自己,還活什么意思呢?尋常婦女,把裝飾當成專給別人瞧的玩意兒……這真是太看輕自己了。即使只剩下我一個人在宮里,我對于裝飾還是要講究的。”正如貼身宮女何榮所見,年輕時色冠六宮的太后頭上戴的、身上穿的、腳底踩的,沒有一處不講究。
她的衣服、首飾、衣料、繡花鞋分門別類登記在冊,由5個太監(jiān)共同管理。她最喜歡淡紅和淡藍色的衣服,其上花團錦簇,均為手繡;她的睡衣前后都有金色團龍,所用絲線極細軟;大典時才穿的繡花鞋四面綴滿珍珠,鞋底很高——前來覲見的外國人常對她修長的身材印象頗深。她最愛的首飾是一個翡翠戒指、頭上的幾朵珠花、兩把張之洞進貢的檀香木扁方以及一件由珍珠串起的披肩。進宮時咸豐帝所賜的一對珍珠耳釘常年戴著從不摘下,她只需每日根據服飾另配一副——她有4個耳洞。何榮說,太后的東西,多是天下獨一份的,因為沒人比她更高貴。
直到晚年,她周身的肌膚依舊柔滑細嫩,一雙手尤其白膩,堪比少女,或應歸功于御制的玫瑰香皂、耐冬花露、脂油,每10天一茶匙的珍珠粉,滾面用的玉棍,摻有極少量鉛的米粉,由玫瑰花精煉的胭脂,以及她從年輕時就開始喝的每天大半茶碗的人乳——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清宮檔案中,確有長居宮中、專供太后乳汁的婦女名單。
保養(yǎng)雙手及長指甲是耗費功夫的事情,梳頭、洗澡更是大工程。每天早、中、晚,慈禧共停留在梳妝臺前兩三個時辰。她要一絲不茍地出現(xiàn)在群臣面前,隔著一道紗屏,君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