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在南亞原始叢林中發(fā)現(xiàn)了一座氣勢宏偉的古城,這便是后來聞名世界的吳哥古城。這是古代柬埔寨人于公元9世紀到12世紀建立的高棉王朝的都城。那些神秘莊嚴的建筑無聲矗立,讓人們情不自禁生出探尋其歷史文化的欲望。然而除了這些美輪美奐的遺跡,高棉人對這段歷史并沒有留下任何記載,吳哥文明被湮沒于久遠年代之中。幸好當時中國元朝曾派人出使過被稱為“真臘”的吳哥,其中有一位名叫周達觀的使者根據(jù)所見所聞寫了一部《真臘風土記》,是現(xiàn)存與其同時代者對該國的唯一詳細記錄,這部用文言文寫成的書,先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為吳哥歷史留存了一份生動形象的記錄。
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因為種種原因在本國失傳,卻萬幸被海外留存,這種情況不僅出現(xiàn)在吳哥歷史上,也曾經(jīng)在中國文化歷史中多次出現(xiàn)過。
比如現(xiàn)在婦孺皆知的古典白話短篇小說“三言二拍”,在明朝中葉問世后曾經(jīng)在市民階層廣泛流傳,然而到了清中葉,卻一度失傳,只有一部擷取這五部書精華共40卷的《今古奇觀》流傳于世。直到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寫《中國小說史略》時,還只見過目錄,無法見到“三言二拍”的全貌。后來這些小說被陸續(xù)從日本圖書館發(fā)現(xiàn),被學者一一帶回??背霭妗8艚^了將近二百年,“三言二拍”才得以原貌重新與中國讀者見面。
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國家的入侵,更多的中華歷史文化遺失海外,那些展覽在各國博物館中的歷史書卷、精美器物等等無不讓人扼腕嘆息。
1864年,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農(nóng)民起義太平天國失敗,勝利者銷毀了很多相關(guān)文獻,于是那段歷史只存在于統(tǒng)治階級一些歪曲的記載和時人的公私筆記中,變得混亂不清。幸好當時國門已經(jīng)打開,有一大批國外的外交官、傳教士、士兵等先后到過太平天國占領(lǐng)區(qū),甚至有外國人參加過太平軍,他們帶走了很多太平天國文獻,并且留下了親筆記錄。于是后來無數(shù)歷史學家紛紛奔赴海外,搜尋國內(nèi)湮沒已久的太平天國歷史。小說《圍城》中寫方鴻漸“到了歐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訪《永樂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國文獻……”形象地再現(xiàn)出文化界當時在海外搜尋太平天國史料的熱潮。正是這些遺失海外的歷史,澄清了很多國內(nèi)以訛傳訛的說法,比如洪宣嬌并非洪秀全的親妹妹,楊秀清沒有“逼封萬歲”等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歷史學家柯文南教授還將多方尋找獲得的李秀成劍送回國內(nèi),讓一段歷史得以回歸。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泵恳欢螝v史每一脈文化都是人類生命的歷程都是智慧的結(jié)晶,它們不該湮沒在風雨時空中。感謝那些遺失海外的歷史文化,為我們保存了有形無形的記憶,再現(xiàn)了那些云蒸霞蔚的歲月,留下波瀾壯闊的生命回聲。